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睛的自述     
我叫“眼睛”,我是人类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更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能够通过眼睛看清各种物体,判断距离远近,欣赏那五彩缤纷的美景。如果你对我还不十分了解,那就让我来详细地做一下自我表现介绍吧。介绍一我的结构我就像一架天生的小小照相机:眼球里有一个象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晶状体和里面的玻璃体(透明液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整个眼球对光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双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这个镜头的焦距约为1.5cm。一般情况下,物体总在眼球的二倍焦距之外。当人们看物体的时候,来自物体的光线会通过我的瞳…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射线. (1)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出示红紫外线手电筒,投射到墙壁上出现一个亮点,接着慢慢将亮点移到窗户上,投射到窗外,这时射出的光线还是一条线段吗?(学生发挥想象,那个亮点已经无限地延长了.学生通过看亮点移动,想象可以射得很远很远,从而发现射线的特点是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相似文献   

3.
三问三答     
第一问:为什么白天从竹帘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答:人眼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白天,室内不开灯,室内比室外要暗.室外的自然光照射到竹帘的表面,有一大部分入射光被竹帘反射并进入人眼,使人看到竹帘.还有一小部分穿过竹帘的缝隙进入室内,照射到物体上,这些物体再将入射光反射到竹帘的内表面,内表面又将大部分光反射回室内,由竹帘缝隙射向室外的光线就更少了.对于室外的观察者来说,竹帘外表面反射到眼睛里的光线比室内物体反射到眼睛的光线要多得多.所以从竹帘外看不清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相似文献   

4.
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就是物体的投影.投影分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日影就是平行  相似文献   

5.
1“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作会发光线的物体(光源),而且还把“视线”这种假想的直线当作光线来对待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1.“视线”与“光线”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在真空或其它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视线与人眼所在位置有关,而光线与人眼无关.  相似文献   

7.
一、“视线”就是“光线”,“光线”就是“视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视线是日常用语,指的是人用眼睛看物体时人眼与物体之间假想的直线·而物理上所描述的光线,指的是从光源发出的或从物体表(界)面反(折)射出来的光线在其真空或别的透明物质里传播时经过的路线,简而言之,就是光的传播路线·不区分这两个概念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常常会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出错误或闹笑话·如在解释“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这一现象时,说“眼睛发出的视线被挡住了”,“眼睛发出的光线不能射到……”显然都是错误的;前者不仅和后者一样把眼睛当做会发光…  相似文献   

8.
破碎的青春     
我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写字,阅览室很大很安静,四周都是洁白的墙壁,仿佛抬起头来,远处都是无边无际蔓延的空虚。有阳光透过玻璃窗, 和谐而安宁地投到红色的木桌上,我终于感到安全。我伏在桌子上,用手指抚摸眼睛,很痛。我还是流泪了,无奈的眼泪。我决定写字,写我大把破碎的青春。我是一个喜欢阳光的人,阳光洒在脸上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可是,我的任性和孤独却把我推入  相似文献   

9.
周庭芬 《初中生》2010,(1):38-40
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就是物体的投影.投影分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1.往脸盆里倒水,会发现脸盆底的深度变──,潜水员从水中观察岸上的树,会发现树的高度变_2.图1中MN为空气和水的界面,一束光线从空气入射到界面上O点,产生了反射和折射,图中①、②、③三条光线.其中光线_是入射光线,光线──是反射光线,光线──是折射光线.3.用照相机给物体拍照时,底片的位置离镜头的距离在──范围内.4.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厘米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现移动物体,使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厘米,则应向──方向移动光屏,(选填:“远离凸透镜”或“靠近凸…  相似文献   

11.
快乐实验室     
实验结果:第一次看不见面粉掉进盒子里,但有电筒照射时,就可以看见面粉落下来了!为什么:晚上我们看不见东西是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没有被光线照亮,因此物体就不能呈现在我们的视网膜上。知识补丁:直到十世纪,我们才相信眼睛能感受光线,形成我们的视觉。今天,孩子们,甚至有些大人们仍不能理解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对光线的感受。只有当光线被云雾、烟尘或水帘遮住时,我们才看不到光线。3.让一个人把电筒打开,并放在侧面的小孔处。重新向高处的小孔内撒面粉。(图3)图2图32.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将盒子如图中所示那样放置,堵住侧面的小…  相似文献   

