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汪志 《新闻三昧》2004,(5):43-43
笔是一家化工企业的员工,闲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爬格子”。工作十几年来,本人已先后有2000多篇各类体裁的章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100多家新闻报刊发表,其中有30多篇在全国获奖,而获奖的章又都是些“豆腐块”。  相似文献   

2.
党报要加强人生观教育──从《可敬的“傻支书”》一稿谈起《可敬的“傻支书”》访谈录在199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后,有的同志问:“百强县”可报道的新闻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三位“傻支书”来报道?我的回答是,党报要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两会走笔”言论专栏,如今依然走俏。今年3月3日至15日召开的第十届第一次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会议期间,人民日报照例开辟了专题式言论专栏“两会走笔”。先后发表了《代表谈“代表”》、《请委员多说》、《老话题与新话题》、《“每于寒尽觉春生”》、《辩证看西部》、《伟大的十年》等十二篇言论,对会议的召开起到了上下和会内外的舆论沟通和信息交流,活跃了议政的舆论氛围。 在“两会”期间开办专题式言论专栏这一举措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91年3月28日至4月12日召开“两会”时,人民日报就开…  相似文献   

5.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署名“任仲平”的评论,已经是第六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了。有人问:“任仲平”为什么能多次获奖?在这里,我想以本届一等奖作品《走好全国一盘棋》为例,为同志们提供一些睛况。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我搞宣传报道工作也有十个年头了,发表的稿件有厚厚的几大摞。作品不仅多次在《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而且还30多次获奖。我写稿的体会是:把自己当“读者”。写稿是让读者看的,不是作者去卖弄才华,因而把自己当“读者”,作品的好坏优劣一目了然。如果自己都觉得味同嚼蜡,往报刊投稿自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在写稿时,十分注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时常将自己放到读者的位置,读者喜欢“吃”什么就“端什么”;在撰稿时,不贪大求全,需要三言两语的,决不穿靴戴帽;有必要“洋洋洒洒”…  相似文献   

8.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用革命精神扫除文盲》的社论,成为全国扫盲“大跃进”的纲领性文章。文章总结了全国的扫盲形势,  相似文献   

9.
采访总参测绘局宣传干事李德林时,我犯了愁,为啥?写人物专访,得讲究个突出重点,抓住主人公闪光的一面只管“狂轰滥炸”即可,可这个肩挂上尉军衔的李德林“贪心”得很,一般人做宣传工作都是“单兵作战”,要么是以笔作枪,追求发发命中;要么是用“机”(照相机)当炮,来它个遍地开花。无奈李德林还真有“两把刷子”,“长枪短炮”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名副其实的一个“两栖干事”。先说文字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新闻与成才》等全国几十家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获奖30余次,从他的兵龄来看,在…  相似文献   

10.
陈健 《新闻前哨》2009,(1):48-49
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五个必须”,并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11.
初次见面时,觉得他很矮,身高不过1.65米,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灵气;但翻开他那4本厚厚的见报剪贴本,又觉得他很“高”:一个基层报道干事在短短6年写作生涯中,竟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百篇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10余篇获奖。他,就是某坦克师新闻干事龙泽群。1981年10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龙泽群参军来到驻豫某坦克团。火热的军营生活唤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消灭自学路上的“拦路虎”,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了一个生字表,注上拼音,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为了加深记忆和增强对生字的应用能力,在写信…  相似文献   

12.
敬业无涯     
敬业无涯李林作者简介:李林,1963年6月生。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同年进人民日报海外版做记者、编辑至今。从业10年,发表各类文字30万字、漫画300余幅。其作品多次在报社内外获奖,不久前又荣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自奉的“格言”是:“甭瞧...  相似文献   

13.
寻找一字之师车仑10个年头了。寻找一字之师的心情愈来愈强,于今更烈。那是1986年,我写了一篇题为《“老山东”又想起了豆面饼》的小稿,试投到人民日报,不久便在该报的《今日谈》上发表了。标题上去掉了一个“又”字。初看不怎么得劲,细一琢磨,感到编辑这一字...  相似文献   

