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刊讯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学生体育协会工作会议2003年12月20日至22日在昆明召开。据悉,2005年教育部将全面接手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因而,本次工作会议旨在为了更好地迎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总结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成立三年来的工作,部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5年起,我国将以教育部为主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同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也将越来越多的承担起奥运会比赛任务,新形势迫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必须尽快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科学、合理的项目设置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与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提出4点建议,即借鉴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布局;立足大运会,放眼奥运会;优先稳固优势项目,重点发展潜优势项目,全力突破落后项目,注意观察新设项目;运用竞赛杠杆,引导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路在何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引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以及自身视野的开阔,由高校承担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已经成为体育界与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从2003年起我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团工作和外联工作由体育总局移交给了教育部,就是这种共识带来的一种变化。这是时代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提出的人文要求,对运动员提出的人性关怀,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诚如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10月12日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表彰会代表时强调…  相似文献   

4.
前言 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事物,由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许多项目,改变了以往那种纯粹由运动员组队参加比赛的历史。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随着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从第23届世界大运会看我国高校"体教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为出发点,总结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体教结合”进程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障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我国尽快完成由教育部率领真正的大学生国家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教体企相结合"培养模式。将体教结合纳入"举国体制"、把培养人作为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任务以及建立完备的高校竞赛体系和良好的运动队管理模式是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代表团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进行剖析。提出应夯实高校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改善高校竞技体育的训练及外部环境,探索其新的培养方向与模式,其目的是以有利于在今后的比赛中继续取得佳绩。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目标定位、整体布局、项目设置、运动成绩等方面与体育发达国家高校竞技体育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目标定位单一、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衡、后备力量欠缺、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根据体育发达国家高校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提出转变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目标定位和项目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有近20年的历史,1 987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普通高校实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拉开了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帷幕,到2005年,有102所高校被教育部批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既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2005年8月在土耳其伊兹米尔举行的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由教育部首次组队参赛的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1金、16银、12铜,名列奖牌榜第2名.  相似文献   

10.
CUBA的目标正由高校向社会转移,其目标重心由教育领域逐渐偏向竞技体育。研究认为,目前阶段CUBA的目标应立足于高校而不宜过度商业化、职业化,只有突出其高教特色,才能体现CUBA存在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荃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4):345-348
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数量、项目设置与总体布局、运动成绩等为切入点,对2010年教育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申请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学校评审前后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大学体育》为个案,建构结合本校课程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学习内容、方式、评价体系、教材、教学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网络课件等方面整体建设和立体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Understanding what influences an individual to transition from awareness that a sport team exists to attraction to that team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bases. Determining the factors that prevent individuals at a stage of awareness from becoming attracted is of equal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we use a social identity approach to explore reasons for non-attendance. Qualitative data were gathered from a mixed-method online survey administered to registered participants in a large football (soccer) association in New South Wales.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an open-ended question allowing individuals who had not attended a match during the previous 12 months to elaborate on the reasons that they did not attend. The seventy-five individuals who responded to this open-ended question comprise the sample for this research. Data highlighted that cognitive apathy and disidentification were both salient cognitive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s who did not attend. Furthermore, club values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shown to influence team-based perceptions. The findings present implications for sport teams to overcome cognitive apathy and disidentification through organisation-initiated effort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and promote the team, as well as efforts to align team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with consumer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14.
杨昌南  柴业宏  张燕 《精武》2012,(31):1-2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揭示了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探索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及改善建议,以促进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国家教委为完善学校体育体制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本文通过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今后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开展状况,不仅影响着我国高层次竞技健美操人才质量和竞技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竞技体育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领导必须加大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本文对山西高校中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及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通过对全国已初具规模的22所重点高校,进行高水平运动开展的调查分析思考,着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目标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和分析中,得出以下主要的结论和建议:1,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的外在表现是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内在实质是真正大学生的运动水平能达到世界大运会竞技水平;2.和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合办运动队,是值得提倡的办队模式:3,运动员专业合理选择是缓解学习与训练矛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北冰南展”战略和北京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双重背景下,作为冬季运动项目排头兵的北京市,通过利用北京体育大学增设短道速滑运动队的途径,来提高其自身在冬季运动项目上的竞争力。依托北京体育大学在训练理论、体育科研和场地设施上已具备的优势条件,为短道训练队开展训练提供保障,并促进其竞技能力的持续提高。同时,针对在运动员选拔、教练员聘用和训练经费三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为北京体育大学短道速滑运动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前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对参与者行为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竞赛是促进体育教育目的实现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角色不同,参与体育竞赛而形成的广泛稳定的人际交流,校际间校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在体育竞赛过程中表现出日常学习、生活的团队精神,均有助于大学生体育行为思想、道德规范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在对第2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体中、外参赛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和全面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成绩较好的中、外运动员进行相对成绩、平均排名、速度方差和相对速度方差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有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抗争的实力,而团队整体实力与国外强队仍有一定差距,处于中等水平;在全程速度分配上较为合理,但相对速度能力较差,关键性赛段波动较大,参与激烈竞争的能力远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