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运算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运算意义、算理和算法上具有一致性,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充。正如2022年版课标指出的,小学阶段在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的基础上,还要“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矩阵乘法运算出发,约定数域上形如FA=(a11的×矩阵在进行矩阵乘法运算或)11作为矩阵乘法运算结果时相当于数域中的一个数,Fa11,并对此约定进行理论论证,从而使矩阵乘法运算法则更加完备,并使得空间解析几何中推广的一般维向量空间中的向量的数性积,高等代数中的矩阵n乘法运算与欧式空间中内积定义完整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版课标在数与运算主题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达到“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学习要求。“小数乘法”单元学习内容包括小数乘法笔算、小数简便运算及解决问题三部分内容,从复习课让学生体会运算一致性的教学目标思考,应让学生在复习梳理时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笔算、简便计算与解决问题时的一致性。即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与整数乘法相同,小数简便计算与整数乘法原理相同,  相似文献   

4.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必须对齐,可是,计算小数乘法时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呢? 这是因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的实质是相同数位对齐。因为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进行相加减。而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各个因数相应的扩大,使之从小数转化为整数,先按整数乘法乘起来,最后再处理积中的小数点问题。因此,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小数点可以不对齐,只要求“向右看齐”(即末位对齐)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例1、练一练及练习五1~5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部分,而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之一,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分数乘法是小学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项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以及分数加减法。然而整数与小数乘法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无法类比到分数乘法中,这就需要回到乘法的意义来研究分数乘法了。而乘法在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加法。学习分数乘法相对于整数、小数乘法而言,是并列学习,所以在学习分数乘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导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丰富乘法的意义,促进知识的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6.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和除法,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和除法。《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是本单元中最后一个数的口诀,教材在这里只安排了一道例题教学口诀,  相似文献   

7.
五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课前前测发现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不一,经典错例不断出现。主要错例表现在:(1)乘法结合律的模型和乘法分配律的模型错位。(2)乘法分配律分配不完整,只分配了前者,没有分配给后者。(3)数的守恒没有做到,数变形后改变了数的大小。当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的时候,要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一只酒瓶,造一个瓶子很简单,把一个旧瓶子打碎,然后再造一个新瓶子,那就要复杂多了。如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学认为乘法算式是枯燥乏味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有些乘法算式是非常有趣,非常奇妙的。不信,咱们就一起看看下面这些有趣的乘法算式吧。一、关于"缺8数"的乘法算式12345679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1~9,但是缺少8,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被称为"缺8数"。把"缺8数"分别与9的1~9  相似文献   

9.
课前所思"认识乘法"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连加之后安排的学习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乘法。乘法是加法中一类特殊算式的提炼,是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是学习乘法计算、用乘法解决问题和除法等后续众多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小觑。该课比较常见的教法是按教材的编排方式,提供相同数连加的情境,让学生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二(上)的“解决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二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问题;三是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即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问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米英  谭静 《四川教育》2006,(8):64-65
[教材解读]   “小数乘法和除法“属于新课标中“数与代数“的范畴.   教材中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对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四元数乘法的不可交换性,给四元数以及四元数矩阵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讨论四元数体上矩阵特征值的估值问题,得到了关于四元数矩阵特征值的几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一单元 乘数是两位数乘法 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通过转化成个两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再把两上部分积加起进行计算的。其中,用整十数乘一个数的简便算法,得数的书写位置是转折的关键;一位数乘两位的乘法,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试商、求积经常用到,对笔算乘法、除法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影响很大,是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因此把这两部分提前作为口算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由一般的笔算和特殊的笔算组成,用两位数乘的笔算是基础。先安排理解算理的例题2个,再压缩思维过程,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应用法则笔算连续进位、求某一位数乘加都进位的乘法,安排例题2个。然后是笔算乘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之后的练习课上,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从不同角度了解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中数字之间存在的一般规律,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235×9+口×9.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能够简便计算."备课时我没有进行过多的预设,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方框里填的数要和235凑成整百或整千的数就可以了.可是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不同声音却让我茅塞顿开,顺势将题目进行了变化和拓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关于加法的分配律,是中小学有关数的运算的五个重要定律。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讲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例子,孕育加法交换律。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提到交换两乘数位置积不变的性质,孕育了乘法交换律。小学四年级下学期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解读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其中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①掌握两位数、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②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③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④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⑤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教材编排顺序是先教学乘…  相似文献   

17.
课前思考"有多少块糖"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通过"数糖果"情境,在学生已有的"跳着数"的知识基础上,体验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后续学习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刚  岳琳  张婧  马升红  王彦 《山东教育》2020,(10):44-45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教材突破这个难点的策略是:依据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从现行教材看,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是两条道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了乘法之后,我们懂得了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时要用乘法来计算。同样,“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也要用乘法来计算。【题目】明明有3支铅笔,芳芳的铅笔数是明明的5倍,芳芳有几支铅笔?解:我们首先用线段表示明明的铅笔数(如图一)。芳芳的铅笔数是明明的5倍,也就是说芳芳的铅笔数要用5条这样的线段来表示(如图二),那么求芳芳有几支铅笔就是求5个3相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相似文献   

20.
乘法算理为乘法算法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乘法算法需要乘法算理来解释。通过借助点子图、依托拆数法、妙用巧算法来阐述乘法教学中的算法建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和笔算乘法的算理,从而掌握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