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二新编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133页(该书倒数第2页),复习参考题八B组第5题是: 两定点的坐标分别是A(-1,0),B(2,0),动点满足∠MBA=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40年来,这道题经历了如下的变化:原出处是1963年版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本,后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高中数学教材中;90年代中期编写的数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将此题删除;2000  相似文献   

2.
习题:如图1,延长圆内接四边形AB09的两组对边,分别相交于点M、N、求证:所成的∠AM/)和∠ANB的平分线互相垂直.(提示:证明图1中∠1=∠2)(“九义”初中几何第三册第210页B组第3题)√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道立体几何题:已知∠B AC的两边与平面M相交于B、C两点,∠B AC所在的平面与平面M斜交,点A在平面M内的射影为A1且A1、B、C不共线,试比较∠B AC与∠B A1C的大小.此题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与△ABC的形状有关(或者说直线AB、AC与平面M所成的角有关),还与△ABC与平面M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4.
正1试题及解法题1(2013甘肃省预赛第9题)如图1,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已知点A、B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FB=120°,过弦AB的中点M作抛物线准线的垂线MN,垂足为N,则|MN|/|AB|的最大值为  相似文献   

5.
错在哪里?     
一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汪继威来稿) 题已知二定点A(-1,0)、B(2,0),求使∠MBA=2∠MAB的点M的轨迹方程。(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第142页第13题) 解设M点的坐标为(x,y),∠MAB=a,∠MBA=β,则β=2a。∵ tgβ=tg2a=(2tga)/(1-tg~2a),  相似文献   

6.
文[1]中有如下一道习题:两定点的坐标分别是 A(-1,0),B(2,0),动点 M 满足条件∠MBA=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解答为:如图1,设∠MBA=α,∠MAB=β(α>0,β>0),点M的坐标为(x,y).∵α=2β,  相似文献   

7.
第48届IMO预选题(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泉 《中等数学》2008,(10):18-23
几何部分 1.本届IMO第4题. 2.已知等腰△ABC,AB=AC,M为边BC的中点,X是△ABM外接圆的劣弧MA^上的一个动点,T是∠BMA内的一点,且满足∠TMX=90°,TX=BX.证明:∠MTB-∠CTM的值不依赖于点X.  相似文献   

8.
<正>1试题呈现(北京中考第27题)在△ABC中,∠B=∠C=α(0°<α<45°),AM⊥BC,垂足为M,D是线段MC上的动点(不与点M,C重合),将线段DM绕点D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DE。(1)如图1,若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点D是MC的中点;(2)如图2,若在线段BM上存在点F(不与点B,M重合)满足DF=DC,联结AE,EF,直接写出∠AEF的大小,并证明。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第133页第5题如下:两定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0),动点M满足条件∠MBA=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配套的教参给出了如下的解答:如图1,设∠MBA=α,∠MAB=β,(α>0,β>0),点M的坐标为(x,y),∵α=2β,∴tanα=tan2β=2tanβ1-tan2β,当点M在x轴上方时,tanβ=yx+1,tanα=-yx-2,所以-yx-2=2y1+x1-y2(x+1)2,也就是,3x2-y2=3,当点M在x轴的下方时,tanα=yx-2,tanβ=-yx+1,仍可得上面的方程.又α=2β,∴|AM|>|BM|,因此点M一定在线段AB垂直平分线的右侧,所以所求的轨…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临沂市2012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25题是一道好题.本文对此作一评析.一、原题展现已知,在矩形ABCD中,AB=a,BC=b,动点M从点A出发沿边AD向点D运动.(1)如图1,当b=2a,点M运动到边AD的中点时,请证明∠BMC=90°;  相似文献   

11.
【题1】(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复习参考八B组第5题)两定点的坐标分别为A(-1,0),B(2,0),动点M满足条件么<MBA-2<MAB,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2.
题目(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第41题)如图1,圆C与y轴相切于点T(0,2),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M、N两点(点M在点N的左侧),且|MN|=3.(1)求圆C的方程;(2)过点M任作一条直线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连结AN、BN.求证:∠ANM=∠BNM.这是一道颇具美感、难易适中的好题.该  相似文献   

13.
<正>一、原题呈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6,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BCA=45°时,求点C的坐标.二、思路探究及辨析思路1如图1,作经过A,B,C'三点的圆,圆心记为E',因为∠BC'A=45°,所以∠BE'A=90°,又AE'=BE',AB=10,所以容  相似文献   

14.
《中等数学》2001,(5):14-15
第39、第40届IMO试题的第5题都是纯几何题,本文给出这两道题的解析证明,并予以推广. 第39届IMO第5题是:   设I是ABC的内心,并设ABC的内切圆与三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K、L、M.过B点平行于MK的直线分别交直线LM及LK于点R和S.证明:∠RIS是锐角.……  相似文献   

15.
两届IMO第5题的解析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9、第40届IMO试题的第5题都是纯几何题,本文给出这两道题的解析证明,并予以推广。 第39届IMO第5题是: 设I是△ABC的内心,并设△ABC的内切圆与三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K、L、M。过B点平行于MK的直线分别交直线LM及LK于点R和S。证明:∠RIS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附加题第22题(必做题): 如图1,设动点P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对角线BD1上,记D1P/D1B=λ,当∠APC为钝角时,求λ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命题 1 设 I是△ ABC的内心 ,并设△ ABC的内切圆与三边 BC,CA,AB分别相切于点K,L,M.过点 B平行于 MK的直线分别交直线 L M及 L K于点 R和 S.证明 :∠ RIS是锐角 .(图 1)这是第 39届IMO试题的第 5题 [1 ] .事实上 ,该命题若将“内切圆”改为“旁切圆”,结论仍然成立 .命题 2 设 I是△ABC的旁心 ,旁切圆与直线 BC,CA,AB分别相切于点K,L ,M.过点 B平行于 MK的直线分别交直线 L M,L K于点 R,S.则∠RIS是锐角 .证明 如图2 ,连结 BI,MI.∵SR∥MK,∴∠BSK =∠ MKL .∵ BM切⊙I于 M.∴∠ RMB =∠MKL.从而知∠B…  相似文献   

18.
高考题凝结了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成为展现一题多解最合适的舞台.本文以2013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第20题为例浅谈高考题一题多解及推广的妙处. (2013陕西高考理科数学第20题)已知动圆过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弦MN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Z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Z过定点.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1999年中考数学试卷的第31题和第33题是这样的: 第31题如图,点A、C、B、D在同一个圆上,AB是圆的直径,P是AB上任意一点。 (1)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2)求证:tg∠ACP·tg∠BDP=(BC·AD)/(AC·BD)  相似文献   

20.
将两道竞赛题抄录如下题 1 如图 1,已知 E、F分别是正方形 ABCD的边 BC、CD上的点 ,AE、AF分别与对角线 BD相交于 M、N,若∠ EAF=50°,则∠ CME ∠ CN F=. 图 2图 1题 2 如图 2 ,正方形 ABCD外作一正三角形ABE,BD、EC相交于 F ,则∠ AF D的大小是 (   )(A) 6 0°.  (B)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