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慧 《青年记者》2006,(16):77-78
在记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自然采写的新闻稿量就少;但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则见报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后因拥有新闻线索多常被称为“富”记。而当“富”记的诀窍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2.
威海劳动部门计划组织一个2000人的失业职工培训班,但实际到场的只有200人左右。有的记认为劳动部门搞了个失败的活动,没法写稿子,但有的记转换视角,却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新闻。实际上记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事情并没有像采访之初预想的那样去进行,最终的结果甚至和预期的相反。这时许多记都会自然地想到:这个新闻没法写了。有的记就此放弃;但有的记却从别人的“没法写”处写起,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好新闻。功夫就差在会不会“脑筋急转弯”。  相似文献   

3.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6,(15):48-48
世界各国的法律和新闻职业伦理规范普遍规定了司法上的消息来源拒证特权和记的消息来源保密义务,而在我国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为什么我国没有产生记拒证特权与消息来源保密义务的相关规定?记拒证特权会产生哪些价值冲突?如何避免其在新闻实践中的负效应?请关注“新闻茶座”《价值纠葛:在新闻职业伦理和司法目的之间》。  相似文献   

4.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中旬,经过编委会多方讨论和论证,衢州广电总台电视经济频道的主打民生栏目《黄金新闻眼》专门辟出了一个小板块,取名为“记踩街”。所谓“记踩街”就是栏目组每天派出一组记,在市区的主要路段通过步行的方式对“街面”进行地毯式的巡逻,一旦发现新鲜事、喜闻乐见的事、突发事或群众反映的事马上就地进行采访,记通过现场出像、现场叙事的方式快速化、零距离报道该事件。通过3个月的运行,这个板块已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成为该栏目一个不可或缺的子板块。“记踩街”之所以出现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笔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黎勇 《青年记者》2005,(1):47-51
在考核的压力下,发稿、发出“好稿”成为记的第一追求,至于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否就是完全的事实真相,是否抓住了事实的核心和本质,似乎已不再重要。如果为了自己的稿件能被评为“好稿”而对真实情况视而不见或故意扭曲,那么,记将不再是记,而成为“学家”,我们的报纸上将会每天充斥失真的新闻,事实的真相将会永远被湮没。  相似文献   

7.
“一 夜 暴 富 ”成 为 千 万 富 翁 是许多 人 的梦 想,但 实现 的机 会 微乎其微 。除去 贪污 受 贿抢 银行 那 些违法犯 罪 不说 ,过 去 正道 似乎 只 有两条:一 是手 气壮 摸 到两 注 500万元的大 奖 ;二 是上 市 圈钱 成功 高 管们持巨 股 身价 倍增 。但现 在又 有 了第三条 比 较容 易的 道 ,那就 是 在国 “ ”企转 制 中靠 政策 性 得利 而 一跃 “ ”跨入 富 豪榜 。 记 者 日 前 在 辽 宁 省 大 连 市 采访, 就了 解到 一桩 真 实的 “一 夜暴富”故事 。出租 车 营运 号牌 转让 :20倍的 价差 大…  相似文献   

8.
王黎燕 《青年记者》2005,(12):33-35
现在女记出现在战乱地区已是司空见惯之事,但在二战之前,女记充其量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十分罕见。据美国思想库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 Institution)的调查,1970年之前战地记中女性只占到了6%。但惟有一个国家的女性例外,她们早在二战时期就突破了女性在战地报道领域“零星作战”的局面,以集体的、大规模参与的方式冲破了横亘在战争和女性之间的透明屏障——至少有117名女记被官方正式授权为战地记,从而成为战地记产生160余年后开放在战地报道领域的第一批“玫瑰”。有此破冰之举的就是以热爱冒险、富于开拓精神和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称的美国女性。  相似文献   

