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当我尚未进入新闻圈——还是集厂医与业余作者于一体的“两栖人”的时候,就得到了新闻界一位编辑的扶植和引荐,当起了一家报纸的特约记者。这年中秋节,我出于感激之心,带了一盒月饼和一袋水果去登门拜访,不料被谢绝了,他说:“我们是文人之交,文人之交淡如水嘛……”说真的,当时我不免有些尴尬,然而更使我肃然起敬。后来,仍然在他的推荐下,我踏进了新闻圈,成了一名编辑。这些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件事,并以此为镜子,以正自己的行动。我不时品味这“文人之交淡如水”的内核,有时  相似文献   

2.
今年七月我的儿子李洋因雨天路滑摔倒致使左臂骨折,一时我心急如焚,只得放下手中的笔在医院陪伴病儿。大约有20天没有写稿,县广播站的编辑便来信询问情况。编辑王香芳老师得知此情况后,便立即到医院看望孩子。几天后县广播站站长司益文和编辑王香芳再次到医院看望,当时正降大雨,两位老师冒雨前来,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们两位编辑走后,我把孩子交给同房的病友,便冒雨匆匆赶回我乡采访小麦备播情况。我从种子站、农机站、水利站一直到高产田领导小组转了一圈,当夜赶到医院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编辑(我更愿意表述为第三代编辑)历史使命如果可以运作,就必定是新的国情与出版形势催生的新编辑观引领之下的实践活动。新编辑观是相对于近四十年来的编辑传统而言的,新编辑观的追求是对传统的继承与扬弃。什么是新编辑观,我们只好说它是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编辑新观念新概念,它绝对不是所谓编辑学,也并不一定是一种理论体系,说它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一套工作新思路或许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钟昭会 《编辑学报》2015,27(3):304-305
我非常热爱编辑事业,先后编辑过高校校报、高校学报和高校图书,迄今已在编辑岗位上工作20余年.这些年的编辑经历告诉我,编辑的海洋浩瀚无边,永无止境,编辑人员更无骄傲自满的资本.不管你学历多高、资历多深、经验多多,在编辑工作中,你都会时常碰到许许多多的新知识和疑难点,甚至会面临全新的挑战与严峻的考验——唯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学习各种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胜任编辑这一严谨而繁杂的职业.  相似文献   

5.
儿子要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动员他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不是要小家伙“子承父业”,或者将来分配时好“先得月”。我是觉得记者这职业,挺不错的,爱屋及乌,便推销给了儿子。 记者职业好在哪里?数年前,《中国记者》开辟一个新栏目“青年新闻圈”,约我这年已不惑的老青年打头炮。编辑说,内容不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便写了一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是的,大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便是记者(编辑)这职业的最大特点。 每天上班,一到报社,脑子想的,接触到的,全起新东西。即使一篇平淡无奇的来稿,或者一篇老生常谈的言论,删删改改之余,总得给它取个新颖的标题吧。常常为一词取舍而在室内踱来踱去,不知捻断  相似文献   

6.
功夫在编外     
初涉新闻圈,做的是记者。采访中常有好心人对我说,女同志做编辑比较合适。说的也是,做了几年记者,不时有被编辑“枪毙”掉的“大作”。次数多了,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若做了编辑,不就也有了“生杀大权”。 几年过去,我真的成了编辑,但很快就发现,编辑并不轻松。尤其是我作为《公共关系报》一版的责任编辑,不要说对记者的大作“生杀予夺”,就连编辑最起码的“修修改改”都缺乏“对象”——稿子。 部门人手不够,无法配专职记者去全国各地采访。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报纸,指望自发来稿几乎不可能。于是,身为编辑,我得用2/3的时间去组稿,去做通联工作。值得庆幸的是,这编外的功夫没有白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8.
邓涛 《今传媒》2007,(5):62-63
在大学新闻专业课堂上,时常被学生问及两个问题,一是考研的备考该如何做,二是应聘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作为过来人,好几年前,我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时,曾全国各地考过一圈,北京、上海、长春、香港、深圳都去考过,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一点体会写出来仅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军事记者》编辑:你们好!道一声:辛苦了!我是一名基层新闻报道爱好者,也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今天提笔写这封信,是感谢编辑们把我的一篇小稿《某团为报道组增添新设备》改后在今年第6期的《军事记者》刊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一、在京、津、沪几所大学试办编辑专业,对全国各出版社来说,是一件大事。设立并办好编辑专业,正规培养编辑人才,对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出版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从事交通科技图书的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深深感到编辑力量的配备存在不少问题。尤其现在编辑人员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较严重,没有足够的老编辑来带领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编辑人员。因此设立编辑专业,专  相似文献   

