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数码小品摄影小品是一种常见摄影题材,它要求摄影者用微观的眼光去看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多年用胶卷创作小品的过程中,我拍过汽车车体上的反光,拍过斑驳墙皮上的蜗牛,拍过荷叶上的晶莹水珠......但是我明白,这些照片得来多么不易。在外奔波一天,...  相似文献   

2.
陶明 《新闻知识》2004,(2):45-46
作为一名摄影记,不仅要有一颗充满激情和敏感的心,更要有记职业所需要的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速度。我到新华社十余年的最大体会就是每一张新闻照片绝对是马不停蹄跑出来的,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拍的照片还不够多。尽管新华社没有自己的强势媒体,但只要你的照片拍得好,新闻抓得  相似文献   

3.
我拍亚运会     
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业余通讯员,七月份被通知参加北京日报亚运专刊的摄影报道工作。一开始,我激动得好几夜没睡好觉,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参加这么大的体育盛会的摄影报道。但同时我也十分耽心自己能否胜任,自己搞摄影只有3年时间,以前虽曾拍过几次基层单位组织的职工运动会,但毕竟都是业余级的,对付一下即可交差。那300毫米以上的长焦镜头连摸都没摸过一下,恐怕连焦点都找不着。有的好心的同行开玩笑说,到那时恐怕是拍球找不着球。真怕到开幕后给报社现眼,但我转念一想,人生难得几回搏,我相信我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困难。别人能拍的照片我会拍得好。  相似文献   

4.
卞咸杰 《浙江档案》2006,(10):29-31
数码相机的兴起与普及是摄影史上的一场革命,其即拍即看、输出方便、无胶卷拍摄、便于编辑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使用数码相机的技术门槛,丰富了照片档案的收集对象,拓宽了照片档案收集范围,大有与传统照片平分秋色之势。目前,数码相机的存储格式比较多,如JPEG、TIFF、RAW、BMP、PC  相似文献   

5.
有情,有爱,就有好照片。 情感是新闻摄影的催化剂,是"酶"。没有了这个"酶",照片就无"情"无"味",就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打动读者。 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怎样拍出来的?用相机拍,用脑子拍,更是用"情感"在拍!用相机拍照的人是浅层次的,有了头脑,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会长久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你年轻时候拍的照片比后来要好……”这是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开幕那天,杨绍明对我说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就像共和国成立后所走过的艰巨历程一样,新闻摄影自身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新闻摄影的根本任务是拍摄新闻,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所拍的新闻照片,能不能真实地反映现  相似文献   

7.
战地掠影     
《新闻摄影实践百例》编辑同志叫我写一篇有关摄影的文章。本来我是个摄影爱好者,没有专门研究和探讨过这方面的问题,现仅从过去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照片中选出两张,谈点自己粗浅的感受。 1941年底我们部队在苏北打顽固派韩德勤时,缴获了一台德国蔡斯拍16张的相机。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函授学员胡信威、马昕报道:日前,新疆军区某部一连士官马伟得到了某摄影店店主420元的赔偿费。 休假期间,该部士官马伟和女友去南方旅游拍摄了两个胶卷,回部队后,放在驻地某摄影店冲洗。取照片时店主却告知所洗的照片被人误取走。小马问店主为什么不小心,店主拉长了脸,指着墙上的一个牌子说:“我们店早就有规定,如果意外损坏或丢失,只赔偿同类同量的胶卷,有啥了不起,大不了赔你两个胶卷。”小马见店主蛮不讲理,便向“12315”进行了投  相似文献   

9.
我刚刚涉足摄影领域之初,一位摄影界的权威人士在看一幅拍虚了的照片时说:“摄影,第一重要的是拍实!”  相似文献   

10.
胡昌平 《电子出版》1999,(12):49-51
上一个世纪之交,恰恰是现代感光胶片替代早期摄影记录介质,将摄影推向大众化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眼前面临的新的世纪之交,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又使人们面临摄影技术史上另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数码相机推动摄影走进信息时代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摄影逐渐走向与数码影像技术结合或融人数码影像的崭新时期。数码相机与数码影像数码相机的出现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进步,用数码相机拍照,可以不使用传统的胶卷、不经冲洗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它可以让人们立即看到自己拍摄的效果而随时作出现场的技术调整,它能让照片直接进入计算机…  相似文献   

11.
一、人像摄影背景的选择首先是室外的单人照片。在营区内外拍摄单人照片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泄露秘密,被摄对象军容要严整,军姿要端庄,摄影师双手拿稳相机,观察被摄对象的背后有没有妨碍物在头顶上出现,稍不注意选背景,照片冲洗出来,如果你是在炮场拍的头顶会长出炮管,如果是在营院或者马路拍的脑袋后面会长出电线杆、小树等,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在拍单人相时,定好位选好拍摄点,背景要求干净利索。只要稍加留神,以上弊病是完全可以克服掉的。也一定能够拍出你自己满意的照片来。其次是拍摄合…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你年轻时候拍的照片比后来要好……”这是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开幕那天,杨绍明对我说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就像共和国成立后所走过的艰巨历程一样,新闻摄影自身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 新闻摄影的根本任务是拍摄新闻,记录历史,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所拍的新闻照片,能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是衡量其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如果几年几十年  相似文献   