14.
初次见面,觉得他很矮,身高不过1.65米,清癯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灵气;但翻开他那四本厚厚的见报剪贴簿,又觉得他很“高”。一个基层报道员在短短的六年写作生涯中,竟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百篇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10余篇获奖。他,就是解放军54673部队战士报道员龙泽群。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具有鲜明沂蒙老区特色的新闻照片近千幅。其中,有的作品在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览过。去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载入了《中国青年摄影家名录》。他叫王玉,是某师战士摄影报道员。当笔者问及这位同行成功的“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几年间我搞摄影的体会就是紧紧地“哇”住了沂蒙老区的特点。诚者斯言。当你看家王玉那厚厚的六大本剪报时,就会觉得,几年来,他发表的近千幅摄影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沂蒙老区特色。和他细哈,又知他不仅仅只是“抓住了当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不承想,有人可以偷文赚取稿费为营生,更不承想,偷文已如此肆虐,无法无天。笔者写文章才几年,因文抄公猖獗,现在已不敢轻易下笔,因为每写出一篇文章,都立马被文抄公抄往有关报刊发表,其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里不妨听笔者细细道来── 笔者曾写了一篇叫《“告示”违法,你可知道?》的文章。文章发表后,仅笔者见到的抄袭者就有十几个,如被一个署名为“松涛”的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被江西赣江县委的潘其彪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被江西戈阳法院的金肖洪抄在《法制日报》办的《法制与新闻》杂志上发表,被四川邻水…  相似文献   

17.
1984年9月28日人民日报上曾刊出赵相如短文一篇,题目是《小说编辑不读获奖小说》,读后颇有感触。文章共250多个字,现抄写如下:江西上高县有人连题带文地抄袭两年前全国获奖短篇小说《普通老百姓》,投寄东北《小说林》杂志,居然于六月号发表,读者大哗。抄袭者当然不对。但使人纳闷的是,编辑为何连两年前获奖小说也不看一看?如果读过的话自然不可能忘得干干净净。况且《普通老百姓》最早发表在东北一家杂志上,作者×在东北工作,作为身在东北的《小说林》编辑(据了解一篇小说发表,要过三道关),对自己的这种失职行为,能够宽宥么?连获奖小说都不知道的编辑,或者读了获奖小说在脑海里留不下点信息的编辑,人们怎么能相信他能编出好的刊物来?!”这篇短文,无疑地对抄袭者和编辑都是尖刻地批评,而且主要是批评编辑的。有人会说,那是1984年发生的事了,何必挂齿动笔呢?不,我认为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前事不  相似文献   

18.
“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一个偶然的叽会在他那简陋房间里,看到那厚厚的剪报本和一大摞获奖证书时.不禁令人振奋,同时不免有些惊讶。他就是驻黄海前哨某部新闻干事张雷,入伍7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新闻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文字作品)600余篇(幅)。其中,摄影作品17次在全国、全军摄影比赛中获奖,10次立功受奖一先后被6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通讯员。近日,他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从小就对绿色军营充满向往的张雷.1989年3月,从家乡安徽入伍,来到渤海前哨小岛上…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业余写作爱好者,近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11篇文章,首届中国改革建议大奖赛中两个稿件获奖,新近《延安精神求学路》又获奖。4月份,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邀请我参加“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作品将编入《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一书。现结合新近获奖的此作品,我谈点体会。 对事物感受要深,写稿要起点高立意新。开始写《延安精神求学路》时,我几晚上没睡着,回忆往事就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31日,“余心声”在贵州日报上又一次发表了重要政论:《论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这是“余心声”2010年发表的第四篇重要文章。前3篇重要文章分别是:3月31日发表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5月5日发表的《论大旱中屹立的贵州精神》;9月27日发表的《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