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9年创新教学报告》发布于2019年1月,是英国开放大学于2012年开始发布的该系列年度报告的第7篇。该系列报告探讨了世界教学和评价的新形式,以指导教师和政策制定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创新。《2019年创新教学报告》提出了10种教学法,分别是趣味性学习、机器人辅助学习、去殖民化学习、基于无人机的学习、惊奇式学习、行动学习、虚拟工作室、基于地点的学习、思维可视化、同理心之根。这些教学方法已经开始流行,但尚未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教学方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如何将技术浑然地融入教学,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技术正在引领教学法创新,以促进教育变革,构建教育新生态。自2012年以来,英国开放大学每年会发布一期《创新教学报告》,探索新的教学、学习和评估形式,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创新教学报告2022》于2022年7月发布,荟萃了混合模式、双重学习场景等10种会对未来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教学法。借用已有的《创新教学报告》内容分析框架,对2022年的10种创新教学法进行主题划分,并从基本信息、基础、适用情境、创新维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0种创新教学法正引发教育在教学形态、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使教育教学更加开放灵活、公平包容、个性化,推动未来教育面向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3.
2019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于2019年4月在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的官网上发布。该报告采用德尔菲法,预测了2019—2023年间影响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6大趋势、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6大挑战和推动教育变革的6项技术。6大趋势包括重新思考高等院校运行模式、模块化和分解式学位、推进文化创新、学习测量广受关注、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和混合学习设计等;6大挑战包括提高数字流畅度、教学设计专家和数字化学习体验需求不断增长、教育与教育技术策略不断发展、成就鸿沟、推进数字化公平和对教学实践的再思考;而6项技术包括移动学习、分析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报告内容丰富,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通过解读该报告,分析其预测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交叉融合,进行基于双PBL模式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对溴乙酰苯胺的合成为例,从问题设计、项目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探讨了基于双PBL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双PBL模式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欧盟学习创新项目(The Learnovation project)启动于2007年,是欧洲联盟委员会终身学习计划的一部分。项目的目标是促使在欧盟和各成员国的层面形成共同的eLearning新远景,充分实施和挖掘终身学习战略的潜能。该项目日前发布了项目启动以来的第一份报告《信息通讯技术,终身学习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PBL方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况湘玲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5):420-422,426
本文在分析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课程定位和教学难点后,针对其独特的教学体系,提出用美国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方案的方法,并对教学实施过程及其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教育呼唤创新应用技术驱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 2019》梳理了教学前沿最具发展潜力的十种理念,探讨了新技术助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分析《创新教学报告2019》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法(趣味学习、学习机器人和思维可视化)得出,技术赋能学习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等,能使自由学习真正实现。由此,借鉴人本主义的自由学习理论,从教学管理、学习环境及教育发展等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利用技术变革教育。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高校《数值分析》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将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应用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数值分析》微课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目前创新教学中普遍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以"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一章的教学为例,探索了PBL学习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PBL教学法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采用德尔菲法整合分析并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是引领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手册。为更好地以时代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优化国内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地平线报告》,并对2015~2020年《地平线报告》中的高等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挑战和应用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思考,分别从教育机构运营模式、高等教育教学方法、高校专业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和进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教学通过"师生互位"教学实验,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集体研究、个人撰写教案、课堂讲解、全班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改良学习方法与习惯,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健全专业情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eaching about social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We draw and expand upon Boler's notion of a ‘Pedagogy of Discomfort’, Goodman's and Curry-Steven's concept of a ‘Pedagogy for the Privileged', and on Freire's idea of a ‘Pedagogy of Hope', in reflecting on our own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a graduate-level course on social movement learning. We argue for the importance of further sociological theorisation of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acknowledge the challenges a Pedagogy of Emotion present to those teach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t the post-secondary level.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views key findings from six surveys of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TEL) across the UK higher education (HE) sector, conducted b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formation Systems Associ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Jisc. Updating the findings presented by Jenkins, Browne, Walker, and Hewitt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Findings from a 2008 survey of UK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irst published on: 22 January 2010 (iFirst)], the article reports on the emerging and planned patterns of TEL across the UK HE sector over the last decad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capital funding, institution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investments in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learning and teaching – specifically in the domai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systems. While the drivers for TEL development have consistently focused on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over the years, the subject of this investment has been direc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wide systems to manage and control learning processes, delivering efficiencies of scale and standardised learning experiences through centrally managed solutions, rather than support for student-controlled tools. In contrast,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ie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has been more a feature of local TEL provision, as evidenced through the informal learning practice of students and departmental projects. The evolution of course delivery models and pedagogic developments supported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have been noticeably much slower to realise; growth in “web-dependent” rather than “supplementary” course design models has been quite limited across the sector and we have observed negligible growth in distance learning provision over this period.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hallenges remain in developing course delivery models which focus on active student learning, maximising the opportunities that web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now offer for interactive student-centred learning design. We speculate that the recent upsurge of interest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ay act as a catalyst in this respect, in driving campus-based courses to embrace new learning models supported by TEL tools.  相似文献   

14.
自2012年开始,英国开放大学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年度的《创新教学报告》,面向教师、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及其他相关方,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技术支持下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一些创新教学法。《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从应对未来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创新以及克服条件约束的教育创新三类主题切入,介绍了十种创新教学法及其对应的教学实践案例。其中,"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归纳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三类场景和典型案例,讨论了其面临的风险。"关注数据伦理"和"通过开放数据学习"与大数据教育应用密切相关,前者强调如何合理使用数据,避免不法侵害;后者关注如何利用开放数据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相关的创新教学法还有:"后人本主义视角"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审慎看待技术的主导作用;"社会公平教育"强调未来的公民应具备公平意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电子竞技""从动画中学"和"多感官学习",介绍了其他领域内可应用到教育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些教学法旨在突破条件的局限使学习成为可能,"线上实验室"克服了远程教学或是缺少实验条件时,开展实验教学的困难;"离线网络学习"以低廉的成本解决了无法访问互联网时共享学习资源,便利学习者交流的问题。2020版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教学理论和案例揭示了:教育应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全人类的福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凸显人的特质,克服不利条件为教育服务的技术更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深度探究教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深度探究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主题探究而不是以知识的讲授为内容和任务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研究化、研究日常化,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方法论上获得深度的训练,从而使他们不但善于吸收人类已有的知识,而且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并具备创新知识的本领.  相似文献   

16.
STEM教育注重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被广泛应用于STEM教育。然而,其效果如何?其采用的各类技术和教学策略对学习效果有何影响?上述问题的明确有助于完善STEM教育中跨学科的协作学习设计。基于对2009至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142项相关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成果的元分析发现:在STEM教育中应用CSCL整体上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且相较于过程类和情感类,其对认知类学习效果的作用最为明显;从学科来看,其对科学、工程学和教育学的影响相对较大;从采用的技术来看,通信技术、动态呈现技术和共享共建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从教学策略来看,案例式、游戏化、知识建构和探究式等教学策略更能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将CSCL应用于STEM教育时,应当加强针对情感类目标的设计以激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成果,注重发挥共享共建类技术在知识可视化表征、知识追踪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整合多种教学策略推进协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创新普遍化和制度化学习机制,培育一套新的、科学的学习理念,把全党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强全党的创新精神,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创新内容学习机制,规范学习行为,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引导学习机制,规范学习体系,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创新互动学习机制,规范学习环境,培育浓厚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