12.
阳光和煦的午后。妈妈坐在阳光里整理她的宝贝,我在一旁就着充足的光线看书。说是看书,我的眼睛却瞟到妈妈手上。妈妈的"宝贝"会是些什么东西呢?妈妈缓缓地从盒子里拿出一本本相册、一张张纸片……我不禁失望起来,这些东西与我心目中的"宝贝"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3.
没有光线,摄影艺术无法存在. 光线,是摄影反映现实的必要条件,是摄影家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光线千姿百态——可以照亮周围的物体,本身也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 光线的造型功能 对于摄影者来说,光线是进行审美和审美欣赏的物件:摄影者透过相机在自已创造的摄影画面上,综合揭示了光线赋予万物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以及无穷魅力的瞬间.光线,使物体产生了更多视觉上的变化,赋予了物体更多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用玻璃棱镜做了一个光谱游戏。他将窗户关上,只在壁上穿了一个小孔,让一束光投射在棱镜上,当光线通过棱镜后,便成了多束颜色光投射在对面的墙壁上。牛顿说  相似文献   

15.
路径:G:\视频文件\show球2分29秒一段模糊不清的光线从显示屏直接射进我的眼睛,是彼年彼日的阳光,播放器里画面摇摇晃晃,然后对准了一个男生。赤  相似文献   

16.
防近知识     
据医学研究,我们眼球的视网膜上具有一亿三千多万个小细胞——光电管。它们能把外来的光能变成电能,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使人们看到外象的形状、明暗和色彩。如果光线太暗,物体模糊不清,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眼睛凑近物体去看。这样就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膨胀,使眼外肌肉压迫眼球,日久天长,眼球就慢慢变长了,造成近视。光线过暗,容易近视,但光线过强了,会耀眼刺目,引起瞳孔缩小、调节紧张和眼睛酸痛,有损于视力,所以光线的强弱要合适。通常视物时有刺眼的感觉,表示光线过强了;如果要费劲才能看清,表示光线太弱了。  相似文献   

17.
阳光在跳跃     
今年夏天的阳光可真明亮啊。我撑着头坐在阳台上,外面的阳光是如此招摇,使我睁不开眼睛。窗帘上系着一串用贝壳做成的装饰品,淡金色的阳光在上面一寸一寸地移动着,那些精心搭配的贝壳显得光彩夺目。这是哥哥在回俄罗斯之前做的。刹那间,思念的情绪溢满了心房,眼睛里开始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哥哥一直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唯一的玩伴也是我最好的玩伴。哥哥那时总是笑,灿烂地笑,嘴角边似乎还缀着点点的阳光,看着我在蔷薇花丛中快乐地跑。他经常会解开我束着辫子的纱巾,让一肩黑亮的长发披散下来,再将朵朵蔷薇撒在我的  相似文献   

18.
<正>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投影可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由一点(即为点光源)出发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应用一、根据平行投影的有关性质判断影子的变化方向核心提示物体在太阳光照射的不同时刻,不但影子的大小在变化,而且影子的方向也  相似文献   

19.
海阔天空     
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要拿执著,将命运的锁打破.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信乐团《海阔天空》 半夜两点,从梦中惊醒,桌子上还摊着没有做完的数学习题,手边装过牛奶的玻璃杯上残留着白色的奶液.台灯散发出的苍白光线照亮了堆满书本的书桌的一小块地方,忘记关的MP3里依稀传来信高昂的歌声,他唱:"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我揉了揉眼睛,拿起笔继续算x、y.  相似文献   

20.
警眼在有些居民住宅的大门上装有“警眼”,窒内的人眼睛贴近“警眼”,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物体,而从门外却无法窥视室内的一切,奥妙在什么地方?原来,“警眼”是一个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眼睛离凹透镜近些,物体通过凹透镜进入眼睛的光就多些,眼睛离凹透镜远些,物体通过凹透镜进入眼清的光就少些.人在室内眼睛贴近“警眼”,就容易看到室外较大范围的物体.人在室外眼睛难以贴近“警眼”,窒内光线又较弱,就难于看清室内的物体了.鱼缸养鱼用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蚕,从侧面观慕缸内的星,会霍到会变大了,这层因为国征装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