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物遗传原因、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要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提高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理解认知冲突的能力,提高交往技能,指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训练幼儿移情的能力;创设非攻击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干预艺术等,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欺负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行为,不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幼儿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全发展。幼儿欺负行为的产生与幼儿的气质类型、交往技能、性别、移情能力、成人行为以及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成人需加强幼儿的移情训练。规范自身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及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等干预措施来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故事及实验情境,对浙江省台州市120名幼儿进行了“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都很低。但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移情训练能有效促进幼儿分享行为水平的提高,特别对大班幼儿的效果显著;移情训练能提高幼儿的分享观念认知;幼儿的分享行为受教养方式的影响。由此提出教育者特别是教师...  相似文献   

4.
学前儿童社交淡漠的原因包括稳定的抑制性气质、儿童自身的不足、过度的心理控制以及不良的同倬关系等多种因素。社交淡漠不仅影响儿童积极情绪的建立、社交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社交能力发展训练以及适时的同伴介入等策略,对幼儿社交淡漠行为进行相应干预,可以减少幼儿社交淡漠行为的发生,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5.
欺负行为一直受到发展心理学家的关注,但针对幼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依据欺负行为发生的冷认知理论,采用实验干预法,对有欺负行为的幼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移情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移情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幼儿的欺负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各两个班共10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中班和大班各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将幼儿置于无冲突和有冲突两种情境下,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前无冲突情境下幼儿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冲突情境;在无冲突情境下,中大班助人行为差异显著;在冲突情境下,中大班无显著差异.移情训练后,无论是在无冲突情境下还是在冲突情境下,实验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幼儿在冲突情境下助人行为显著高于无冲突情境中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8.
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作用有:幼儿对同伴交往情境的正确分析,促进其社交安全感的获得;幼儿对同伴交往策略的合理选择,促进其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深刻反思,促进其心理移情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幼儿使用正向策略,建立合理的交往观念;重视幼儿体验,引导儿童正确分析他人的心理状态;创设同伴交往情境,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交流共享内心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以253名中班和大班幼儿为被试,本研究分别采用个别访谈法和同伴提名法测查幼儿的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和社交地位,探讨不同社交地位幼儿的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社交地位幼儿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存在显著差异.受欢迎幼儿和矛盾型幼儿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的各个方面(人际问题解决策略数量、策略有效性、理解人际问题起因的能力和预测后果的能力)都高于其他幼儿;被拒绝幼儿问题解决策略数量多,但是策略有效性、理解人际问题起因的能力和预测后果的能力都较低;被忽视幼儿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的各个方面都较低;一般幼儿的人际认知问题解决技能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社会性情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尽础,而“移情”是沟通自我与他人间关系的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因素。由于幼儿大部分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和日趋单元化的现代住宅,减少了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许多幼儿不会与人正确地交往,社会性能力差。为了促使幼儿学会与人交往,作出与人合作互助、捐献、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最近,我们在幼儿园大、中班进行了一次移情训练的实验研究,效果良好。现将训练的过程和效果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与思考幼教科研入门谈王坚红l:4浅谈幼儿教育与文化传统周挽1:6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赵寄石2:G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续)赵寄石3:5试论幼儿教育评价的理论出发点刘炼群2:8体育活动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徐启明2:10移情及移情训练张其龙陈红霞2:11角色游戏规则初探马柳新3:7要正确评价幼儿的智力水平王曦5:4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徐浮编译5:5幼儿的从众心理务本5:6一所中国农村幼儿园访问记龚扬译6:5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理解与借鉴王坚红6:6怎样提高幼儿的清绪指数张树俊6:7重视早期安全依恋的形成峦征7:7幼儿的竞争心及其培养刘炼群7:8幼儿恐惧…  相似文献   

12.
刘丽英 《教师》2011,(35):8-8
幼儿品德教育应以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前提,采取移情体验、观察模仿、正面教育、强化重复等策略,以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幼儿品德教育应以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前提,采取移情体验、观察模仿、正面教育、强化重复等策略,以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时期是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黄金时期。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性行为发展规律,遵循幼儿教育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的原则,结合幼儿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等资源,采用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模仿疗法等方法进行主题教育及家园同步教育,帮助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防止和矫正心理问题和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一、积极创设安全、温馨、快乐的幼儿心理环境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尊重、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师幼关系的构…  相似文献   

15.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因素;遭受挫折;认知偏差与敌意归因;愤怒情绪与移情水平低;攻击性行为受到强化等。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必须采取各种策略措施,如创设良好的幼教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归因;实施幼儿移情训练,开展幼儿角色游戏;学会表达倾诉,合理宣泄攻击性情绪;依据强化原理,实施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说谎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它呈现出随年龄变化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根据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及幼儿对谎言与事实之间的认知,依据错误记忆、心理理论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从认知发展水平上可将幼儿说谎划分为两类: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者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有其合理性和深层的心理因素.成人在观念上应善待幼儿的 "说谎",并且针对不同个体通过方式灵活的沟通交流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7.
假装游戏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儿童为被试,借鉴以往假装游戏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进行假装游戏训练,以此探讨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戏组儿童的心理理论后测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即假装游戏的训练促进了3-4岁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2)在后测的心理理论任务总成绩上年龄效应极其显著,即训练后,实验组4岁儿童与3岁组儿童在心理理论成绩上差异显著.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想像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梳理,简要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发展的阶段以及理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白谎即善意的谎言,它的出现与儿童道德意识和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儿童的白谎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道德水平以及心理理论水平的提高.本研究以三个年龄段的幼儿为被试,采用3×3×2的实验设计,考察了幼儿白谎行为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以及榜样与暗示这两个外部因素对于幼儿白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白谎行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但随年龄增长,幼儿出现了更多的白谎行为.(2)榜样与暗示对幼儿白谎行为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63名3~4岁幼儿为被试,本研究探讨了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中被试人数的改变创设了几种同伴交往情境,用改编的心理理论任务进行同伴训练,结果表明:各种同伴交往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对幼儿间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同伴可能通过提供反例、相互讨论中的反馈、观察学习和模仿、同伴之间的合作以及同伴在场的情感支持等方式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