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内涵,成渝地区体育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协同发展基础进行讨论与分析,揭示了协同发展面临产业规模缺乏层次、产业发展同质化、协同发展机制缺位和协同创新不足等困境,建议基于“双城驱动、轴带发展、极点支撑”的体育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构建优势互补、具有巴蜀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建立超越地方利益的协同机制,培育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创新动力源泉,制定政策梯度保障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等路径,以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下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在宏观层面,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在中观层面,促进体育产业低碳转型发展;在微观层面,推进体育消费低碳发展。“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围绕生态效益优先目标,迈向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挥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优化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推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建筑、场馆服务、体育制造等业态低碳发展。“双碳”目标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应围绕生态优先,构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化系统;机制创新,创新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机制;供需对接,打造低碳体育产业结构与培育低碳体育消费;政策引领,制定低碳体育产业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体育产业调研而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基于对美国体育产业实地调查研究,笔从“树立正确的体育整体功能观,重视发挥我国体育的经济功能;加强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产业内部优先发展领域,选准突破口,建立符合国情省情的体育龙头产业;美国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培养发展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我省体育产业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灰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体育产业结构灰色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体育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体育产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关联度和互补性不强的特征明显。为此,提出了优化四川省体育产业结构的战略组合:体育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战略;利益共享的驱动战略;培育市场、推动内需的体育消费战略;培育体育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结构升级战略;以体育产业基地为载体的基础平台战略。  相似文献   

6.
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具有产值高、无污染、产业关联强、劳动密集度高等诸多优势,是“后危机时代”推进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对浙江省体育产业现状和发展动力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浙江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阐述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入手,剖析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所具备的对接物质基础。认为:体验需求、资源共享、关联互补、产业链延伸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市场拓展路径、品牌引领路径、创意提升路径和项目带动路径,指出政府是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机制的有力保障。建议建立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政策激励、优化管理的政府推动机制和品牌塑造、产品创新、竞合互动、知识共享的企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战略定位从“服务京津”“接轨京津”演变至当今的“协同京津”,“一线两山三带”的空间布局实现了产业集聚.从环京津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剖析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体育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实现市场、配置、发展、利益“四个一体化”发展.而在“四个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河北省需要出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完善体育产业的投融资体系,打造特色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法,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导向,以2015—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为主要分析资料,从“量”与“质”两个层面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现:①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增长,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②体育服务业“量”贡献率高,其他门类的贡献率低,且受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较大;③体育产业整体生产率逐步提升,主要源于体育服务业生产率的转化;④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低,其中,体育产业3个门类的结构合理化相对稳定,11个大类和体育产品链结构合理化程度逐步降低;⑤以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高,以本体产业为导向的结构高级化程度低;⑥体育产业发展韧性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体育产业结构韧性动态下降,体育产品链韧性动态上升。基于体育产业“量”与“质”协同的问题梳理,研究提出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实现“量”的快速增长为逻辑起点、提质增量为现阶段目标、分类发展为推进机制、创新驱动为动力的规定性,进而探讨优化高质量发展生态、促进要素协同、有效提质增量、破解发展瓶颈、全领域创新等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内容,是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能。本文对这一新阶段体育产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 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体育产业新阶段呈现出高速发展、结构优化、主体壮大、跨 界融合、资本涌入、亏损严重、人才匮乏等特征,未来体育产业的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逐渐清晰;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态 势不断增强;体育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科技和金融将为体育产业腾飞 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1.
