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胡风的全部论著中,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只有一篇,即写于1944年4月的《人生·文艺·文艺批评》。其余有关文学批评的观点和言论则散见于其论文及批评集的序、跋和后记当中,尽管文字数量不算丰富,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胡风对于文学批评的自我界定。从前面的《人生·文艺·文艺批评》这一题目本身,我们就能大致看出胡风批评观的某些端倪,即文艺批评是与人生和文艺紧密相连的一件事情。因此,在具体分析胡风的批评观之前,对其文学观作以简述,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进一步发展的“深刻”.  相似文献   

3.
在胡风的全部论著中,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只有一篇,即写于1944年4月的《人生·文艺·文艺批评》。其余有关文学批评的观点和言论则散见于其论文及批评集的序、跋和后记当中,尽管文字数量不算丰富,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胡风对于文学批评的自我界定。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文坛,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浪潮滚滚袭来,现代传媒四通八达各显神通斩关夺隘,文学批评的传统阵地受到空前的挤压。于是乎,“批评缺席”、“批评媚俗”、“批评乏力”的责难声见诸媒体。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式微,似乎难以逆转。然而,读了李建平、黄伟林等8人合著的《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万家骥、赵金钟新著煌煌 41万言的《胡风评传》终于于 2 0 0 1年 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资深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涌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 ,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部《胡风评传》(以下称《评传》)。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 ,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也是为人们所严重误解的一生。能否写好他的一生的历史功过 ,对于为他做传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万家骥、赵金钟两位作者不辞辛苦 ,勇于“碰硬”,披霜戴露 ,历经五…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文艺副刊”对京派文学批评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京派文人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物质载体,展开文学批评活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批评观以及批评方法,并扩大了这一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和对胡风的政治清算有一个渐次升级的过程。其中,在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中,胡乔木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10月,胡乔木随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后逗留重庆,借批《论主观》来清除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1948年香港的《大众文艺丛刊》对胡风发起的公开批评,也得到了胡乔木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头两年,胡乔木多次奉命找胡风谈话,试图解决其思想问题,他还借舒芜发表自我检讨文章的契机,组织过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文章。《人民日报》转发了舒芜的自我检讨文章,胡乔木亲自加按语,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到“以胡风为首的一个文艺上的小集团”,事实上为后面的文艺批判定了基调;1954年之后的对胡风大批判过程中,胡风写给舒芜的私信被披露直接导致了胡风问题升级为“反党反革命”问题。这件事与胡乔木建议写胡风的宗派主义的文章有间接关系。但是,对于把胡风及与胡风问题有牵连的人定性为“胡风反党集团”,胡乔木是不赞成的,并在毛泽东面前替胡风作过申辩。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和评述了“五·四”前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两次转型发展的历程 ;建国后文学批评方法论演变为大一统的僵化的政治批评的教训 ;西方文艺思潮及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的影响。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文学批评中 ,要坚持继承传统 ,借鉴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从“五四”开始作为中国整个革命运动一部分的现代革命文学,可以清楚地看到《讲话》所明确规定的工农兵方向在文学史上所引起的传大变革,它促使我们的革命文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讲话》科学地、英明地总结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并从这个总结中找到了最明确的方向。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经典式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胡风文论与《文心雕龙》都受到传统整体思维的影响和制约,具体体现为创作论上的“天人合一”,作家论上的“内圣外王”和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上的“体用合一”。本文旨在厘清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同之处的复杂关系,证明现代文论与传统文论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批评功能的角度,考察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三种主要的文学批评形态。第一种是介入创作的批评,批评家用经验、智慧和热情拥抱作品,通过批评心得的诗意传达激活创作的灵性;它和创作一同前进,扶植文学新人的成长,推动文学流派的发展,体现了批评的“艺术关怀”;鲁迅、李健吾、胡风等人可视为其代表。第二种批评追求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它注重阐释作品中可能存在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意义,它为了拓展批评主体的知识领域,适应批评自我建设的需要,介绍使用西方各种批评方法,推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体现了批评的“学术关怀”;王国维、潘光旦、吴世昌等人是其代表。第三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批评,它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改良与革命年代发挥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作用,体现了批评的“社会关怀”;由于偏重于作品社会政治意义的引申发挥,批评很难在审美的层次上展开;钱杏屯阝、周扬等人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2.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当代电大》2004,(1):17-18
绪  论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时间)。开放性与整体性。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2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第一编 1 949—1 965年的中国文学1 194 9—196 5年文学运动概述3)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第一次文代会的全称和召开时间。被排除在大会外的主要作家。4 )文艺思想论争和文艺政策调整批判《红楼梦研究》和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原因。“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5 )“反右”运动以后的文艺低潮“反右”运动的…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庐隐论》、《冰心论》和《女作家丁玲》这三篇写于30年代的作家论,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检验,现在看来,他的基本观点还是正确的。茅盾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自己的文学批评,他不但准确地描述了三位女作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貌,而且深入地阐明了某些带规律性的文艺问题。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庐隐、冰心和丁玲这三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女作家的创作的成就和不足,了解“五四”新文学的某些特点,并且在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对我们也有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风骨论 ,有两种研究途径 :一是对风骨范畴的确切含义的探讨 ,二是对风骨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考察。在《文心雕龙》一书中 ,《程器》与《风骨》论世论文 ,一为社会批评一为文学批评 ,完整表达出作者贵器用、尚风骨的文学审美态度。刘勰的社会批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批评理论 ,可以说《程器》是社会批评中的风骨论 ,《风骨》则是文学批评中的程器说。由《程器》观《风骨》 ,涉及三个问题 :(1)文学批评是作者社会批评的行为方式 ,(2 )贵器用具体到文学准则即重风骨 ,(3)刘勰的文学观念体现了“尚北宗南”、重铸时代新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三十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毛主席早有定评:“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论断,一是肯定三十年代文艺运动有了大的发展,二是肯定它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战争,大方向是正确的。鲁迅也说过:“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惟一的文艺运动。因为这乃是荒野中的萌芽,除此以外,中国已经毫无其他文艺。”(《二心集·  相似文献   

18.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9.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杰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20.
胡风事件的举足轻重作用的三次论争,同时也构成了文学在40年代发生意识形态转折的三个关健环节,因此,胡风事件的历史根源也可以表述为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文学的意识形态转折以40年代初期的“民族形式问题”论争为发端,在与胡风论争的左翼主流派一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以《讲话》为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酝酿成熟的过程,这就自然决定了胡风与左翼同仁的思想分歧具有意识形态的严重性质;40年代中期的“主观”论争以胡风和“才子集团”共同发起重庆反教条主义运动为起点,他们的本意是响应延安整风,但由于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逻辑的错位,实际上变成了对《讲话》的不自觉冲撞,因而他们反而成为由胡乔木主持的、名至而实不宣的重庆整风的对象;1947、1948年的香港批判是将1945、1946年对胡风的缺席批判公开化,同时也是以《讲话》文艺模式全面改造和规范文艺运动的意识形态询唤的发出和示范,而胡风则以《论现实主义的路》这一答辩表明,意识形态对其的询唤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