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美玲 《考试周刊》2011,(36):30-31
侠是中国文化中一曲美妙的声乐,一篇浪漫的诗章。中国自古有好侠之风。西汉时期是游侠的盛行时期,前四史中《史记》和《汉书》均为游侠专门立传。但两者的游侠观差异甚大。本文试图对马班游侠观进行再认识,即从“侠的定义”角度切入,探究其差异之因,并从儒侠文化同一性的角度,探究马班游侠观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界普遍认为《游侠列传》在正史中的消失是游侠的存在受到强力镇压的结果。事实上,史家对游侠精神所进行的主流化加工才是正史中《游侠列传》传统中断更为直接的原因。这种加工突出体现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它一方面继承了此前史书中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的限定、事迹的选汰强化了原始游侠精神与王朝政治相融的部分,将其以"义"或"名节"的形式纳入主流文化,因而从根本上取消了《游侠列传》"记志漏脱"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汉代三位史学家都对游侠做过评述,司马迁指出游侠“行虽不轨于正义”,但其人品和社会作用值得称道。班固不满司马迁的论断,同时也客观描述出两汉游侠人品的新特征。荀悦出于“放百家之乱,一圣人之道”的目的,对游侠的存在深恶痛绝。这三者游侠观的不同,不仅反映了三位史学家史识的差异,更折射出政治专制对学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司马迁的游侠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为游侠树碑立传,并对自己的游侠观作了系统阐发。他将游侠的精神特质概括为“侠客之义”,其内涵包括一言九鼎、诚实守信的人格,急人之难、舍生取义的精神和逡逡退让、不居功自傲的品质。同时,他还提出“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卿相之侠”等几个不同概念,对游侠进行类别划分,以明确其外廷。司马迁游侠观念中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表面看来,是对个人身世遭遇的沉痛感慨,实则是其入世心理在强烈冲击下的现世宣泄。思想范畴属于儒家。司马迁游侠观的闻发具有里程碑意义,影响极其深远。分析其游侠观,对于认识游侠现象、游侠文学乃至于我们民族的意识形态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游侠是战国到汉初社会动荡的产物。游侠诗则是传统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建安时期士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愿望,以曹植为代表的游侠类诗歌应运而生。曹植的游侠诗将少年任侠、追求个体自由的模式与忠君爱国思想结合起来,深刻影响了后世游侠诗歌的创作。阮籍此类诗歌中表现了对游侠建立功名之梦的清醒认识,主张退而在文学作品中彰显理想人格和精神自由。李白游侠诗作开创了"功成身退"模式,是对以上两种传统的继承及融合。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古代民族观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代进步民族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最高统治者到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一般士人都表达了他们的民族观,为解决当时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方案。陈黯的《华心》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笔者认为,《华心》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华夷概念外延的扩大;二是民族认同意识的探究;三是"以华为心"的价值取向。《华心》民族观产生的背景有三个方面:"夷夏之辨"思想的抬头,民族融合的现实,经济文化的繁荣。《华心》民族观对唐后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观其一生,游侠经历对他的生活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文章对他的游侠经历和游侠精神作了初步探讨,并简要分析其渊源。  相似文献   

8.
墨家思想为后世游侠精神的源头,墨子从思想到行动为后世的游侠树立了典范。战国至两汉是游侠的黄金时代,司马迁和班固记载了现实中游侠的侠义之举。曹魏立国,游侠作为阶层已不复存在,曹植以浪漫的气质和惊人的才华在《白马篇》中塑造了充满理想色彩的游侠形象。至此,"侠"的精神品格基本定型,侠的形象作为正义的化身不断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学业评价观是对学业评价的根本认识或看法。本文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应试化学业评价观"进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发展性学业评价观"。  相似文献   

10.
人们多称赞唐太宗"四夷一家"、"爱之如一"开明进步的民族观,并将其原因归结为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和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家族背景等因素,然而很少提及唐太宗民族观的另一面,也并未对其民族观中存在的两种对立观念进行分析,这里对唐太宗的民族观及其成因再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课程需要有新的评价体系相匹配。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目的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发展性的功能观、以"学"评"教"的评价内容观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相似文献   

12.
宗教对唐代社会的思想及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中的文人无疑会受到诸多宗教观念的影响,寒山子就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寒山诗歌中所展现出的"无常观"、"转世观"和"般若观"上。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对游侠的记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序不同,对游侠群体的划分不同,二者对游侠的评价有差异。在看待同一社会现象时,两位史学家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除了和游侠自身兼有正义性和破坏性有关之外,还和史学家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同有关,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伦理观不同造成了《史记》与《汉书》游侠传记思想和内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理解观是年鉴派第一代史家马克·布洛赫史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理解观不仅包括对宏观社会生活的"理解",也包含有对微观的历史学研究实践的"理解"。将其与同时代的法国批判历史哲学家的理解观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布洛赫理解观的出发点是基于他对历史学功用的思考,其落脚点则是为了用以指导具体的历史学研究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代史学发生新变动的背景下,这一理解观并未中断并得以延续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周小艳 《考试周刊》2012,(29):124-1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评价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课堂教学也由"沉寂"到"活跃",以合作性、探究性、情境教学为主,提高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创设了既能体现政治课教学特点,又符合本校学情的分层式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6.
倾听教学是在反思"讲授"教育学旨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态。与传统教学评价不同,倾听教学评价遵循"差异逻辑",并将差异的优先性放在首位。尊重差异、理解差异、欣赏差异与促进差异是倾听教学评价观的本质。理解与促进、质性统整、协商与对话是倾听教学评价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梁有光 《广西教育》2014,(10):72-73
汉语生肖成语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的各种形态,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状态、人生哲理观、艺术文化观、宗教观、价值观以游侠策士文化等。  相似文献   

18.
清末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学说迅速传入中国,但很多发生了"转变"和"调适"。梁启超的功利观也是如此。梁启超的功利观是一种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观,但是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清末,其功利观明显强调"集体利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功利观,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观不同。  相似文献   

19.
游侠诗是李白诗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游侠诗不仅填补了汉之后史书对"游侠"记录的空白,也对传统的侠的人生价值取向进行了指引和规范,后世许多文人志士,也常借用游侠形象表达自己的某些志向。李白塑造的"游侠"形象,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向上、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观心态。  相似文献   

20.
禅宗对唐宋诗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禅宗的空观,使诗人形成空寂闲淡的创作心态;二是习禅之风的盛行,出现许多有关佛禅题材内容的诗篇;三是禅的"不立文字""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使诗歌创作中也呈现出"不著一字""直觉观照"的思维方式;四是在禅的影响下,诗歌在审美情趣上,创造出空明灵幻的境界,并富有禅趣,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