13.
一、底片的保护 (一)选用优质底片,并保证冲洗质量 要使底片影像能长久保存,首先要选用优质的底片进行拍摄,同时应保证冲洗质量.黑白胶卷的冲洗应做到定影充分、水洗彻底、干燥得当.对于不具备自行冲洗的单位,拍摄后的胶卷应到止规的摄影店冲洗,以保证冲洗质量.……  相似文献   

14.
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就当好摄影记者,拍摄好一张新闻照片讲了6个字:底气、眼界、学养。 底气:主要是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眼界: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科学、文化、新闻事业的形势。学养:主要是指摄影记者的综合学识修养,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摄影角度的选择等。本文仅新闻摄影角度的选择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去年5月,基层通讯员给我提供一条新闻线索:宋河苍台小学一位女教师的教学工作出色,并要我去采访。我匆匆赶到宋河苍台小学,拍了这位教师上课、学生做游戏等照片。我把这些照片给同行们看,他们说太平淡,不新颖,当头一棒把我打懵了。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还是把照片寄了五六个报社,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此时,正是香港回归日益临近,上级指示,要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了一个星期,我第二次赶到宋河苍台小学。上午第四节课,这位女教师上美术课,告诉学生制作国旗,我端起相机抢拍了好几张,回报社后连夜冲洗出来,把其中一张寄给了《湖北日报》,不几天就登出来了。其他报纸也相继刊登。一个初学者,能上《湖北日报》是一件大喜事,我高兴得一夜未睡。 1997年6月份,离香  相似文献   

15.
新闻照片画面最忌“重复”。我从事党报新闻摄影工作十几年了,现在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做到不拍画面重复的新闻照片。党报新闻摄影不能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在同一新闻题材上,要做到不拍与自己拍过的画面相同的照片和不拍与通讯员所拍画面相同的新闻照片,那是很难的。为此,笔者试求说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新闻界同行。  相似文献   

16.
新疆摄影业起于何时,无文字资料可查。但是早在20世纪初,已有外国人利用照像技术拍摄了大量的新疆文物资料,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不但整块整块地被人剥走,而且还被拍成照片带到国外。当然这不能称之为新疆的摄影艺术,而只是帝国主义分子掠夺新疆文物宝藏的一种手段。在新疆,我看到的最早一张照片是20年代拍的一张人像照片,是在照像馆拍的,虽然照片质量差一些,但说明当时迪化(今乌鲁木齐)已有了照像技术。当时的摄影多为商业性的,很少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更谈不上新闻摄影报道。我见到的纪录社会活动的照片是吴蔼震著的《新疆纪行》一书中的图片插页,照片摄于30年代,有一部分是当时新疆政界人物的合影,也有一部分是纪录当时新疆少数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给大学生讲摄影创作课之前,先做过一次调查。在回答"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同学列出的原因是:1.没有高级相机;2.没去过名山大川;3.没遇见奇特拍摄物。却很少有人提到自己能力欠缺。这时候,我没  相似文献   

18.
七年前拍摄的胶卷,七年后冲洗会怎么样呢?笔者一次不经意的遗忘给影友做了一回“试验”。97年的一天,参观完本市一家新开的拍写真集的照相馆后,随手买了几个黑白胶卷,都是汕头公元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生产的公元牌胶卷,ISO100,有效期至98年5月。  相似文献   

19.
河南日报社摄影记者王根乾拍摄的《喜相逢》,几年过去了,但仍然经常闪入眼底,浮于脑海。这就是一幅好的新闻照片的魅力。这幅作品,曾获河南省1985年新闻照片一等奖,同年获省新闻摄影展览二等奖。新闻照片和其他诸如艺术照片、广告照片一样,可以使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手法。《喜相逢》属中景照片。中景照片比较难拍。它是以情节取胜的一种表现手法。王根乾同志在谈体会时曾经写道:“过去拍母女相逢,一般都是落泪,这张照片哭中有笑,笑中有甜,人物之间感情协调,画面真切活泼。”他说得对。拍摄中景照片主要是表现人与人的关  相似文献   

20.
《我好想爸爸妈妈》这组照片荷赛获奖之后,网上有同行表示对这组照片"看不懂",也有人觉得这是"摆拍"的。我觉得,有质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当时我纯粹是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之所以选择用了教室背后那些已经用了十多年的玩具做背景,或许是因为,这个画面与我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场景比较像吧,尤其是那个木马。虽然是些冷冰冰的铁艺玩具,却存储了孩子们的童年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