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诗妙趣传说在一次殿试中,某位皇帝要参加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人面菜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他用“桃花”补救了“菜花”。皇上听了点头赞许。谁知,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是赢得龙颜大喜:“少小离家老二回(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皇上听了龙颜大喜,说明他补的诗句有点意思。你能不能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话来补救第二位的“错”诗呢?巧说胜负体育用语奥妙无穷。胜与负(…  相似文献   

2.
大约女儿六七岁的时候,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刚播了第一集,女儿大惑不解地问我“女人怎么能当皇帝。”我试着说“是极少的现象。”不一会儿,女儿又问“女人为什么能当皇帝?”我有点不耐烦了,答道:“女人为什么不能当皇帝,这不是写女人当皇帝的电视剧吗。”又过了  相似文献   

3.
在初盛唐交接的诗坛上,曾出现了四个“文词俊秀,名扬上京”的诗人,这即是文学史上所称的“吴中四士”,而“四士”之文,“独知章最贵”。贺知章以其杰出的诗才饮誉当时文坛,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唐肃宗曾这样评价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同之良玉。”(《旧唐书·贺知章传》)同时代的窦皋在《述书赋》中更精练扼要地把贺诗的独特风格概括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见“全唐文”卷四四七)可是这种风格是怎样形成,又是怎样体现出来,它对盛唐诗风有何影响等问题,前人没有说及。为了…  相似文献   

4.
李白"谪仙"称号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来到长安,遇见贺知章。贺知章读到他的《蜀道难》,人为赞赏,称他为“谪仙”。从此,“谪仙”称号就与李白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5.
<正>贺知章文学家、书法家唐朝诗坛的人生赢家,双商超高,人缘超好一生潇洒不羁爱喝酒,喝醉了掉井里睡得还挺香写诗好写字更好,光凭书法就能C位出道拥有大唐最豪华的朋友圈政途平顺,潇洒人生贺知章大概是唐朝最有排面的退休员工。他退休回家的那天,唐玄宗带着儿子和文武百官给他送行。同僚和友人都给贺知章写送别诗也就算了,就连皇帝也被氛围感染,忽然感性,写了首《送贺知章归四明》。这场面,可谓贺知章人生的巅峰。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把独生子女比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殊不知“小皇帝”的大权被“臣子”窃取后,“小皇帝”不过是空有其名,不得其权,只能一个劲地读书,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的同时,选择的权利却被父母剥夺了. 是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独生子女.我渴望自由与独立,希望能够夺回我失去的东西.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考虑好了将来我选什么专业,虽然根据就业情况不时有点变化,但总是离不开那几个看上去前景大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工程、金融专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是虚倾的。其政治理念是脱离现实政治的,在实践上是虚而不中用的。由此产生了“道统”与“治统”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二月春风似剪刀”,谁都知道这是唐朝大诗人贺知章的名句。那么,贺知章其人其事究竟如何?我们今天喜欢说某人“另类”,可这个词用来形容古人——没听说过。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下文是如何写出一个“另类”的贺知章的。写人状物,本无定法,有真兴趣,能细品味,可得佳构。  相似文献   

9.
张君香 《山东教育》2002,(34):33-33
初春,当拂面的春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小草,染绿了枝间的柳芽时,《咏柳》的学习在学生看柳、赏柳中即将宣告结束,像往常一样,我又问起“哪位同学还有不懂的问题,请举手。”同学们边喃喃地说着“我都懂了”,边观望其他同学,照以往的经验,这首古诗已顺利通过。突然,坐在最后面的艾龙龙站起来问:“老师,贺知章傻不傻?我都知道是春天来了才长出了细叶,贺知章连细叶被谁裁出的都不知道,他这不白活这么大年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立即意识到,一个好的教育时机已经来临。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地去…  相似文献   

10.
刘胤 《学前教育》2014,(4):22-23
中看不中用的“玩具”何尝不是无数一线幼儿教师的内心纠结?现实中,越是“名园”、“好园”,承担的“乐范观摩”、“特色展示”等对外开放活动就越多。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这样的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如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叫唐高祖,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叫唐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yìn)叫宋太祖,第二个皇帝赵炅(jiǒng)叫宋太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皇帝的庙号。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都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等。周朝的…  相似文献   

