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社会中,以收集文献、存储文献、管理文献、利用文献为自身社会职责的图书馆,应当认识到文献的双重性。变知识载体管理为知识管理:将自己收集文献、存储文献、管理文献、传播文献的社会职责,发展到“获得知识,存储和管理知识,分析、理解和解释知识,传播知识,并通过组合知识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献情报事业建设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磊 《图书馆》1994,(2):6-12
一、文献情报机构为经济基础服务是其主要的社会职能,开发与交流文献情报产品是这一职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既应该承认文献情报机构的“非赢利”性特征,又要发挥专业学会的“经纪者”、“公关者”的职能。二、文献情报机构要结合经济建设而发展。要以技术型文献情报网络取代行政型网络,实行经济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文献情报机构的文献情报资源建设。要选择情报内容与交流质量高的文献情报资源进行基础建设,不断开发文献情报新产品。四、建立文献情报产品交流机制,将产品推向市场。五、要加强专业理论建设与发展,确立文献情报学的根本地位,让文献情报学走向社会,与实践联系起来。六、加强文献情报事业人才队伍建设,保专业课与专业教育,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文献情报事业在经济建设中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大学文献价值评价与开发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大学文献及读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文献价值评价与开发模式的必要性。并且从文献自身价值、文献使用价值和文献开发价值三方面切入,结合实际,围绕着文献的结构体系、文献保障利用、教学科研对文献的需求及经费投入等方面,探讨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文献价值评价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根本上来看,地方文献的魅力,既不体现在其著者的地方性,也不体现在其出版者的地方性,而是体现在其内容的地方性上。地方文献,就其特征而言,不外乎内在和外在两种形态。内在形态上,地方文献的内容显然是与地方性相关的。外在形态仁,有地方人士著者与非地方人士著者,地方出版物与非地方出版物之分,还可以有古今文献、中外文献、不同载体文献等等方面之分。作为地方文献,它出版发行的目的,是记录、传播与地方风土人情相关的知识信息的内容。从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来考察,地方文献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内容的地方性”。文献内容具有地方性,才能够将自身与其他文献明显的相区别。文献离开了内容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5.
文献半衰期的类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前学术界关于文献老化的定量研究较多是停留在以某学科文献为对象的半衰期研究上,尚未能对文献半衰期的概念进行分解和推广,因而使得其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事实上,从引证的角度来看,文献半衰期可分为文献被引半衰期和文献引用半衰期两大类;而从文献的主体范围的角度来看,文献半衰期又可以分为学科文献半衰期、期刊半衰期、著者文献半衰期、部门文献半衰期、国别文献半衰期等。本文试就文献半衰期的各种类型及其应用等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科学确定文献资源分编形式,统一规范文献资源分编体系,合理选择文献资源分编系统,有效整合文献资源目录数据,做好高校多校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编工作。  相似文献   

7.
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选题范围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真 《图书馆杂志》2002,21(10):21-26
针对有利于扩大馆藏文献的存取,有利于私扬中华民族文化,有利于争夺“内容市场”,本文提出了优先数字化的馆藏文献的选题范围:工具书类文献,法律、法规与标准类文献,特色文献等,并对这些范围内的文献选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参考文献8,注释3。  相似文献   

8.
文献是Meta分析的基础及前提,查全以及查准文献至关重要。参与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越高,数据提取越准确,筛选流程越严谨,得到的结论越可靠。整个Meta分析都是围绕文献展开,显见文献的重要性。笔者针对编辑在Meta分析类论文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关于文献的常见问题,从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不规范、文献检索的科学性不足、纳入的文献存在质量问题、文献数据提取不准确、文献筛选流程不严谨、文献统计分析存在问题6个方面结合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编辑的审稿水平和Meta分析类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处置是一项极具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应着力把握好几对关系,即文献信息处置与剔除、采访、保存、利用以及馆藏发展的关系。其中,就文献信息处置与剔除而言,前者不仅包含剔除,而且包括对剔除后的文献信息进行妥善处理;就文献信息处置与采访而言,两者都是馆藏文献信息建设的重要环节,分别是其出口和入口;就文献信息处置和保存而言,一方面处置的前提是妥善保存馆藏文献信息,另一方面处置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他馆藏文献信息的作用与价值;就文献信息处置与利用而言,处置不仅可以提升单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使被处置文献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再利用;就文献信息处置与馆藏发展而言,处置应为图书馆馆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文章剖析了文献资源和文献资源建设两个基本概念,提出更为宽泛的文献资源建设观,并以此为基础,就制订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的依据,发展道路的选择,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等问题发表见解,对21世纪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发展战略作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1.
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我国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原则与宜于优先数字化的文献类型。作者认为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的原则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本国文献,不受版权约束的文献,以及馆藏文献的缩微胶片拷贝.考虑到用户需求、技术支持以及经济成本,作者提出了优先数字化的文献类型:非文字类型的文献,0Ck识别率高的文字文献。  相似文献   

12.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文献信息的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献的平均寿命在逐渐变短。2.不同学科的文献平均寿命不同。3.普遍意义的文献的平均寿命为15.7年,自然科学文献的平均寿命为12.7年,社会科学文献的平均寿命为25年,自然科学中基础科学文献的平均寿命为14.5年,应用技术科学文献的平均寿命为9年。  相似文献   

13.
安徽红色文献资源厚重丰富,开发和利用安徽红色文献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红色资源、红色文献和安徽红色文献进行概念辨析,对安徽红色文献资源概况进行归纳,进而对安徽红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安徽红色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馆藏文献的质量与资源共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馆藏文献与文献资源共享的关系,认为馆藏文献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建立各具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是资源共享的前提。论述了馆藏文献体系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并进而提出馆藏文献建设问题应当成为文献资源共享的头等大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变革中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针对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变革因素,认为必须尽快更新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和工作模式,优化文献资源建设的管理机制,建立文献资源建设的专家指导机制,更新采编人员的知识结构,并提出了积极探索校级文献资源建设协调协作、建立多元化的文献配置体系,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6.
提高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王才目前,很多县图书馆已经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并且经过多年的收集,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为数不少县反映馆藏地方文献利用率不高,甚而对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产生了怀疑。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较低,是客观事实,但对地方文献重...  相似文献   

17.
拓展文献传递优化文献资源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鄢珞青  李云华 《图书馆杂志》2006,25(8):30-32,45
随着书刊价格水涨船高。图书馆不得不对购置经费重新分配,大幅削减书刊品种与数量,致使馆藏骤减。同时,文献传递服务的规模与数量却快速发展,许多图书馆开始将购买原始文献的部分经费用于支付文献传递费用,来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本文就如何拓展文献传递,优化文献资源配置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民族文献影响力评价体系,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评价体系结构,采用专家主观赋权与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赋权,通过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验证结果表明,民族文献提及对民族文献影响力的提升作用最大,民族文献内容对民族文献影响力的形成起关键性作用,民族文献评论对民族文献影响力的形成有推动作用,民族文献效用对民族文献影响力的形成有辅助作用。基于知识传播理论构建涵盖服务关系、管理关系、功能关系、关联关系、合作关系、因果关系的民族文献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献载体演变对文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本文就文献载体的每次演进,文献类型的每次变革,对文献基本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揭示出文献类型的每次演变都是为满足当时社会科技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查问了国内外有关灰色文献的论述,分析了我国灰色文献的利用现况基础上,就灰色文献内涵与外延的有关现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对灰色文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新进行了界定,对其依据也作了新的阐释,同时对灰色文献与零次文献、灰色文献与黑色文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