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俺到某乡政府去办事,恰遇某刊记者下乡采访。他听乡长、书记介绍了情况之后,又通过电话向村里询问采访,然后向乡统计员要了一些统计数字,便钻在客房里动手写起稿子来。在写稿中间,碰到什么情况,再通过电话询问……看到这个现象,俺这个普通农家妇女禁不住想议论几句:这几年,农村开始富了,报刊也办的多了,记者们也乐意到俺们农村来采访了。但是,据俺所知,不少记者到乡下采访只下到乡(镇)一级就止步了。他们通  相似文献   

2.
电话,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叫电话采访。快,讲究效率,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上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对新闻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话采访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快捷。它突破了采访必须见到采访对象本人所带来的某些时空局限,对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时间,是一种有效手段。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快餐式采访”。一、电话采访的由来美国是电话采访的发源地。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一位老记者:“我们能用电话采访吗?为什么领导上总强调不要用电话采访呢?”这位年轻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觉得用电话采访效率高。新闻不是要讲时效吗?为什么有现代化的工具不用呢? 应该承认,电话采访我们有时也是要用的。1986年夏天,一辆载着60名北京游客的大旅游车在去五台山的路上翻入深沟。新华社山西分社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这件恶性事故应马  相似文献   

4.
蔡迎东 《记者摇篮》2004,(10):38-38
所谓电话采访,就是记者或编辑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向采访对象调查了解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近年来,电话采访在广播新闻的同期声采录和电视的画面处理中得到较多应用。可以说,电话采访已成为通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采访手段。但从新  相似文献   

5.
(上接2008年第3期第50页)采访不要全靠电话。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端,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采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就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而言,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直接采访是记者深入现场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间接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某种手段所进行的采访。像电话采访、书面采访、电子邮件采访等等。其中电话采访是间接采访最常用的一种。在这里,笔者对电话采访的利弊得失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时效性强,带音响,被公认为是广播新闻的特点,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则是充分体现这些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所谓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就是记者通过电话进行采访,然后将采访录音播出。电话采访录音报道这一形式,西方广播界采用的比较多,出现了不少优秀报道。曾被我们国内一些新闻刊物刊载过的  相似文献   

8.
感激     
自1987年12月5日俺的处女作《大林乡做好报刊发行工作》在县人民广播站播出后,俺就对新闻产生了兴趣。业余时间经常给广播站投稿,王勇和杨广编辑也经常来信鼓励俺,只要《新闻爱好者》一到,准时寄给俺。并约俺到广播站给俺上辅导课,传授写作方法。一年多时间,使俺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在县广播站发表稿件180篇,地区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46篇,连续两年荣获县优秀通讯员称号。广播站也发给了特约通讯员证书。今年开春,由于俺家庭贫穷,妻子和婴儿多病,生活难以维持,王勇编辑打电话与大林乡党委联系,发给俺救济粮80公斤,救济款50元。杨广编辑给俺寄来稿纸、信封和采访本,并勉励俺:艰苦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2月7日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今后将为中外媒体采访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专门设立为记者服务的工作电话(010—62362008),这个电话24小时接受全世界媒体记者提出的采访申请。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6)
<正>有过一些被记者采访经历后,我怕记者的采访,因为遇到不规范的采访较多。一种情况是先入为主,且功利目的明显,上来就要求对某个事情的是非或重大意义表态,仿佛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认同记者的观点。一旦说出与其不同的观点,马上采访中断或拐弯抹角套出一句与其观点相同的话。有一次央视新闻联播电话采访我,要我分析某件刚发生的事情。我正在公园走路,翻来  相似文献   

11.
周海燕 《新闻世界》2011,(10):60-61
在追求独家新闻的今天,电话采访已成为媒体记者"抢"新闻的一种重要方式。电话采访具有方便及时,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同样存在不能面对面等缺点。如何充分发挥电话采访的优势,利用电话采访采写出好的消息甚至是通讯?本文从电话采访的特殊访前准备、采访中巧妙运用"废话"、尽量避免发问式采访以及巧妙引导谈话方向和节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力争使电话采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彭燮 《新闻天地》2001,(10):59-59
如果你不是一个很精打细算的人,那你一定会问:采访也有成本吗?当然啦,采访就是一个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不然哪会有稿费?有失才有得嘛。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小廖接到任务,要到一个菜农家去采访他的种菜经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她的花费情况是: 1.出门打车15元。(天气酷热无比,采访地点又没有公车直达,只好打车) 2.车上打了一个电话给采访对象,计2元。(在办公室忘记了一点事,只好再打电话) 3.购买矿泉水一瓶,计2元。(采访的地点在田间地头,肯  相似文献   

13.
刘斌 《新闻知识》2007,(9):85-85
在信息时代,新闻记者运用便捷的通讯设备迅速完成采访任务,电话采访和电子邮件采访可谓是不可或缺的杀手锏,是记者采用较多的采访方式。一、电话采访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8,(1):20-20
2007年12月24日,就南都提价之事,本刊记者对国内近20家晚报、都市报的总编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为采访的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15.
采访王萍老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不容易并不是王萍老人不健谈,也不是他不愿接受采访,而是找不到人。开始从知情人那儿提供的线索里找,一直打了几十个电话,一圈电话打下来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最后调整了思路,从其高休的唐山市委找起,终于峰回路转,得到了他的准确信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们如约前往唐山。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02年3月至2002年10月花了近8个月的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电话采访、深入基层座谈、汇总分析等不同方式和方法,对我省档案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问卷列6大项24个小项进行调查,共发出2500份、收回2280份,电话采访、深入基层座谈320人。近年来,随着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指为了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记得在部队时,有一个连队人生观教育搞得比较好,激发了官兵热爱军营奉献青春的热情,训练成绩直线上升。领导安排我去采访这个连队,当时由于我率先没有对这个连队人员情况、采访方法步骤进行充分地研究和准备,结果第一天采访就吃了“闭门羹”,一无所获。“败走麦城”后,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地研究了这个连队的人员情况和特点,详细制定方案,结果采访顺利,并很快写成了《贴近实际,生动活泼)的报道搞,很快被(人民前线》报采用。通过对新…  相似文献   

18.
5月24日,英国广播公司记者从伦敦通过电话采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秘书长赵水福。记者围绕新闻自由提出五个问题。赵水福同志一一作了回答。次晚,该公司在对华广播节目里播送了电话访问的谈话。  相似文献   

19.
两个月前,当我初听到李谷一将要与《声屏周报》对簿公堂时,深为《声屏周报》的同行们捏一把汗。那时,我不曾想到是今天的审理结果,只是因为知道《声屏周报》记者对自己所报道的事实,全是通过电话采访得来的,这可能就是造成这场新闻官司败诉的根据。当然,这不是电话采访本身的过错。新闻记者的天职,是尽可能快地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告诉给读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自然可以运用包括电话采访在内的各种必要的采访手段。但是,电话采访同其它采访手段一样,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不足。它的优势就是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间,我们《安阳日报》对工业、商业双增双节活动已作了一些报道,我忽然想到,专门从事废旧物品收购加工部门还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呢,应该去看看。第二天,我骑车来到安阳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先后与经理和业务人员交谈,了解了该公司的概况。在采访中,许多同志对记者的来访表示惊讶,说:“哟,报社的记者,也能到俺这收破烂心地方看一看?”经了解,好多年来,这个单位的工作从来没有上过报,难怪他们有此感慨。听到这些,我深感内疚。采访基本结束时,我去厕所,猛抬头发现这个公司临街楼上边写着“废旧物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