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加之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旺盛,使得普通高中阶段的择校现象严重。而高额高中择校费的存在又客观上剥夺了某些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教育机会,使得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比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子女更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这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因此,必须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规范和完善择校收费行为,直至最后取消择校费,还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2.
择校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学校化社会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是择校发生的原因。通过高额的择校费使一部分低经济地位的家庭子女丧失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择校的存在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再生产了社会的优势阶层。教育社会学对择校的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企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高中择校收费其实由来已久,应该说高中择校费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合理的一面,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收取择校费不仅可以弥补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资源投入的不断扩大,高中择校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高中择校费不但有违教育公平,而且会对我国高中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当前我国高中择校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使我国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4.
高中择校收费其实由来已久,应该说高中择校费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合理的一面,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通过收取择校费不仅可以弥补学校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资源投入的不断扩大,高中择校费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高中择校费不但有违教育公平,而且会对我国高中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当前我国高中择校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使我国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5.
王英男  郝春东 《考试周刊》2013,(97):166-167
择校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择校是指家长由于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放弃就近入学的权利,通过考试,缴纳择校费,购买校区房,托人找关系等方式,为子女选择到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学校就读的自发行为。在城市,择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际差异大,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择校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危害了教育公平,滋生了教育腐败,加剧了社会分层,影响了社会稳定。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缩小校际差异,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补偿计划改造薄弱学校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产生了择校问题,择校乱收费问题也伴随而生。择校费冲击了教育公平,拉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对家庭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政府需要扩大教育投入,缩小校际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择校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于实现教育公平。择校表面看起来有与教育公平相违背的一面,但事实上,择校并不妨碍教育公平。择校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结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风"问题,同时规范择校费的收支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好的学校。由此产生的择校费和教育寻租现象导致了教育腐败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择校现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在对择校性质、原因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报》消息,近日上海市教委表示,按照规定,上海全市公办高中到2012年将不再招收择校生。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全国各地陆续产生高中择校制。一些考分条件足够但志愿填写不当的考生,通过审核后,交一笔择校费,即可进入心仪的高中就学。择校一般集中在师资口碑较好的重点高中。高中择校制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近些年来,择校已经紧紧同考大学相捆绑,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