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这一新理念的提出,给了学习主体——学生更多的发现、探究的机会。那么,如何实现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呢?我们认为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相似文献   

2.
阅读对话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独特体验"、淡化教师讲解、引领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被过分强调。尊重了"学生主体""独特体验"未必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对话教学不是不要引领,而是要尊重下的引领及合宜的引领策略。教师的引领失误往往体现在对教学中出现的"读误"现象不能合理纠正。引领的基本策略是语境还原和惯习调控。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准》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是"对话"二字。一"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吗?""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  相似文献   

4.
蒋晓冬 《学子》2013,(8):95-95
英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仍然有部分老师偏爱满堂灌。让学生成了英语学习的旁观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用"画""唱""演""玩"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部分的"画""唱""演""玩"都是教师花很多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好的。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放弃了这种传统的方法。随着政府对教育的大力重视,"班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对于当前要求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大力弘扬主体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一、平等对话,唤起认同对话的实质是昭示平等。  相似文献   

6.
一、缘由聚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带来一股清风。  相似文献   

7.
"草根化"的教育科研,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本着"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问题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师自觉化、个性化的教学研究。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主体的"草根化"。开展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必然需要投身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然而,  相似文献   

8.
学术动态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定于10月下旬在重庆市举办。年会主题为"为了学生发展的评价",分主题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考试与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咨询电话:010-84652597。  相似文献   

9.
张珂 《成才之路》2010,(21):27-2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教师在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教育本质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从过去的"消费者""教书匠""独奏者"转变为"生产者""研究员"和"伴奏者"。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更加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开始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生动活泼的课堂面貌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听""说""读"的不断重视,"写"——笔头英语,特别是写作,却被忽视,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头疼难题。在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会精心组织大量的"听""说""读"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在读、思、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重在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为此,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大众传媒中基本上是一种正面、阳光、崇高的形象,为广大社会成员高度认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隐喻都在诠释着教师形象的伟大,这种具有"圣化"色彩的教师形象往往使我们对教师产生一种片面的理解,"高""大""全"成为他们的标签。然而,近年来,我们开始怀疑、质问、迷茫,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教师强奸学生、校长桃色事件、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殴打学生……以至于一旦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报道,我都怀疑新闻工作者们是否有渎职的嫌疑。教师的形象已经从神坛走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15.
李欣荣 《语文知识》2016,(21):13-15
阅读教学存在"师—文本""生—文本""师—生""生—生"多种对话关系,以其中的师生对话为枢纽,体现、带动其他对话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教学对话。但实际情况是,似乎很难把师生言语对答的过程都称之为"对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不难看出"好""乐"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体现,如无情感,"好""乐"无从谈起。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塑造人性的特殊课程,本文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生命对话,如何关注学生精神成长,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不应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唤醒生命的意识""欣赏生命的美好""领悟生命的艰辛""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和"实现生命的和谐"等六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观念,又发挥了教师的"导学""助学"作用,解决了教学中的三个具体问题:通过明晰师生的角色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导学""助学""促学"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李晓琴 《教师》2011,(4):109-11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尝试-自学-讨论"教学模式以尝试教育理论为基础,坚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育理念,从而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尝试-自学-讨论"的实施有其科学的操作规程和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