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选取2020年上海各区等级考二模试卷中的典型试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重点从核心价值的考查和学科思维(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考查两方面对试题进行评析,感悟"一核四层四翼"的核心理念,以及对今后复习教学的启示,即复习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立足真实情境,感悟核心素养;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培育核心素养等措施,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数学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复习课,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技能的再次训练,而应该确定好复习的基准点、生长点和延伸点,让学生在知识的梳理、生长和延伸中,复习知识,提高技能,感悟思想,积累经验,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想法,从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客观的物象和主观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情调和意蕴的具体形象,它浸透了诗人的思想情感、生命体验、认识阅历,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的意义。意象的探寻及品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英语学科亦是如此。小学英语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包含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重意蕴。基于个体差异、生活情境和价值思维,以议题式教学的引入、引导和解决为方式构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路径,能够在对比重构、体验共情和理性追问中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物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价值的体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用核心素养来指导细胞器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联系,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骆殿兵 《教育》2013,(21):38-39
课堂是学生道德养成的主阵地。有品位的思想品德课堂应是有生命意蕴的课堂教学。富有生命意蕴的思想品德课堂,其核心是为"学"而教,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良好的道德素养,更好地润泽和促进生命的成长。其运作要旨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前置学习"为抓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尊重学生的原有认识,洞察学生思维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文化的意蕴、意趣和意境对应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去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将数学文化渗透,融进日常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之珍贵,并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对于学生更为深入地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世界、尊重生命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关注概念,奠定生命观念构建基础;探究学习,引发学生生物知识进阶;团结协作,强化生命观念的形成三方面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在思维与实践的积累中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做好引领和铺垫。从教学情境的改进与完善入手,通过对时政入境、科学入境、法治入境、实践入境路径的探索,拉近理论与时代的距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与价值生成的能力,从而激活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视域中的化学学科知识有别于化学课程知识,还包含化学教学知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建构,体现了课程知识的选择性、教学性和教育性。核心素养的知识组成包括化学学科实体性知识、学科方法性知识和学科意义性知识。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组织的视角审视素养化教学,可获得如下启示:厘清知识素养关系,实现知识学习的素养培育;深化课程知识理解,明晰知识学习的素养内涵;注重教学知识创生,优化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知识的普适性与境域性:课程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有普适性与境域性之别。普适性知识是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国家共同承认的知识体系,是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科学知识。境域性知识是指地方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及缄默性知识等,它是特定人文情境与范围内有价值的知识。普适性知识由境域性知识发展完善而形成,境域性知识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与生命活力,二者相互支持。与普适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主流文化中心课程,它统治着整个课程世界,并成为各国国家课程的核心;与境域性知识相应的课程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正在补充着国家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人机协同系统正在全面渗入人类的工作与生活,社会正快速地人机协同化。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没有“意向性”,但其智能程度在迭代进化中。人机协同系统存在人类与机器两类智能主体,以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和协同智能三种智能元素,其中协同智能的主体是人类,人机协同系统的智能是分布式的。受国际关系“软”“硬”“巧”实力三分理论启示,本研究构建了人机协同时代社会智能的三维模型。“三维”指硬智能、软智能和巧智能,机器拥有更多硬智能,并向人类“学习”软智能,人类拥有更强的软智能和巧智能,并把更多的硬智能“让渡”给机器。基于社会的快速人机协同化,教育所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应以发展学生的软素养和巧素养为重点,在硬素养维度着力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未来人机关系将决定个体的社会存在,因此强调以人机协同的价值观、意识、能力等为重点的巧素养培育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构建可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新教师素养。欧盟、美国以及新加坡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和框架的比较研究可为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与价值的复杂融合,其核心是教师需要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其构建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理论视角来看,教材承载着建构学科观念、培养思维技能、增进意义建构、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着眼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秉持核心素养分析观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即以物理观念分析观、科学思维分析观、科学探究分析观、科学态度分析观,分别理解教材内容的物理观念体系、问题解决过程、真实问题情境与对话方式以及科学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成分。  相似文献   

17.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Work Group commissioned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 that define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necessary for all providers of adolescent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rationale for this set of competencies, the history and use of competencies, and the process involved in creat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It explores the ways that educators can use them to strengthen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improve outcomes for adolescents in the area of reproductive health. Several additional tools that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etencies to human resources, self-assess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evaluation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8.
“意向性”是现象学的重要主题,是意识的本质和根本特征,是行动前对于“做什么”的构思,且构思的内容清晰。基于问题、现实与发展的要求,高职数学课程建设基础需要“重新概念化”。文章通过回顾与慎思,重新认识课程的主体、知识、目标与形态问题:①课程主体意向性,“一体双元”——“人”作为课程主体的主要元素,知识作为课程主体的次要元素;②课程知识意向性,涉及知识的价值、教学实现、组织与评价;③课程目标意向性,从知识立意转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社会要求与数学价值三个课程目标维度;④课程形态意向性,课程形态要基于核心知识课程主线,呈现“过去—现在—未来”的课程时态,做好数学与专业融合,以及做好围绕核心能力的课程架构。  相似文献   

19.
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则是思维创新。但长期以来,传统思维理论往往把人类的思维能力归功于大脑,而把活的身体视为人们]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一个障碍。事实上,思维并非是人类那精密的大脑所独有的能力,而是活的身体在与世界永无止境的互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正是身体焕发着思的冲动,进行着思的活动,增进着思的能力。因此,今天我们要想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尽快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就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特别关注眼下普遍流行的身体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的迫切性任务。银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型行业。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方法。四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四大商业银行知识转化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的切入点。经验性的解析揭示了四大商业银行知识转化的微观激励,为知识资本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