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动词“发生”在词组的组织与句子的构造中,常见的另一类语法错误是:与其相关的句法成分关系不协调。这类错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发生”做谓语时,与其宾语关系不调 “发生”做谓语时,其后所带的宾语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名词性宾语,即宾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充当。如:“发生了交通事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句子中的“事故”兴趣”都是名词。另一种是动词性宾语,即宾语是由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充当。  相似文献   

3.
“发挥”是个常用的动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有两个义项:一是“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积极性,——炮兵的威力”;二是“把思想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题意,借题一—”。这是就其词义而言。从语法功能上来看,它在造句中经常做句子的谓语;做谓语时,前可加状语修饰限制,后可带宾语和补语,如:“我们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其中,“发挥”做谓语(主语是“我们”),“要”,“充分”在“发挥”之前,皆为状语;“出”、“优势”皆在“发挥”之后,前者为补语,后者为宾语。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也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如:“威力的发挥要充分”,“我们要注意优势的发挥”,“发挥的意思要准确”。做主语和宾语时,其前可加定语修饰限制,如前两例中的“威力”和“优势”。在造句中,要正确地运用“发挥”一词,  相似文献   

4.
“对”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极高。它属多个不同的词类,因而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它可属动词,用做谓语,其后须带宾语,如:“我的批评,对事,不对人。”“你要面对现实。”可属形容词,做谓语、定语、补语等成分,并可单独回答问题,如:“我的想法对吗?”“对的做法和错的做法一对比,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动词“进行”是个很普通的常用词,在造句中,经常做谓语,如:“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其前可加状语修饰限制,如上例中的“正在”。“进行”是个及物动词,做谓语时,其后可带宾语,宾语一般是动词性的,如:“进行讨论”、“进行审查”、“进行分析”、“进行调查”、“进行化装”、“进行研究”、“进行批评”、“进行表彰”等。同时,也可以带补语,如:“进行下去”、“进行得挺顺利”等。此外,“进行”还可以做定语,或前加定语修饰限制等。严格地按照上述特点和规则使用该词,是正确运用该词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6.
阅读报章,“通过……,使……”的句式屡有所见,如:“通过学习文件,使大家提高了认识。”“通过同志们的帮助,使他认识了错误。”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主语残缺式病句. “通过……”系介词结构,在汉语里介词结构是不能充当主语的。“通过……,使……”句中,“通过……”是状语,“使”谓语,“使”之后是宾语部分,全句没有主语。句中发出“使令”行为的不是“通过……”,而是“通过”后边的介词结构的宾语部分,即上述例句中的“学习文件”、“同志们的帮助”。如果把状语部分  相似文献   

7.
第三、语义相矛盾 语义相矛盾主要是指“不仅”、“不仅仅”之后的谓语动词,与后一分句的相关部分语义上相反相矛眉。由“不仅”、“不仅仅”构成的递进复句,其两个分句的意思应属相同的范踌,而且应是同向的。这主要表现在“不仅”、“不仅仅”之后的谓语动词与后一分句的相关部分意义的同向一致上。如:“他不仅看了这部小说,而且还看了用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个厂不仅仅增加了产品的数量,还大大提高了产  相似文献   

8.
三、无主句和省主句不同于缺主病句句子的一般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完全句至少应具备主语和谓语。不完全句在全民语言中十分普遍,例如表示自然现象的“出太阳了”,表示祈使命令的“站住”,表示感叹的“真漂亮”,标语口号“振兴国家”,以及独词句“好”,等等。这些不完全句在科技语言中极少出现。而全民语言中表示存现(消失)的句子如“桌上有本书”和蕴含泛指人的主语的泛指句如“不自由,毋宁死”这两类句式在科技语言中却用得极为广泛。前者如“在两相之  相似文献   

9.
“截至”与“截止”是两个使用较多的词。由于对它地细微差别未弄清,结果常常被误用。这两个词均是动词。“截至”是“到”的意思,“截止”是“停止”的意思。前者是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后者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 “截至本月23日,报名人数逾近千。”“办理登记换卡手续于本月底截止。”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上,常可见到“作”与“做”两个字混淆误用的现象。如何区别二者的正确用法?这要注意几点。从字的渊源演变看,“作”字的产生早于“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才逐渐分化形成两个意义和用法不同的字。二者都作动词用,所不同的是:“作”的基本义是“起、起来”,如“风雨大作”。“作”在句中带的宾语一般是动词,如“安排、估计、斗争、  相似文献   

