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rinary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ncer,CSC)和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tipical endonetrioid adenocarcinoma,TE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6例、典型子宫内膜腺样癌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UP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它们与癌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在CSC和TEA中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58.62%(34/5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UPA在宫颈鳞癌Ⅲ、Ⅳ期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0期、Ⅰ期(P<0.05);内膜腺样癌组分化低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高者(P<0.05).UPA在CSC和 TEA中,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PTEN和HIF-1α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PTEN和HIF-1α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17例卵巢浆液性腺瘤和19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3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PTEN和HIF-1α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卵巢浆液性腺癌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瘤表达较高,在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组织中表达下降,而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表达量最低,与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F-1α在各组的表达趋势与PTEN相反.卵巢浆液性腺癌组与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HIP-1α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体积明显相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PTE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两者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而HIF-1α表达明显增强,与卵巢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可以推测PTEN表达的缺失诱导了HIF-1α的表达,二者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的肿瘤形成和预后判断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唾液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唾液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的172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多形性腺瘤163例,腺瘤型52例(31.9%),肌上皮型60例(36.8%),粘液型51例(31.3%).恶性多形性腺瘤9例,恶变均为上皮性,腺癌3例,腺样囊性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腺鳞癌1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局部复发2例,均为侵袭性癌,恶性成分都超过50%,组织学表现为高度恶性.结论:良性多形性腺瘤不同亚型预后无明显差异,恶性多形性腺瘤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在56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56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7.1%,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完全表达(P〈0.05)。PTEN蛋白在低分化组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经额面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通过SPSS 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癌巢边界形态为Ⅲ型,镜下坏死患者术后易发生转移.结论:分化程度,癌巢边界形态和镜下坏死是影响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与子宫内膜腺癌相比,本病更加凶险,极易发生深肌层浸润、淋巴转移、血管淋巴间隙受累、盆腹腔转移及远处转移,且组织分化明显不良,具有高度恶性表现,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和Fhit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加,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而且Fhi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ivin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Livin和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Livin和Fhit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细胞粘附功能下降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讨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E-cadherin的检测。结果: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2005.1月间收治的39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①39例患者中,Ⅲ期25例(64.1%),Ⅳb期14例(35.9%);手术治疗35例,单纯放疗3例,单独孕激素治疗1例;5年生存率21.8%.结论: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Ⅳ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在11947例涎腺上皮肿瘤中约占30%,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当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切片,还没有一种用于诊断或估计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研究用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特异性标志物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不仅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帮助,并为其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院对子宫切除患者采取术前三日内护理疗法效果满意。现取1993年以来100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年龄35岁,65岁。子宫肌瘤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子宫内膜癌及绒癌各5例,恶性葡萄胎1例。子宫全切除69例,子宫次全切除24例,子宫次广泛切除7例。 术前准备 除术前心理护理外,均于术前三日行会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5,(2):21-26
探讨Fhit、P14ARF、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EA)、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EA、30例EIN、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Fhit、P14AR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显示,EA中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Fhit的阳性表达与EA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P14ARF、Caspase-3的阳性表达仅与EA的组织分级相关(P<0.01)。在EA中三种蛋白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均P<0.01)。结果表明,三种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发生发展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Ⅳ型胶原蛋白的检测。结果: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Ⅳ型胶原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Ⅳ型胶原的异常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44例35岁以下肺癌的X线分析,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进行了论述。我们认为,35岁以下肺癌初诊易误诊为结核,肺炎或纵隔肿瘤。病理报告以未分化癌最多,腺癌次之。X线检查以纵膈,肺门肿块和肺不张最多,肺影肿块次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6例铁矿工人肺癌的尸体解剖病理学观察。死者平均年龄54.3岁,生前均有与二氧化硅粉尘密切接触史,接触时间平均24.8年。肉眼观察:4例为周围型,1例为中央型,另1例为弥漫粟粒型。镜下检查:腺癌4例(其中1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为类癌,另1类为鳞癌。6例均有肺外转移。大体及镜下检查,本组患者均有早期矽肺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现肺癌是仅次于肺结核病的矽肺尸捡标本中第二种最常见合并症。还发现铁矿工肺癌以腺癌为主,似乎较以鳞癌为主的煤矿工肺癌的恶性变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HBME-1、CK19基因在甲状腺结节的表达状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75.1~1998.1月收治的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3例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与同期收治的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相比较。对常规HE染色证实上述病变的蜡块分别行HBME-1和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HBME-1基因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为51例(54.8%),甲状腺良性病变为5例(16.1%);CK19基因阳性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为39例(41.9%),甲状腺良性病变为4例(12.9%)。两种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HBME-1、CK19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BME-1、CK19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增强,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是有用的辅助手段。CK19在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中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对9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通过SPSS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患者年龄、镜下是否发现坏死。结论: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因素,镜下坏死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恶性程度较低、最常见的甲状腺癌,肿瘤生长缓慢且大多预后良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又被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所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应比重也在不断增加.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要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甲状腺癌,属于甲状腺癌的特殊类型.普遍认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展较慢、属于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惰性癌,一般情况下预后较为良好.但存在极少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表现的乳头状癌,表现出术后病情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侵袭性病理特点,导致临床治疗方案存在争议与不统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相关预后指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 ,种类较多 ,临床上多数可引起痛经、不孕等诸多症状。现对我院 4 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活检做回顾性分析 ,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与体会。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2 .1~ 2 0 0 1.12月子宫内膜异位切除之标本 4 98例 ,常规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临床资料由病理申请单及询问病史所得。2 结果2 .1 临床资料  4 98例子宫内膜异位中 ,312例异位至子宫体 ,16 9例异位至卵巢 ,6例异位至宫颈 ,异位至输卵管、盆腔淋巴结、子宫韧带各 2例 ,异位至腹部手术后疤痕、肛门旁皮肤、脐部…  相似文献   

20.
本科于1993年3月—1996年3月间,因各种病因行子宫切除145例子宫标本,经活检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完整资料29例,占全标本的20%,其临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9例子宫腺肌病年龄情况:19岁1例,占3.45%,35—40岁4例,占13.79%,41—45岁5例,占17.24%,45—50岁9例,占31.03%,51—56岁10例,占34.48%。 1.2 婚育史 2例中1例未婚,2B例为已婚产妇,占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