11.
编辑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闯进了编辑职业圈.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原以为编辑就是组稿看稿,编辑出版.迈入大门才恍然大悟,完全不是想像的那样,原来我对这个职业了解甚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按常理,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都不会轻易改变专业或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它,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现实.好在我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算是一种改行的优势吧,但毕竟是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只能从零开始,边学边干.……  相似文献   

12.
编辑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闯进了编辑职业圈.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原以为编辑就是组稿看稿,编辑出版.迈入大门才恍然大悟,完全不是想像的那样,原来我对这个职业了解甚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按常理,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都不会轻易改变专业或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它,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现实.好在我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算是一种改行的优势吧,但毕竟是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只能从零开始,边学边干.……  相似文献   

13.
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一二三,也就是一个一,二个二,三个三。 一个思考的大脑 一个一,是说一个思考的大脑,也就是一个编辑工作的思想原则。我把它叫做“新编辑观的追求”,我写过一篇同题的文章,也把它拿来做了我的编辑工作论文集的书名。 这个思想原则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约从80年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品概念重构●叶向荣【长沙】在研究编辑概念的过程中涉及到编辑作品概念,我发现我国《著作权法》的编辑概念和相应的编辑作品概念,存在逻辑矛盾和法理缺陷,应当纠正。我认为编辑是组织、审阅、编选、加工原创作品而形成新作品(编辑作品)的著作活动,及从事这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是个图书采购人员。由于我所在单位离书店较远,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要买的书。这在小书店尚可做到,可象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市那样的大综合店,上下两层楼,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太容易的。有一次,我听说王府井新华书店开始出售《春秋时期的步兵》,因我们急需,所以赶快去买。在一楼转了一圈没有找到;上二楼看了一遍也没发现;到服务台打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园地     
一日,我将一篇新闻稿投寄给本地报纸的一位编辑,数日过去了,如石沉大海.于是,我又将新采写的两篇稿子亲自送到报社(我距报社很近),正好那位编辑也在,我顺便问起寄去那篇稿时,他吞吞吐吐地打着哈哈.无意中我发现他桌腿下有一个皱巴巴的纸团,拾起一看,正是我那篇稿,看得出是用来擦桌子后甩下的.那位编辑有些尴尬地收回了稿子.几天后,那篇稿子便见报了. 由此,我想起了老作家、老编辑孙犁,他从事编辑工作大半辈子,对待投稿者的稿件从来都是认认真真的,凡是到他手下的稿件,拆封时都注意不伤及稿件,保持稿件的清洁,从不给人家污染,即使不用的稿件,有什么意见总是写在小纸条上,不在稿件上乱画,他也从没丢失过一篇稿件,即使很短的稿子,(见孙犁《编辑笔记》关于编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7.
我和张洪玲同志就编辑概念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张1997年在《编辑之友》第3期发表的《编辑作品概念不能重构》一文又对我的《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作了批驳。因为张文除了大量重复出现的语言逻辑毛病之外,并没有原则性的新意见,我本来不准备作答。但久久想来,我完全不作答复,作者和读者可能认为我默认了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谢琰 《中国编辑》2024,(3):69-73
编辑继续教育破圈,意味着突破既有圈层的限制,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定式,注重融合与跨界,以聚合多方力量来实现破局突围与创新发展,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包括当前的出版技术革新、期刊功能拓展等。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实践应该有两个维度:内容破圈注重融合与跨界,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形式破圈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分层分类模式。立足于新的时代和技术发展背景,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路径主要包括:以活动场景、数字场景等赋能,满足编辑需求;建设学术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联结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起,报纸副刊出现萎缩之势,陷入困境、濒临消亡之议四起,保护和振兴副刊之声不绝。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下,探索副刊生存和发展之路,编辑不应消极等待,而是需要更新观念,提升境界。本文尝试将能力圈、执行圈、价值圈的三圈理论,与副刊的编辑实践相结合,对副刊如何实现三圈重叠进行探讨,以求副刊对读者产生足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当一位前辈向我介绍新出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之一种《书籍编辑学概论》时,曾暗自问道,我已干了十多年的编辑工作,还需要看这本为高校编辑专业编写的教材吗?待把书读完,不禁为自己在编辑专业方面的知识仍有如此多的空白而汗颜。换句话说,这书不仅是编辑专业学生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