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字是一个专名,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中:”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其中的“河”字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见《名作欣赏》中  相似文献   

3.
一、黄河之名的由来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 ,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史前旧石器考古时代开始 ,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存 ,孕育出了华夏辉煌灿烂的文明。黄河之名由来已久 ,但从历史记载来看 ,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古人在命名河流时习惯称其为“××水”。黄河也是一样 ,本来名为“河水” ,在与其他地名或河流并称时有时也简作“河”。黄河之名的最早出现是在西汉初年。《史记》卷16《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有“使黄河如带”的记载。从此以后 ,“黄河”之名在历史文献中时有出现。大约到了唐代 ,黄河的…  相似文献   

4.
女生形象     
“悦”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摘自《诗经》。雎鸠是黄河岸边的一种候鸟,“关关”是它那深情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河伯”与阳侯的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的《河伯》诗,是《九歌》中最难理解的一首。首先是“河伯”名称中的“河”与“河是黄河专有名称”沾了边。于是,有人根据“先秦的‘河’是黄河专有名称”,断定《九歌》的“河伯”祖籍是黄河流域。因为楚人祭“河伯”,证明楚人来自黄河流域。这样《河伯》诗就被牵扯到楚民族发展史的争论之中。其次,河伯名称又与《史记·滑稽列传》的“河伯娶妇”故事中的“河伯”①,同名同姓,于是又有人据此断定屈原的《河伯》诗,是写“河伯娶  相似文献   

6.
邹联琰《文言词汇基础知识》(天津版)释“河”古义说:“专指黄河。”该书引例从《左传》到《促织》,可见,“古”是指五四以前。邹释忽略了词义的时代性和特殊性,会令初学者如堕五里雾中。 王力《古代汉语》释“河”说:  相似文献   

7.
电视政论《河殇》以其大跨度、大时空转移的手法,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观点”的堆砌,风靡一时。《河殇》作者说他们旨在“揭示悲剧性民族心态,反思古华夏文明命运”。仅仅如此吗?《河殇》以一个“黄”字概括了从古至今整个中华文明的特点,判定了中华文明必然走向“衰落”的命运。这种论调在学术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更是反动的。本文略就古华夏文明的兴衰作一些考察,以辨明《河殇》之谬误。《河殇》认为,中华文明源于黄河,而黄河文明是一种内陆型黄色文明,是一种注定而  相似文献   

8.
《河殇》宣扬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集中表现在《河殇》把人类文明分为“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两大单元”。鼓吹“蓝色的”海洋文明优秀论,而黄河孕育出的中国的内陆文明即“黄色文明”是“超稳定结构”,“永恒的超稳定”。两种文明斗争的结果是“蓝色的”海洋文明战胜和取代“黄色的”内陆文明。《河殇》就是用这种唯心主义历史观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而达其政治目的的。因此,评析、揭露《河殇》兜售的唯心史观及其险恶的政治用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江”“河”二字甚多,这两个字可以按照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也可泛指其他河流.其泛指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可爱的中国     
在复读机里歌声又回荡在我的耳边。那是王力宏唱着《龙的传人》:“古老的地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古老的地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合拉达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人称母亲河。“黄河”之名称是因该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 ,水色尚黄而得名。在历史文献中 ,黄河有多种不同名称的记载 ,它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春秋以前 ,并无“黄河”这一名称 ,说明黄河并非天然是黄色 ,而是因其流域植被被不断破坏所致。文献记载此前的黄河 ,多以“河”或“河水”名之。古文献《山海经》中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述了帝禹时代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五藏山经》的《西山经》和《北山经》多处提到“泑泽”,并明确指出这里是黄河的源头,其附近是著名的黄帝族都城“昆仑”。关于泑泽的地理方位,历代学者均认为即蒲昌海(位于今日罗布泊遗址),并相信黄河在此处“潜行地下”数千里后重新冒出地面。笔者对《五藏山经》地理方住的考证已历时数十年,有足够多的理由表明泑泽不可能是远离黄河河道的罗布泊,而是早已干涸的黄河前套太湖泽,而黄帝族都城“昆仑”则位于今日黄河河套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某些答案和评分标准似有不妥之处,谨提出三点质疑,以供参考。第一,填图题答案欠科学。题目要求“在图上相应位置写出古代亚非文明发源地五大河流的名称”,并规定黄河与长江只能填黄河,如“与长江并填不给分”。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证明我们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同样也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也说:“教材关于七千年前河姆渡氏族的叙述,强调它与半坡氏族处于同一时代……它的发现打破了过去的传统看法,江南的文化发展一向较晚。河姆渡氏族遗址证明长江流域也很早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可见,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填图题答案应是黃河与  相似文献   

14.
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语言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汉语的词汇来说,虽然基本词汇(如人、手、山、水、牛、马等)是稳定的,从古到今意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也有不少词汇的意义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起初专指长江。“河”,起初专指黄河。现在“江”“河”已经变成了河流的通名;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在古代作“气味”讲,现在则专指“腐臭的气味”。《周易·系辞》上有这样一个句子:“其臭如兰。”如果把它理解为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关中东府合阳县黄河边,因为三门峡大坝拦河截流,造成一带湿地.湿地现出一眼涌泉,于是有舆论认为此即为《诗经》首篇之“河之洲”.本文即从周、召分地起论,再细说关雎鸟和荇菜的产地,明辨了此处并非《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河之洲”.  相似文献   

16.
(一)三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课文注〕河阳,黄河北岸。何谓“河阳”?历来有二解:一,“河”专指黄河,“阳”是水的北面,河阳即黄河北岸;二,河阳是春秋时晋地,故地在今河南孟县。课本取前解,不确。  相似文献   

17.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今有论者介绍,他曾引导学生从《伐檀》中“挖出了一堆好东西”:当年,“黄河水是清澈的”,“气候温暖如夏”(有热带生长的檀树),“两岸植被茂密”(可以狩猎),黄河之所以变黄乃因“坎坎伐檀,森林遭破坏”所致。(见《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5期)作为学生肯如此“动脑筋”无可厚非,作为教师也作如是认定,则大可商榷了。1.此“河”何指?“江”“河”虽为上古我国横贯东西的长江、黄河的专称,但引申用法也早已有之。古代以为,凡江、淮以北的中  相似文献   

19.
对于《九歌·河伯》一篇所祀是否为黄河之神 ,楚辞学界尚有争议。这一问题关系到对《九歌》神灵身份及性质的认识。本文从“河伯”在先秦典籍的记载及《九歌·河伯》篇本文的内证证明 ,《河伯》一篇所祭确为黄河之神 ,而非南楚水神。文中对“楚不祀河”而《九歌》却祭黄河之神的矛盾也结合研究界的探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