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甲硝唑乳膏剂的新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方法,并对该制剂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首先对原甲硝唑乳膏剂处方基质组成的调整来改进其处方,再改变加入主药甲硝唑的方法等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并采用留样观察的方法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按改进后的处方组成所制得的乳膏剂质地更加地细腻,也无砂粒感,同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也无变干、变硬的现象出现,故该种乳膏剂的质量稳定性明显优于原处方比例所制得的制剂。结论:改进后的甲硝唑乳膏剂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易操作,同时该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并对其缓释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考察制剂的沉降体积比,重新分散性,通针性,pH值和渗透压等各项质量指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和家兔体内药动学实验评价制剂的缓释性能。[结果]制备的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稳定,具有良好的通针性,pH约为7.04,渗透压约为0.267osml/kg。体外试验中,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在0.5h的累积释放率仅为20%,直至12h累积释放率才达到80.2%。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是:清除率CL为1081.561±267.35 ml!h-1,Tmax为4h,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4.271±9.316 h。[结论]制备的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符合注射剂的要求,体内外试验均表明制剂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的冻干制剂工艺和质量的研究。方法:对多西紫杉醇的冻干制剂工艺进行设计,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观察使用该工艺制备的三批次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形状均是白色块状物,形状检查均合格;观察使用该工艺制备的三批次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PH为:5.4,5.5,5.4,酸度检查均合格;观察使用该工艺制备的三批次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最大杂质含量分别是:0.39%,0.40%,0.38%,总杂质含量分别是:1.08%,1.02%,1.03%,杂质查均合格;观察使用该工艺制备的三批次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不溶性微粒检查均符合规定,均合格。线性方程为A=123453.56+79452454C(r=0.999 9),说明多西紫杉醇的浓度在0.02mg/ml-0.12mg/ml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使用80%甘露醇作为赋形剂,多西紫杉醇冻干制剂的成型结构比较良好,对使用该工艺制备的样品进行质量控制,各项均符合相关要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含量进行检测,具有良好的精密性、重复性、回收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菊花软膏剂的制备并考察其含量与制剂稳定性。方法:以PEG作为基质对野菊花软膏剂进行规范制备,并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野菊花软膏剂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野菊花软膏剂的制备工艺简单,对其含量与稳定性加以考察发现野菊花软膏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中的制剂复合软膏剂的制备要求,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替硝唑口腔膜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该口腔膜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方法:取替硝唑与氧氟沙星作为主药,同时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两主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替硝唑和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RSD=0.59%)和99.1%(RSD=0.51%)。结论:该制剂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准确、可靠,能够用于该制剂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双黄连注射液稳定性进行多方面研究,为该注射液有效期确定、制剂生产、贮存条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以甘露醇为主药,山梨醇为辅药来制备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并将其灭菌条件控制在105℃,30min即可。结果:本实验制得的复方甘露醇注射液,主药成分损失少,药液颜色浅,热原等其它有关项目均符合药典关于注射剂的各项检查规定。结论:该制剂的制备工艺简便易行、稳定、可靠,质量控制方法准确、稳定,产品质量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用以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方法:按照新建立的处方组成与配制方法来制备呋喃西林溶液,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其含量,同时通过留样观察法来对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用新法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较好,常温下能放置6个月以上,且没有沉淀或结晶析出。结论:新研制的处方科学,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准确,并能够很好地控制呋喃西林的质量,给临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帮助,实用价值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头孢泊肟酯泡腾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头孢泊肟酯及其制剂的含量,用来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研究。方法: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为1.2m L/min,柱温为38℃,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头孢泊肟酯的线性范围为0.025-0.15ug/m 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1.81%)。结论:该制剂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其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将本方法用于头孢泊肟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法筛选出适合的处方,并确定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利巴韦林软胶囊的溶出度和含量的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利巴韦林软胶囊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乳酸为增溶剂及pH值调节剂研究制备注射用加替沙星的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加替沙星的含量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本研究制备的注射用加替沙星在冷藏、高温和光照的条件下及配制过程中均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结论:试验证明本研究所用处方科学,工艺过程合理,制备的注射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质量控制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立盐酸环丙沙星阴道泡腾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正交设计试验来对处方中的辅料进行筛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盐酸环丙沙星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该制剂在5min内可以完全崩解。盐酸环丙沙星在0.5-8.0u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81%(n=5)。结论:本实验的处方设计合理可行,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同时还得知其对光、热稳定,对湿度不稳定。本实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进行研究,并考察其初步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以含量测定为主要指标考察小针剂化学稳定性。此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立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多组选择性实验来确定盐酸阿奇霉素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采用HPLC法来对其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和检测。结果盐酸阿奇霉素在0.1-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0.53%,n=6。结论: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行、简便,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头孢克肟片处方及生产工艺,使所制备样品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方法:将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应用于本品处方及工艺开发中,为保证产品质量,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方法制备样品,在中试阶段与参比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并对所制备样品与参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可行,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产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利福平腱囊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福平胶囊中利福平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mm×4.6mm,5μm),甲醇-0.02mol/L磷酸氢二钠一磷酸(80:20:0.01),检测波长为254啪,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利福平在50~5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溶出度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并建立该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方法,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澄清吸附沉淀和醇沉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来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并将该方法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生产,同时我们通过对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留样观察来对其质量跟踪考查。结果:本实验的含量测定结果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留样观察其品质稳定可靠。结论:本实验的制备工艺可行,易操作,能够应用于该制剂的生产,质量考察方法可靠,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对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药品的稳定性,改善药品的有效性,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方法:以莫匹罗星和糠酸莫米松替代丙酸氯倍他索和硫酸新霉素,基质采用聚乙二醇,对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处方进行研究,考察新型软膏的稳定性。结果:聚乙二醇400和聚乙二醇3350以2:1的比例时,膏体最适合涂布均匀;0.5%的L-A增加了软膏制剂的稳定性;经加速试验,新处方制备的成品软膏制剂在6个月内含量稳定,膏体颜色淡黄。结论:新处方在稳定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市售的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对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方法对麦冬进行提取,采用醇提水沉方法对红参进行提取,合并提取液制成参麦注射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该制备工艺共制备五批参麦注射液,结果质量均比较稳定,证明使用该制备工艺符合生产条件;参麦注射液供试品溶液中保留时间43.2min的色谱峰和对照溶液人参皂苷Rb1的色谱峰一致,并且各色谱峰之间分离度稳定、良好。结论:参麦注射液指纹图谱各主要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均稳定,进行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来优化该制剂的处方工艺,同时本研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其乳酸环丙沙星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C18色谱柱,乙腈-0.025mol/L磷酸溶液(13:87)(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为流动相,277nm为检测波长,利用峰面积,建立外标法定量检测乳酸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乳酸环丙沙星在浓度为10-60u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0.19%(n=9)。结论本研究所用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