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CD及其衍生物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β—CD及其衍生物作为色谱固定相在各类色谱分析,尤其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进展的评述,文章从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的结构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同的CD衍生物对各类化合物的分离特征的探讨,综述了β—CD及其衍生物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机理.这将对人们有目的有选择地合成新的环糊精类(CDS)固定相以进一步提高其选择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年来β-CD及其衍生物作为色谱固定相在各类色谱分析,尤其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进展的评述,文章从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的结构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同的CD衍生物对各类化合物的分离特征的探讨,综述了β-CD及其衍生物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机理.这将对人们有目的有选择地合成新的环糊精类(CDs)固定相以进一步提高其选择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手性化合物拆分中的应用及其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具有内亲脂的空腔和外亲水的表面,可广泛应用于分离、药物包结及分子催化等方面。然而,由于β-环糊精母体的溶解度较低,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克服β-环糊精溶解度小的缺点,我们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利用β-环糊精合成其衍生物-甲基化β-环糊精,使其具有更优良的性质,提高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波法合成β-环糊精-聚乳酸共聚物.在微波辐射下丙交酯(D,L-LA)单体开环聚合形成聚乳酸(PLA),然后与β-环糊精(β—CD)发生接枝共聚而成,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技术对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评论了近年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液晶、环糊精衍生物、冠醚固定相的进展。并展望了固定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结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环糊精衍生物在生物医学、主-客体分子识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分离模式为线索综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药物方面理论和应用的新进展以及优化分离所涉及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分离模式为线索综述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药物方面理论和应用的新进展以及优化分离所涉及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自制的双-(6-氧-间羧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衍生物填充柱(液固比为1%、2%),用苯作内标物,在不同的柱温条件下,对正己烷和环己烷的模拟样进行分离测定,分离结果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同时与商品柱比较,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1.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不仅与简单客体分子包合,也与过渡金属配合物发生包合作用,其中环糊精衍生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包合作用,可通过环糊精修饰形成金属离子加冠环糊精主体分子,再与有机配体分子包合以及发生相互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分类、特点及操作模式,着重介绍各类毛细管电色谱(填充柱-CEC、开管柱-CEC、整体柱-CEC)在手性药物分离及药物有效成分测定中的应用,并对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β-环糊精为手性固定相拆分奥丁尼酮洛芬缓释胶囊中酮洛芬对映体,并对流动相中甲醇的含量、流动相的pH值、缓冲盐的浓度等色谱条件对拆分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柱温为25℃,pH值为4.0,采用0.01 mol/L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甲醇40%(V/V)作流动相时,奥丁尼酮洛芬缓释胶囊中的酮洛芬对映体能达到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结合区段灌注技术及场放大进样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山莨菪碱四种异构体进行了拆分。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拆分试剂含量、分离缓冲充入时间、分离电压等对测定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75mmolL-1Tfis—H3P04(pH3.5)为分离缓冲溶液,1.7%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1.0psi,90s)为拆分试剂,分离电压17.5kV条件下,23分钟内完成山莨菪碱四种异构体分离。并通过场放大进样进一步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测定颠茄制剂中山莨菪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天中学刊》1996,11(4):26-32
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研究了β-环糊精与肉桂醛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包合物受热失重三个阶段;在50℃-120℃失水;在200℃-260℃肉桂醛分子从β-环糊精笼中脱出;在280℃β-环糊精开始分解。告示温失重法和线性升温法对β-环糊精包合物解客这研究表明,客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β-环糊精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我国目前β-环糊精在食品研究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年来环糊精、冠醚以及杯芳烃等大环化合物固定相的研究概况.杯芳烃作为继环糊精和冠醚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化合物,由于其空穴大小和构象人为可调,可能成为有效分离有特殊选择性、耐高温、特别对高碳异构体如高沸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难分离异构体的固定相.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性质,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乙醇对β-环糊精与罗丹明B包合物的荧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糊精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计算表明环糊精与罗丹明B形成1∶1的包合物,其包合常数K=5.29×103,当向体系中加入少量乙醇时,环糊精与罗丹明B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比未发生改变,但其包结常数减小为K=1.72×102,由此我们认为乙醇的存在对包合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分离和制备了国产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桷皮素-3-0-β-D-葡萄糖-(6-→1)-0-α-L-鼠李糖甙(1),4‘,7-=甲氧基山柰酚(2),桷皮素-3-0-β-D-葡萄糖甙(3)和桷皮素(4)。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分离、分析技术,其作用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将多组分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目前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生物学、农业、食品、宇宙航空等各个领域,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由于新的固定液及其制备方法有了新的发展,现在气相色谱有时主要就是指气液色谱。和其它气相色谱法相比,气液色谱有如下优点:在通常的操作条件下有良好的对称峰;固定液的品种繁多,选择余地大;固定液的用量可以任意变化,浓度也可作适当调整;易于涂敷,装填色谱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