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阅读环境蕴涵着潜在的教育意义。2007年3月5日,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在我校正式启动,我校2000多名师生共同参加了主题为“诵千古美文,弘扬传统文化,拓中华未来”诵读活动的启动仪式。几年来,我校一直着力营造优雅书香校园,构建诵读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2.
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更好地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是南汇一中的永恒主题。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似汩汩细流滋润到每个学生、每个教师心田,使他们感受学校因他们的成长而骄傲,体验到心灵的自由、理想的放飞和耕耘的生趣,真正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在开发校本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特点的学校文化,“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的过程中,学校在思索、在行动。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明确了“建国学德育文化校园,育德技双馨职业人才”的工作思路,制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列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深入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国学经典引领校园文化。金州职教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成立教研室,策划教育活动,编写《心灵的约会》等校本教材,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语段的诵读学习。把国学经典纳入语文课堂教学,每周安排1课时组织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都提高了对传统优秀文化在传播、弘扬、发展上的重视程度,这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教育教研团队在研究中,明确了书法教育在学校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书法学习、师生的共同进步创设优质的环境氛围。学校通过师资力量的强化、书法练习频率的增加、课程活动的优化,全面推进学校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校本化的书法办学特色,从而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对书法技艺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勇 《现代教学》2013,(7):F0003-F0003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是一所享有优秀教育传统的历史名校,该校以“科技人文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科、文、艺、体”为特色,加强学校“1+3+3”特色课程的建设,引入“全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一、开发校本课程“回民文化传统教育”的意义我校是全省唯一的回民子弟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有历史传统,有丰厚的社区民族资源,有回族教师学生,这些都是开发与实施这一校本课程的有效资源。“回民文化传统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能使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8.
谢卫东 《现代教学》2011,(7):142-142
我校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中华古诗词诵读”教育活动,实施“节日漫游’,{交本课程;2005年10月,经过深入研究,又确定了“篆刻文化”学校教育特色课程;2006年9月,确立了研究课题“民族精神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系列的活动与研究意在开发和利用“篆刻、诗词、民俗民族节日”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策略,包括全面、深入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丰富有趣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体育领域的渗透与传承,然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和文化方面。菏泽郓城县陈坡乡希望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创办质量+特色学校;培育优秀+特长人才”的教育目标,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符合新课改理念、独具希望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深化教学改革,普及艺体教育.秉承传统文化,实行人文化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1.
孙骊 《上海教育》2014,(4):84-85
南桥小学自2004年以来,从学校课程特色建构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文化,注重对学校优秀文化课程的研究和挖掘,努力将办学传统进行课程转化。2006年,在原有课程架构的基础上,学校经反复研究-9探索,初步形成了凸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棵树》的学校课程方案。之后,学校围绕这一课程方案,树立“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棵树”的课程理念,明确了“课程即根系、课程即能量交换、课程即旁逸斜出”的概念转化,还构建了“树”课程结构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元的课程载体,成就学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长期演进、积淀的结果。学校文化建设应和学校的生命一起跳动,同时呼吸。学校在构建本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汲取学校办学传统中的优秀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构建既保持学校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学校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萦 《广西教育》2008,(10):27-27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学校管理者所应考虑的。为此,从2004年起我校就开设了以学习诵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永不干涸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天津教育》2006,(4):56-56
天津市河东区汪庄子小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全日制“双高普九”规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师风正、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石秀芬校长秉承学校五十余年的文化传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本、发展为本”的办学原则,逐步确立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文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管理人文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教育质量最优化、艺术教育特色化”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我校的工作思路是“抓管理、提质量、创特色、求发展”。我们将把“古诗诵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色.本着“融人文教育于经典古诗文诵读中”的创建特色理念,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并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开发“古诗诵读”校本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走上了学校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逐渐提上日程,在此教育理念下,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校越来越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从实际课程开发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缺乏对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导致校本课程无法充分利用起来,也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学校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还要融入当地特色和传统文化,以此来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美育校本课程是佛山市东平小学基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特色发展方向、教师特长三个维度开发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以本土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支撑点,创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让学生继承和挖掘本土传统文化,推动学校的美育和德育教育改革,开展学校德育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20.
巢秀珍 《中小学德育》2020,(5):F0003-F0003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秉承“和雅育人,润泽生命”办学思想,以“让每个生命雅气阳光”为育人目标,依托以和雅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立体式课题研究,建构“和雅小公民”特色课程,开创“家校同心同德,共育和雅小公民”德育模式,建设悦读、书法、太极拳、绘画、经典诵读、电脑创作等特色课程,指导亲子开展“我们一起进步”系列活动:亲子读背、践行《弟子规》;亲子制定、践行家规;亲子诵读经典等活动,助推家长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地带动孩子养成守规、有礼、仁爱、合作、劳动、整洁、运动、安全、书写、阅读好习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