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肯智胜     
1863年7月,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发生了一次历时三天的战斗,虽然北方部队获得了胜利,但是也牺牲了无数将士。几个北部州联合起来,在葛底斯堡建立了国家烈士公墓,用来安葬那些阵亡的将士。  相似文献   

2.
1863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葛底斯堡发生了一次历时三年的南北战争。虽然北方部队获得了胜利,但也牺牲了无数将士。几个北部州联名起来,在葛底斯堡建立了国家烈士公墓,用来安葬阵亡的将士。  相似文献   

3.
张璋 《英语辅导》2004,(11):39-40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最艰苦卓绝的战役,该役最后以南军被迫撤退,北军胜利告终,双方伤亡人数共达数万。这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林肯总统1863年11月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发表了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林肯于1863年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说被称为美国最伟大演讲之一,历时短短三分钟的这篇演讲名垂青史,并被无数次收录入教科书和演说集。该文将从葛底斯堡演说与《独立宣言》的联系,演讲稿内充斥的暗喻等方面进行对比剖析,以探其深远影响背后的言语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林肯于1863年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说被称为美国最伟大演讲之一,历时短短三分钟的这篇演讲名垂青史,并被无数次收录入教科书和演说集。该文将从葛底斯堡演说与《独立宣言》的联系,演讲稿内充斥的暗喻等方面进行对比剖析,以探其深远影响背后的言语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6.
晓楠 《英语沙龙》2009,(8):31-33
1863年11月19日,林肯站在约15000人面前作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在开场白中他说:“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它以自由为立国之本,崇尚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葛底斯堡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一座小镇。1863年7月初,联邦政府的北军与李将军率领的南军在此鏖战三昼夜,最终北军击溃南军赢得胜利,扭转了整个南北战争的战局。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战争结束4个月后,林肯总统来到此地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从此,这座原先默默无闻的小镇成了一座历史名镇。  相似文献   

8.
一、导人新课 什么样的演讲是成功的演讲? 美国总统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面对一万五千名听众,以悲壮的语调发表了一篇仅有十个句子.两分十五秒的著名演讲,赢得了十几分钟的掌声。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北方军队经过浴血奋战,大获全胜。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勇士们,修建了葛底斯堡公墓。在落成典礼上,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说只有短短3分钟,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哀痛而振奋,沉重而自豪,堪称演讲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当今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之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是否移植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是否再现原作的氛围”为标准对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词》三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不论翻译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保持原文风格内容是译者必须遵循的翻译准则。  相似文献   

11.
1863年11月19日林肯于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的演说辞:译文:八十七年前,我们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什么样的演讲是成功的演讲?美国总统林肯1863年在葛底斯堡,面对一万五千名听众,以悲壮的语调发表了一篇仅有十个句子、两分十五秒的著名演讲,  相似文献   

13.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从情景语境与纯理功能的关系以及衔接系统的度,对葛底斯堡演说辞进行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4.
演讲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既具有书面文体文章的各种特点,又适合口头朗诵。演讲词有其独特待的文体特点,演讲词的解释应遵循相应的翻译原则。比较对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两个中译文,结合实际的译例,指出翻译在忠实传达原意的基础上,要做到辞义并举,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5.
故事一:朋友在纽约上学,有一次就餐时,他不小心弄丢了从国内带来的手表,买时花人民币200多元,约合20多美元。他在教学楼的墙上贴了一张寻物启事。就在当天,一个美国加州来的学生特莱士将手表送了回来,这位朋友连连表示谢意,特莱士说这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6.
赵晓敏 《考试周刊》2011,(83):28-29
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词超过十个中译文本。为了能够比较客观评析出哪种译文在保持原文风格上更胜一筹,本文运用文体学理论对其中两个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文体学理论在翻译批评中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为例,从对话的视角运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次系统来分析演讲文体语篇。通过分析,了解演讲文语篇在介入次系统下如何包容或压制不同的话语声音。  相似文献   

18.
孟子深刻揭示了士入仕的核心内涵与伦理规范,将政治与伦理紧密相连。他认为士入仕是一种君子之事,是在一定政治环境中能够从仁义之道的志业。并且,孟子将士阶层及其入仕的伦理规范归结为士的人格、士志于道、士的道德责任三个层面。孟子认为,士的人格是以保持自身尊严的大丈夫为目标的;士志于仁义之道,以弘道为己任;士的道德责任是致内心而生发出来的关怀天下的良心。孟子的思想也具有当代价值,继承和发展孟子士入仕的思想,对于当今有志于从政的知识分子来说,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孔子代表了士在变型期的士人意识,孟子则将儒家独立自我意识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语篇角度来探究201 6年1 0月22日唐纳德·特朗普在葛底斯堡的政治演讲。研究运用Butt et all的理论,从语篇角度分析并描述为话语模式。本研究的数据是201 6年1 0月22日唐纳德·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葛底斯堡演讲的视频。本篇演讲中有多种主位和语法衔接手段,有助于语篇意义的探讨。研究结果发现,此次演讲中较多使用的语法衔接手段是指称,然后是连接,最后是省略;其话语模式包含了四个方面:演讲语言的作用是构成性的;互动形式是单一性的;演讲的沟通频道是音韵性的;修辞推力是具有说服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