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式的建筑,古色古香的桌椅,《大学》《论语》《三字经》放在课桌上,二十几个孩子正跟着一位老师高声诵读《弟子规》。这是暑期在徐州市的云龙公园内一所名为“现代私塾”的补习班里所见情形。与其他补习班不同的是,这所“现代私塾”教的全部是中国古典优秀诗。江西、湖南、重庆、深圳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未成年教育“复古”风,向古化“讨教”现代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少年时代在家乡私塾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要求学生用对句的形式进行回答。年仅六岁的郭沫若,忽然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木偶戏《杨香打虎》,便脱口对道:“打虎”。老师见他年龄很小,竞能对得出奇,心里就特别高兴。后来,老师见到他父亲,称赞地说:“这孩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原名郭清贞,少年对代在家乡私塾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钓鱼”二字,要求学生用对句的形式进行回答。年仅六岁的郭沫若,忽然想起不久前看过的木偶戏《杨广打虎》,便脱口对道:“打虎”。老师见他年龄很小,竟能对得出奇,心  相似文献   

4.
名人佳话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毛泽东同志8岁那年进家乡一个私塾上学,拜塾师毛禹珠为师,一直念到13岁。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做事就很踏实,待人诚实,无论学做什么事情都很用心。进私塾后。他显得比别的孩子好学、用功。当时的私塾,老师只教经书,尽管开始时他听不懂,也反对死记硬背,后来不爱读经书,喜欢看流行的小说,如《精忠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但凡是老师教的课,他都认真听,从不胡闹;老师布置的作业,没做完时,别的孩子怎么拉他,他也不去玩。由于他读书认真、专心,  相似文献   

5.
体罚正误谈     
《教育艺术》2002年第3期毛志成教授《跪拜 ,我们将增长身高》一文 ,写的很好。文章开头有一段话 :“由于我功课好 ,尤其是背书能力、算术能力高于许多同学 ,他 (指老师 )用小藤棍敲我头、用戒尺打我手心的次数也就格外多些。有时我仅仅背错了书上的一句话 ,他却要发狠地体罚我。我恨过他 ,但我渐渐理解了他的善意和苦心。待到几十年后我做了中学教师、大学教授 ,我更体味了真正为人师者的情肠。扫墓时我为他 (老师 )下跪 ,跪得最久 ,心也最恭敬。”从本文作者“反右”时已是大学名师的经历看 ,他的老师“私塾”先生是旧中国时代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课间一笑     
我“嘘”你莫“嘘”一个私塾老师讲话有个习惯,一句话后面总要带个“嘘”字。这一天,他教读《三字经》,“人之初,嘘——”学生当然也跟着念:“人之初,嘘——”“性本善,嘘——”众生也照念不误:“性本善,嘘——”  相似文献   

7.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鲁迅少年求学时所上的“三味书屋”就是私塾。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入学。就教材而言,私塾通用的多为“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等。教学时数则因人因时分为“短学”与“长学”两类。“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因此对课成了私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楹联,大多是述怀明志之作。从报刊已经披露的毛泽东的作品来看,即可窥见其青少年时的伟大抱负、崇高志向和聪颖机灵、才华横溢的风范于一斑。10岁前,他在韶山冲读私塾。有一次,他带头下池塘游泳。塾师邹春培十分生气,便用对“对子”的方法故意刁难他。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略加思索,从容答道:“修身。”老师不禁惊喜,也就不再为难他了。1957年,毛泽东与老友回忆这一情景时解释道:“这个‘濯足’就是洗脚,越洗越干净。”他并引用《孟子·离娄》、《楚辞·渔父》、《礼记·大学》中的话,说:“那个‘修身…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1842—1923)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又号杞忧生、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父亲是一个“设帐授徒”的私塾老师,郑观应说自己:“惟是庭训凤承,不敢自弃”。(《救时揭要》序)又说:“幼猎书史,长业贸迁,愤彼族之要求,惜中朝之失策,于是学西文,涉重洋,日与彼都人士交接”。(《盛世危言·自序》)可见他很热爱祖国,对中西学问都是很有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9课《推敲》。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老师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被它搞得吃不好、睡不宁的,能不能请同学们帮助解决一下?生:(急不可待地)快点说,哪个词?师:这个词就是——“郊寒岛瘦”。(板书:郊寒岛瘦)生:老师,我知道:“郊”是孟郊,他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师:你读过他的诗吗?生:我学过他的《游子吟》。师:能背给老师听一下吗?生:(不约而同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师:还读过他别的诗吗?(无人应答)老师记得他还写过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生:(接)“春风得意马蹄疾,…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选了许多有关“爱情”的诗文。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柳毅传》、《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节选都进入了课文。当前 ,如何处理这类有关“爱情”的课文 ,还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棘手问题呢。《闺塾》中的老师讲解《关雎》 :(末 )窈窕淑女 ,是幽闲女子 ;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贴 )为甚好好的求他 ?(末 )多嘴哩 !(旦 )这经文偌多 !(末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没多些 ,只“无邪”两字 ,付与儿家。此处的“末”就是语文老师陈最良 ,为了维护封建的正统思想 ,他不惜违反《…  相似文献   