12.
“报告!”“请进。”“孙老师,汪鹏叫我小野!”“为什么呀?”“我鼻子下边长了个疙瘩,破了,我爸爸给我上了点紫药水,汪鹏便说我像日本鬼子……”“去,把汪鹏给我叫到办公室来!”我心里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上火,因为已经有好几个同学,为别人给起外号的事向我告状了。不一会儿,汪鹏来到办公室,还没等我开口,他先急着解释起来:“孙老师,我不是恶意的,只是想跟他开玩笑,再说了,同学们还都叫我猴子呢。”汪鹏边说边有点委屈地低下了头。“为什么叫你猴子?”我问。“我长得瘦,他们说我好动,动作像孙悟空。”“那么,咱们班…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战略”、“商业模式”这些词汇妇孺皆知,恐怕有点夸张,但是,业内人士言必称“战略”.开口闭口都提到“商业模式”,已经是普遍现象了。说归说,对于什么是“商业模式”,其实还没有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版课本七年级上册选用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对“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诗,教师用书以及大多数教辅资料都将“儿童”理解为“小孩子”,笔者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15.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12A):58-58
1974年的初冬,西北小城已经很冷,而“四人邦”制造的“马振扶事件”,更使教师的心头蒙上了阴影。 那天,我得了重感冒,还照常去上课。不料嗓子疼且干涩,每讲几句,我就不得不转身干咳几下。就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一连提问了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能作出满意的回答,我有点失望,又有点委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南朝宋、齐、陈三朝遵循礼书记载的“天子七庙”之制。但他们所建“七庙”,除包括在位皇帝的高祖父之祖、父以及高、曾、祖、父六世“亲庙”外,还包括上述三朝为开国皇帝已经去世的配偶修建的宗庙。笔者认为,宋、齐、陈之所以将女性宗庙列入皇帝“七庙”中,不过是因时适宜,为折衷古礼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冲突而采取的权宜性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皇帝是人不是神,这一点大概是人人都知道,但是:如果生活在帝制时代,情况也许会有点不一样。真正明白就里,知道皇帝跟我们一样,吃喝拉撒,会生病也会死掉的,除了皇帝的身边人,就是那些明白人或者野心家。剩下的芸芸众生,恐怕多少会觉得皇帝还是有点神气,能坐上龙椅的,如果是人的话,也是非常之人。那些一向崇拜清朝皇帝的蒙古人,只有到了跟末代皇帝溥仪一同蹲了监狱,而且受了教育,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和祖先多年崇拜的对象,是个拉完屎连裤带都系不好的人。  相似文献   

18.
盘点“炫”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8):110-110
可以说,近二十年关于“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词汇的更替,如同电脑升级、手机换代一样,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当你还在以为自己是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整天念叨“酷”“秀”等词时,其实你已经“out”了。时下最“in”的词,是“炫”。(说到这里,我也有点心虚,说不定我已经“out”了。好在我是在对“炫”进行总结,奇怪它为什么没有向其他词那样生命短暂,还没有“out”。)  相似文献   

19.
简洁的爱     
一天,儿子拿了本杂志问我:“假如有三个人向你求爱。第一个喜欢请你吃饭,第二个喜欢给你送花,第三个喜欢写诗赞美你,请问你愿意嫁给哪一位?”“哪一位都不嫁。”“假如这三个人是一个人呢?”“那愿意考虑!”“好了,现在这个人已经是你的了,并且你们在一起已经生活了十年。下面我想问你这么一个问题:十年了,这个男人有点厌倦了,也有点劳累了,他觉得又是送花又是请你吃饭又是写诗,实在有点罗嗦,他想减掉一项工作,请问你想让他减掉哪一项?”本来我是想敷衍他的,没想到这小子还有这么一招。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望着他调皮而又认真的样子,说:“你…  相似文献   

20.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因此,后世的人便把李白称作“诗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