11.
在动词后、宾语前如果有较长的修饰语,宾语容易被忽视而漏掉,使句子缺少真正的宾语。试看以下各例: ①“今年花生下种前,他们又一次讨论研究了花生的选种、浸种、催芽和种植规格。”(《光明日报》1982年5月10日第一版) 动词“讨论研究”的对象只能是“问题”之类。“选种、浸种、催芽和种植规格”只有作为“问题”才好“讨论研究”,因此句末应加上“等问题”字样。原句缺少宾语。③“……将原来珠算的不变记数法发展为可变记数法,创造了直打直看原数,直打斜看半数,斜打斜看原数,斜打直看  相似文献   

12.
在“被”字句的结构和运用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只有一项;但是,有时却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这样,就必然存在着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谓语动词与主语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关系都比较复杂,也比较难处理。因此,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以下所谈,是这类错误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谓语动词联合不当,造成“被”字句使用不当。如: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句子中,主语和宾语一般是不能直接发生关系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主语和宾语之间还有个谓语成分。例如: ①他还记得自己去过的那个山村。 ②文章简明扼要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例①主语“他”与宾语“山村”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它们之间横着一个谓语“记得”。它们可以分别与谓语发生直接关系:“他”与“记得”是主谓关系,“他”被“记得”所  相似文献   

14.
逗号用法的正误例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兴昌“逗号”(,)是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句内点号。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规定:“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使用广泛、独具特点的句式。典型的“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将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而且具有极强处置意义的句式。如: ①他把苹果树锯了。②我把旧窗纸撕了下来。③炊事班把饭送上了工地。④这孩子把我们给忘了。⑤妇女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以上五例是“把”字句几种常见常用的结构形式,从中可以看到“把”字句的一些主要特点:(1)句子原来的宾语用介词“把”提到了谓语之前,成为逻辑宾语,并与“把”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例①的“苹果树”,例②的“旧窗纸”,例③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24日的《光明日报》,在“语言文字”专栏刊登一则题为《顾此失彼一例》的短文,指出“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语,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文章分析说,复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花布”,谓语是联合词组“既快又好”,说绣出的花布“好”可以,“快”则不通。这分析是无懈可击的。但文中提出将这个句子修改为:“她绣花布绣得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却又出现了新的语病。修改后的复句,主语显然是“她”,谓语是动词“绣”,宾语是名词“花布”,“绣得既快又好”可看作补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系承前省略了,当然也是“她”,这样就成了  相似文献   

17.
媒体执编一忌“唯心歪”,主观武断“想当然”,无中生有乱改写,添秀不成闹笑话。如有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离休老干部×××当年登上总统府》的报道,原文中没有插上红旗一词,编辑却唯心主观地、想当然地加上“降下了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插上了五星红旗”这一句,殊不知,那时还没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怎能有五星红旗插上总统府的事呢? 还有一位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是一个普通市民,七旬老人”,其实他是69岁,为了用词与普通市民四字时称,故写为“七旬老人”,编辑者又是想当然地把“七旬老人”改为“70多岁”,使作者一下子…  相似文献   

18.
平日读报,常见文章后编辑附言:请告作者地址姓名。一句简单明了的话语,使人感触颇多。作者给报刊写稿,没有不希望文章变为铅字的。一篇稿件,从谋篇布局、写作修改到誊抄寄出,“文章满纸书生累”,按说不应忘记署上自己的名字,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怕文贵自负吗?不完全是。运与作者对编辑的不信任有关。当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不乏文笔拙劣的关  相似文献   

19.
“截至”与“截止”是两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一些人由于未弄清二者的细微差别,常常误用它们。这两个词均是动词。“截至”是。到”的意思,“截止”是“停止”的意思。前者是及物动词,一定要带宾语;后者是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例如: “截至本月23日,报名人数已逾千。”“办理登记换卡手续于本月底截止。”在报纸上,该用“截至”的地方,常常误用为“截止”。例如: △……截止5月5日下午5时,记者翻看美发组的顾客留名簿……(《走进“大观园”》,《新疆教育报》1991年5月11日第二版) △截止6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税务部门已累计组织工商税收……(《新疆提前完成上半年工商税收任务》,《中国  相似文献   

20.
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确实是一个“修补工”。他要做好稿件的筛选、修补工作,对稿件要有“吹毛求疵”的检验本领。如果发现原稿有疵点或裂缝需要修补时,也要求能有像晴雯为贾宝玉补金雀裘那种匠心艺工,金雀裘“是孔雀金线织的”,就得用孔雀金线作界线,“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得使人一眼看去“真正一样”,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手艺。如果修补成了打补丁,在作者完整的稿件上落下“破相”,就不雅观了。这是最使作者感到难堪的事。可是有的编辑就很不自觉,拿到稿件,好像手痒。尽管原稿无懈可击,也非砍上它几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