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60年代初,《北京晚报》副刊上曾有一个《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主持人是邓拓同志。“文化大革命”对《燕山夜话》的“全国性声讨”结果,反倒引起更多读者对这专栏的兴趣和关注。80年代伊始,随着《北京晚报》的复刊,《燕山夜话》以《百家言》栏目复活了。在新时期,新的《百家  相似文献   

2.
邓拓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燕山夜话》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本文从选题、内容、行文等角度分析《燕山夜话》的特色,及其对现代报纸副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燕山夜话》是邓拓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开设的一个杂文专栏。该专栏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大多数为号召群众读书、学习的知识性杂文,并广涉医学、教育、历史、文化等领域,为群众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科学的建议。《燕山夜话》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副刊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迄今为止,《燕山夜话》共有四个版本,即北京出版社1963年8月初版合集本,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新版合集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燕山夜话》并附《三家村札记》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燕山夜话》注释本。其中,初版合集本共分五集,每集收录杂文30篇,共150篇。1979年4月版的《燕山夜话》是"文革"后出版的第一个合集本,文前有邓拓1958年的留影,邓拓1963年3月为初版合集本写的自序手迹,邓拓夫人丁一岚的《不单  相似文献   

5.
从1958年报纸创刊时起,副刊便一直是北京晚报的一面旗帜和一块金字招牌。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历经50载春秋,始终与时代和民众同呼吸、共患难,其间的影响与功绩,以《燕山夜话》为最。从1961年3月19日开始,以马南邨为笔名,邓拓的《燕山夜  相似文献   

6.
张洁 《青年记者》2009,(22):89-90
邓拓(1912年~1966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在主持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期间,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上开设杂文专栏《燕山夜话》。  相似文献   

7.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8.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  相似文献   

9.
“五色土”是《北京晚报》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副刊,以文艺为主,也包罗其它的东西,例如历史、地理等等,中外古今其它内容的稿件也包含在内。邓拓同志在晚报上开了一个栏目叫做“燕山夜话”。一个星期两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邓拓同志有所接触。他说:“你们晚报办副刊,包括办一张报纸,一定要抓一头,不能够武大郎攀杠子,两头抓不着。”怎么叫做两头抓不着呢?这是说一张报纸,包括副刊,究竟是办给谁看的,是办给上面的人看,还  相似文献   

10.
“十年浩劫”使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和邓拓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北京晚报复刊。人们自然地联想到《燕山夜话》及它的作者邓拓同志。这种联想的感情色彩是强烈的,复杂的,一言难尽的。然而,北京晚报可以复刊,《燕山夜话》的栏目名称可以沿用,它的主人却永远不能复生了。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议出个《百家言》的栏目,仍然发表近似《燕山夜话》的知识性杂文,不同的是,将由大家来写。正如廖沫沙同志在北京晚报编辑部所编《百家言》一书的序中所说:“这是地地道道的群众论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一句话:做到了杂。从文、史、哲、经,直到天文地理、山川人物,可以说包罗万象。自然它们也从不同的侧面接触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杂文。论作者,听说也来自四面八方,真是七嘴八舌,议论风生。”从1980年2月复刊起截止到今年7月,《百家言》栏共发表杂文近千篇,稿件来自除台湾省以外的祖国各地,仅发表过作品的作者计有六七百人,远非百家了。《百家言》栏的短文,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漫谈,它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古今中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均有所涉及。而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又不同程  相似文献   

11.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  相似文献   

12.
邓拓(1912年~1966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在主持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期间,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上开设杂文专栏<燕山夜话>.  相似文献   

13.
下面让我们分两个方面来简单谈谈邓拓在《燕山夜话》以及同它密不可分的《三家村札记》二书中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邓拓是一位深受人们敬重的新闻工作者。从1930年开始,就致力于党的组织活动和宣传工作。抗日战争开始,投入新闻工作,笔走龙蛇30年,曾任过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解放后直到1958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61年,在他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时,应《北京晚报》之约,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副刊五色土上开辟了杂文专栏《燕山夜话》,到1962年9月,共发稿153篇。因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四人帮”的迫害,于1966年5月愤然离世。邓拓也是一位才华出众  相似文献   

15.
钱萍 《传媒观察》2007,(4):51-52
网络时代,报纸副刊正在逐渐走向式微吗?早在两年前,《南方周末》就发表过预见——《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这篇文章中几位学者的观点深刻犀利,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也对副刊的没落表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接触邓拓同志生前总喜欢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我给《北京晚报》写《燕山夜话》,是被你们逼着上马的。你们真有一股磨劲儿。”确实,我们当时那股磨劲儿,也真够邓拓同志受的。按我们自己的行话来说,对有的作者,就是要抓住不放。邓拓同志就是被我们抓住不放的一个。当他还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时候,在我们组稿作者的名单上,邓拓同志的名字就列在前面。很多作者都被编辑部的同志一个个“攻”下来了,唯独邓拓同志,因为他太忙,却始终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濮端华 《军事记者》2001,(10):27-27
近日再次捧读《燕山夜话》,又有许多新的受益。读到其中一篇《新的“三上章”》,联想到当前的新闻队伍,感到颇有必要在记中尤其是中青年记中提倡做“三上记”。  相似文献   

18.
邓拓《燕山夜话》里论及过“带汁诸葛亮”,典出《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什么叫“带汁诸葛亮”?就是“冒充的诸葛亮”,“假装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9.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但而今标题的谬误却也频频。笔者根据平素积累的材料与观察,总结出新闻标题“指谬十题”,亦算是一家之言。一、牛头马嘴型著名报人邓拓在《燕山夜话》中写了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考生在临考前将一些祭文背得滚瓜烂熟,不料考试时出的题目却是祝寿。这位老兄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考官阅后啼笑皆非,直呼“牛头不对马嘴。”新闻标题亦有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即报道讲的是一回事,而标题揭示的却是另一回事,彼此不吻合。  相似文献   

20.
《杨柳青》专栏,是河北日报储瑞耕用心血经营并闯入报界的名牌栏目。创名牌专栏难,将名牌栏目坚持并流传下来更难。名牌栏目消失并失传却十分容易。最根本的原因是创名牌栏目的人才难培养。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教训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吸取的。邓拓被迫害致死,他所创出的名牌栏目《燕山夜话》至今没有人能够继承,这不仅使读者遗憾,也使北京晚报减色一些。林放病逝之后,《未晚谈》也消失了。(林老逝世一年之前,笔者曾写信给林老,劝其少写杂文,多带徒弟)这中间的教训是多方面的,也是发人深思的。我们不是苛求邓拓和林放,但他们没能带出徒弟,并使名牌栏目传下来,总是有些责任的(这其中的社会责任暂且不论)。因为这并不只关系到他们两位的个人得失问题。它关系到两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