9.
胡祥修 《青年记者》2006,(10):52-52
我们反对记“泡会”,但不能因此否定记参加会议的必要性和意义。事实上,在机关“听会”,与走下去调查研究,往往并不排斥。因为了解了上情,才能吃透下情。笔在记站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驻地记要善于“听会”。作为上一级党报的驻地记,对地方的会议一般没有报道任务,为什么还要“听会”呢?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亲和力,不是记“写”出来的,也不是记“想”出来的,更不是记“装”出来的,而是记心灵深处真诚的流溢,自然的进发。先有“心”的亲和力,后有“人”的亲和力,再有“”的亲和力。只有在这种感觉、这种层面、这种程序中寻找和产生出来的亲和力,才是强大的、深沉的、久远的;才是读真正需要、记真正追求的。产生这样的亲和力,最需要、最管用的就是记有颗永远为普通群众而跳动、而滚烫的心。用句新话说就是:记,要让心灵与普通群众相融通。  相似文献   

11.
继“王锋恋”、“李铁绯闻”之后,“张王恋”是近来有些媒体爆炒的又一大热点。在报道过程中,那些娱记们可说是挖空了心思,用足了劲头,甚至有的还吃尽了难言的苦头。  然而,这一切最终换来的是什么呢 ?据最新报道,所谓的“张王恋”其实“完全是一个有预谋的新闻炒作”,除了绯闻主角之一王海珍大出风头之外,对于媒体、娱记和读者来说,不管其有没有先见之明,事实上还是着实被人大大地“耍”了一把。有一句不恰当的话说,这是在“集体意淫”。不过,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一绯闻事件的策划者竟是南方某大报的一个记者。这就不啻于说众…  相似文献   

12.
“接合部”是一个军事术语,其本义是指“作战时两个部队战斗队形或阵地相连接的地方”(《军事大辞典》第7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军事常识告诉人们,“接合部”因其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和容易被人忽略而成为薄弱的部位,作战时,它往往会成为攻击或被攻击的突破口。有一部电影叫《渡江侦察记》,它讲述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一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侦察敌情的故事。而这支侦察小分队插入国民党军江防部队所选择的位置,就是其两支守军的“接合部”。  相似文献   

13.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既要善“问”,又要善“记”。“问”得巧妙并且“记”得到位,可以大大提高采访的质量,为下一步撰写稿件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影响到采访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任何成功都少不了一股气,一股劲,咱们中国人是讲究“气”的.“气”是一种人在不知不觉中透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一种精神状态.透过这种精神状态,你可以感受到他所处的社会层次、化素养、学识水平、为人态度、处世方法等。作为一名记,应具有怎样的“气”呢?我认为,要想做一名好记、名记、出类拔萃的记,应该身兼“八气”:正气,勇气,骨气,底气,才气,另外,还要有一点灵气、傻气和人气。  相似文献   

15.
辛文 《新闻知识》2004,(12):23-24
范惠萍,一个喜欢“做人要简单一点”的人。一个信奉“做事要对得起良心”的人,一个追求“做工作要无可挑剔”的人,21年来,在记编辑岗位上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诺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报刊产生的初期,记(那时被称作“主笔”和“访员”)地位比较低,像1872年创办的《申报》,虽然很快成为上海中报坛的盟主,但其主笔却大多是在科举一途上并不得意的士人,访员也多为机关仆吏,都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以至于左宗棠斥之为人末路。只是随着报刊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记们的地位才一天天上升,  相似文献   

17.
柳萍 《青年记者》2007,(3):109-110
所谓记的“平民视角”,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抛弃职业优势所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和低头看世界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周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流的视角。换句话说就是“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9.
一支规范和优秀的记站队伍,不仅是助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喇叭简”,而且是报社发展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但是怎么样建设和造就一个优秀的记站,一直以来是困扰各家报社管理的难题,也是许多报社驻地记站工作始终在不断探索的常新课题。笔以为,要搞好当前的记站工作,关键是要摆正“三个关系”,把握“三个原则”,运用“三个技巧”,做好“三个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件”,今年的一号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大众报根据自身情况,要求编辑记认真学习这个件,并把它确立为今年新闻宣传的指导方针。同时,结合全国“两会”,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身特点,谋划新闻稿件,做足“农”字章,关注民情民生。“两会”期间,除编发了四十余篇新华社稿件,还组织记采写了五组反映农村、农民、农业现状的系列新闻报道,目的就是延伸“两会”热点,“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做出农民报自己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