用SWOT观点对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现代管理学关于“SWOT”的观点,分析了广东省体育产业呈现了“人口众多并呈城市化发展,潜在的体育消费市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民的体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拥有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的优势;存在着“对体育产业的认识不足,理论研究滞后;体育市场管理和经营的机制和法一体系不健全;体育产业缺乏支柱性产品,体育市场体系发育缓慢;缺乏专门的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制约因素;迎来了“新的体育热的兴起,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时机”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挑战”的危机。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剖析产业结构特征:体育用品制造业仍然是湖南省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体育服务业还不能成为拉动整个体育产业的主导性力量,体育产业中特色产业项目还不突出,提出要建立完善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力推体育服务业作为战略发展产业;统筹规划,协调整体产业布局;加快培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体育产业的内涵及分类。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强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得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从高速发展态势逐步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的现实阻滞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内在逻辑在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内在驱动、产业融合下的创新发展、“双减”政策下体培市场的发展探索、信息科技下数字体育的创新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呈现:体育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体育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活力日益凸显。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存在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体育复合型人才匮乏、体育产业管理不规范等现实阻滞。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全面发展;落实相关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创新治理手段与方式,提升体育产业治理水平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置身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场域中,应构建其自身发展的双循环体系。理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从产业生态角度分析,双循环体系主要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关联层和国际层等4大维度,面对理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目标,当前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存在要素不畅、供需不优、融合不深、支撑欠佳、贸易赤字等不足,处在高端外循环、低端内循环的层次。应优化供需、畅通要素,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核心层升级;创新引领、深化融合,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外围层拓展;优化保障、培育市场,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关联层改善;深化开放、协同内外,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国际层跨越,通过4个维度的跨越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高质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文献评阅对CSSCI源体育产业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探究我国体育产业研究的动态演进特点及现状,厘清研究热点和知识基础,为我国体育产业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借鉴。结果显示,CSSCI源体育产业研究论文量上经历了1998到2006的快速增长期后2007年出现明显下降;《体育科学》等综合类体育期刊是历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载体,也是该领域研究成果参考文献的主要期刊来源;鲍明晓、黄海燕等少数核心作者是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论文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在推动体育产业研究知识流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成为体育产业优秀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机构;“体育市场”“体育消费”“体育经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等主题受到了体育产业研究者们持续的关注,体育用品、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表演等体育产业门类相关主题以及产业融合、产业集群的产业组织模式相关主题在不同时期成为体育产业的研究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当前体育产业领域的研究前沿。被这些体育产业文献高频率引用的经典专著、教材、期刊文献、政策文件的观点、内容奠定了体育产业研究的知识基础。未来研究应加强体育院校与财经类等相关高校间知识协作,拓展高校与体育产业实体机构的合作网络,根据时代背景、国家战略、突发问题的影响以及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状况把握研究热点等。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契机,并呈现出集聚式的发展态势。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演绎与归纳法,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驱动机制的构成,揭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驱动机制的运行机理,旨在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结果显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支撑力、产业供应力、市场需求力、创新要素吸引力及政府调控力。从其驱动机制运行看,是以资源支撑力和政府调控力为基础,通过在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协同发力和双轮驱动,畅通体育产业内循环并带动外循环,同时通过打造“科技引领”的创新驱动高地,推进区域体育产业集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构建以体育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产业发展规律角度对体育产业发展机制进行研究.研究显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机制存在政府职能不明确、社会组织发展职能不健全、市场主体参与体育产业管理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意见的探索中提供了新思路.建议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机制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由管制向绩效转变和由个体向协同转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与归纳等方法,依据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及辽宁体育产业的城市发展现实情况,通过依托"两核四极"城市节点的体育产业支撑,构建具有辽宁体育产业地区特色的"伞状地域发展模式"。辽宁整体经济水平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体育人文环境等社会条件给辽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伞"状模型构建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将辽宁体育产业发展归结到围绕城市集群空间范围内协调发展,起到调节、协调、推动的历史作用,也将会形成辽宁体育产业及城市间体育产业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体育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通过数理统计、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现阶段山西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增加值内部结构比重、外部结构比较,分析得出山西省体育产业结构现状为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消费水平不高。针对性提出适合山西省下一阶段发展体育产业的结构政策选择建议,即以体育健身娱乐业为主导带动体育产业全面升级;重点扶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带动其他中介和关联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调控体育用品业发展;适度发展体育彩票业;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山西体育旅游项目,凸显体育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