12.
《山东教育》 (幼教版 )1999年7 -8月合刊上有沈晓彬老师的《这样的课该不该上》一文。该文首先叙述了某幼儿园老师上的一堂“假如我是消防员”的活动课 ,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那就是 :幼儿的想象有很大的夸张性 ,很容易进入角色 ,而不能自我保护。最后强调 ,这样的课“倒不如改为‘火灾发生后 ,我该怎么办’?”如果按照沈老师提议的教学思路 ,那就是要以“我”为中心 ,火灾发生后 ,“我”必须远离火源 ,看着别人去救火 ,自己靠前就会有危险。这在当前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不要忘了 ,现实中火灾发生后 ,每一位家长…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是“五四”以后的一位重要思想启蒙家。他立足于湘西的社会现实,观照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状况,提出了“民族精神的重造”这一历史课题。他在《阿金》一文中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就是他的“重造”的基本内容。围绕着“重造”这一总课题,他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三(《三三》)、翠翠(《边城》)、夭夭(《长河》)、阿黑(《阿黑小史》)等,他们既未被封建文化所毒害,又未被现代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丁慈矿,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语文老师。28岁的丁慈矿,模样清秀,气质儒雅,面带谦和的微笑,静静地听记者讲话。但当说到中国传统文化,说到他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对课”,丁老师的双眸立刻闪闪发亮,话语也滔滔不绝起来……最近数年来,丁老师精心开发“对课”,赋予这门古老的课程以崭新的内涵。记者就此对丁老师进行了专访。 背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教学形式。大概从北宋时期开始纳入语文教学体系,北宋的《京兆府小学规》(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教育大纲)对小学课程的安排有具体规定,在三个学业等第中,其中第二等第的日课程安排为:念书约一百字,学书十行,吟诗一绝,对属一联,念赋二韵,记故事一件。“属对”就是对对子。从那时起,“对课”绵延近千年。凡是进过私塾的,都学习过“对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9∶30,掌声中,支玉恒老师结束了他的“创意校服”的作文课。全场都在等待,等待——窦桂梅的《落叶》。9∶40,支老师再度上台,告诉大家,由于列车晚点,窦老师正在从阜阳赶往界首的路上,由他先给大家说说刚才的作文课,咱们边听边等”。救场如救火,支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大家听得心悦诚服,津津有味。可是大家仍不由自主地时时瞧台上的挂钟——9∶50——10∶00——10∶10。周校长站起又坐下,不断将手机拨了又关上。这时候最急的就数他了。终于,当周校长再一次合上手机时,脸上漾起笑波,两根食指一搭——侃侃而谈的支老师看见了,全场人1200…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小朋友,不一定都知道过去有一种学校叫“私塾”。这是旧时代的一种办学体制,由一个老师教几个或十几个学生,课程都是比较单一的学古文。即或偶有学点珠算之类的课程,也不能算作主课。我的少年时代,就基本上是在这种私塾中度过的。我6岁开始进私塾,学的课本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要以识字为目的的启蒙读物。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啦,整天哇哇哇哇念,内容说的什么,老师都不讲,所以读起来非常枯燥。按老师的规定,你不仅要会念,还要会默写。今天教的课,明天早晨到校时就得先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上生书”一词,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此尤其感兴趣。注释中说“书塾里,老师教新课叫上生书。上生书时,学生走到老师旁边,站在那里听老师讲,听讲完毕,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我想,古时私塾教育,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但它这种面对面交流的个别辅导形式是值得提倡与发扬的。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1,(7):81-81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有影响的“个案”:一个是魏书生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魏书生老师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老师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19.
袁海燕老师的《浅谈夏四奶奶》(《中学语文教学》2001·11)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一个着墨不多的次要角色———夏四奶奶,来窥知当时社会全貌,更深刻地揭示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旨确实极有帮助。不过其中有一个说法很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在《药》这篇小说的第四个场景“上坟”中,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有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袁老师认为夏四奶奶口中的“他们”指的就是那些“引导他(指夏瑜)走上革命道…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小Z思维细腻而独特,曾创造了回答政治老师“什么是运动?”的“经典”答案——运动就是跑来跑去!又因行为幼稚而好说话,被同学以《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冠名。虽大毛病没有,但小问题不断,尤其自高三下学期学校将早读时间提前到早上7点后,开始的两个星期他几乎都是与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