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教学是体验语言、欣赏形象、涵咏意义的一种重要审美教育方式。对话教学是在新教学环境下比较适宜于文学类课程教师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打破了各教学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小学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小学教育的关键性、目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普遍不重视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不良现状,这些都迫切要求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教学进行科学配置.拓展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是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现诚 《高教论坛》2006,(4):111-113,120
本文从分析当前民族高校扩招后文学教育和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认为民族高校文学课程的教改应当在于大力张扬文学性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想像力作为文学课程教学的核心基点,通过实施课堂内外的相关教改措施,达到提升学生文学审美和创作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类课程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份额,对于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与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课程不同,文学类课程旨在给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为此,按照文学类课程的学科特点,突出文本细读,还原历史,探寻知识分子精神,让课程对学生真正起到启迪人生、培养审美意识,培育文学感受力的作用。对于新闻传播专业来说,文学类课程的设置,对高水平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将起到强化基础,提高理论修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文学类课程群教学实际,为促进本校中文专业建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学生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围绕文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精心打造"读研写演"四位一体课改培养模式,形成教研结合的互动模式,加快文学类课程教改项目建设,为提升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精心打造文学核心能力第二课堂等。  相似文献   

6.
重在体现真善美教育的文学类课程正在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学之于人生、社会、高职生个体三个方面来阐述文学类课程在高职通识教育中的功能。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文学类课程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的功能。本文从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文学类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积极探索文学类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时下,多媒体技术已深度介入了高校各学科领域,文学类课程教学也正在加速地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如何利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驾驭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文学教育,已经成为我们高校文学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文学教学多媒体的实践运用及得失体会,就文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利弊得失,予以阐述,以引起同行的注意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谢群 《文教资料》2010,(30):45-47
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课时较少,不利于文学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培养学生的文学才情,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出发,教师可以选择阅读一问答一讨论型的文学教学模式。短期的实践发现,该模式有它的长处、不足,以及实施的困难点。  相似文献   

9.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对文学的审美特质、文学的社会属性、文学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与批评的一般规律的讲授,使同学们掌握较为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但由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开设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课程之前,这就给需要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和相当的文学史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此门课程,带来了难度。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下面将这门课的学习、复习、期末考试的有关问题提示给大家,并将各章节的重点做简要概述,同时列出一些综合练  相似文献   

10.
开放教育文学类课程教学、学习的特殊性要求课程网络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远程开放教学、学习的特色。改变学员的文学阅读方法,培养学员对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员的阅读品味,以培养学员的精神追求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使艺术与文学和谐地融为一体,既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热情,也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对文学的审美特质、文学的社会属性、文学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与批评的一般规律的讲授,使同学们掌握较为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但由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开设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课程之前,这就给需要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和相当的文学史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此门课程,带来了难度。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下面将这门课的学习、复习、期末考试的有关问题提示给大家,并将各章节的重点做简要概述,同时列出一些综合练习题,供同学们在学习与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达成人文教育的主要桥梁。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文学的美往往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促进学生心灵和谐发展的特殊课程,教师在语文授课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通过应用有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对此,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展开讨论,并针对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升的策略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善于通过"审丑"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审美素养,能够准确地辨识美丑,抑浊扬清,追求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文学即人学,大学文学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学类课程更有利于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理工科大学的文学课程在设定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导引,将优秀的文化传统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文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和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使专业课与基础课、通识课形成育人合力,既关注学生的专业成才,又关注其精神成人."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能力,而大学语文课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文学经典教学,让文学作品以艺术的感动和形...  相似文献   

18.
张晶 《中国教工》2021,(3):28-29
目前我国高校的文学课堂主要由三类文学课程构成,即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经典课程。近年来,文学经典课程在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课程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力量。文学经典教育由边缘走向中心,由专业走向通识,不仅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蒲日材 《广西教育》2011,(12):75-76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是一种形象的艺术,文学类课程多媒体课件一定要紧扣文学这一特点进行制作和使用,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时代转型,大学的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也面临如何改革的问题,全文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论述:课上培养学生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课下要求学生在文学阅读和文学活动中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强化写作训练.以此来实现现代文学教学的目标以及适应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