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对话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雨通常是有征兆的,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依标扣本说目标(教材分析略)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  相似文献   

3.
江津县城关镇四牌坊小学为了探求提高识字效率的新路.于1980年秋季起,在一年级两个新班进行了试验。甲班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加快教学进程,所有生字都要求学生能认、读、写,绝大部分生字要求学生会用,乙班在教完统编一册后加教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材第一册,只要求学生对统编教材的299个生字做到“四会”。试验结果,4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两个班都教了700多个生字,其中,甲班有87%的学生能正确听写661个字以上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5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隐蔽、凌乱"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四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索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  相似文献   

8.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媒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材编写的合理性值得大家思考。拼音、生字是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智障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且困难的任务。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八册实用语文教材在拼音、生字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的拼音编写方面建议从识字起步,拼音放后,重在积累,按照智障学生掌握语音的规律编写拼音;在生字编写方面建议按智障学生掌握语音的规律编写生字,坚持“识写分离”的原则编排生字,按智障儿童获得生字的词性、结构规律编排生字。  相似文献   

9.
《我要的是葫芦》(“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三册)的生字词教学,可作如下安排.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首先向学生出示剪贴画——葫芦,让学生认识葫芦是什么,同时板书:hú葫lú芦.然后揭示课题.要求学生带着“这里的‘我’指谁”、“他得到了葫芦没有”、“为什么”三个问题,轻声朗读课文,并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句子想想意思.读后检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共有5篇课文、1篇识字和1篇《语文园地》。 本组教材需要认识的生字有5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50个:课后会读的34个词语中,有16个词语要求抄写。《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2年级下《识字一(3)》。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熟练、正确地认读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字义。3.引导学生掌握提手旁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等词语。(二)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3册《识字7》。教学目标:1.认识"灵、孔、锦"等10个生字,会写"牢、护"等8个生字。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识字4》根据字形结构和每组词语间的相互关系,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所表达的意义与太阳有关,生字都带有“日”字旁;第二组说明了无论远眺或瞄准都离不开眼睛,生字都带有“目”字旁;第三组让学生认识冬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和目的: 《雨点》一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第二册。教学目的有四个:一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二是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课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三是了解大自然中的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四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二是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教学难点是: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使学生认识和了解自然中池塘、小溪、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一教材:语文《一个降落伞包》。二、教学要求: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及新词:冻僵、掠过、口吻、冰甲等;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用“鼓励、沉着”造句。三、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拼认生字。四、教学步骤: 1.布置自动作业:默读课文一遍后,自行拼认课后提示的七个生字,再查字典、看  相似文献   

17.
听语文课,学习生字词,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 首先是找出生字生词.一位老师要学生按照课后的生字表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要学生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结果,第一个班级的学生找出的生字词是相同的,而第二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生字生词.  相似文献   

18.
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式教育都是学生依照教师的思维来被动学习,而现今这样的教学模式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笔者针对此种情况探究出实施方法,第一课时:1.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生字;3.学生给生字组词;4.用自己组的词语说话;第二课时:分读、板、想、答、结、反馈六个步骤来进行;下文作出了详细阐述,也展现出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 ,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云、公、车”三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背诵儿歌。3.了解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并乐于去探索其中无穷奥秘的愿望。设计理念 :1.本课的识字量较大 ,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 ,将学生带入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重复出现生字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内容分析《鲜花和星星》是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下)中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这首诗歌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二、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