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DTM(Digtial Terrain Models)的结构,并对TIN(Triangulation of Irregular Network)地形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IN地形数据的地形匹配跟踪算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常规DEM插值算法无法很好地表达断裂区域地形细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特征约束的高精度DEM插值算法。首先利用离散点构建无约束TIN,然后利用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地形断裂特征,并嵌入地形断裂线作为约束,构建约束TIN,在此基础上制作高精度DEM。最后,利用黄土高坡数据进行了DEM提取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较传统算法在地形细节的保留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曲面法向量是基于TIN完成数字地形解析分析的重要参考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TIN中的三角形形状与地形曲面姿态的关系问题,然后构建了以地形曲面形态的"相近相似"特征为基点的V-Rub法向量解算模型。实验结果显示,V-Rub模型解算法向量的精度高,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岸地形测量中以航空摄影的应用需求,纵使海岸地形的特点,分析了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问题和相应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基于水位观测及潮汐分析的海岸航空摄影理论构架,最后指出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是海洋测量与航空摄影测量新的结合点,并为海陆数据统一使用提供了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5.
LOD(Levels of Details,细节层次)是解决大规模地形实时渲染的一项关键技术。将LOD应用于三维数字地球中,针对LOD在实时地形绘制、纹理与高程数据映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采用数据分块、动态LOD技术、动态纹理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快速漫游,得到实时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范围虚拟场景几何建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景观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时空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ArcGIS生成的DEM数据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采用叠加影像和房屋生成大范围三维地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规模地形存在的数据量多、渲染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地形场景优化方法。对GeoMipMaps算法进行改进,利用地形分块技术进行视域剔除,减少地形块数量;同时,引入高度判断方法,保留地形块高度数据,在降低需要绘制三角形数量的同时保留较多的地形起伏细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形漫游的效率和可视化结果,实时生成大规模地形。  相似文献   

8.
OpenGL是当今业界最为广泛使用的三维图形技术标准.本文以模拟三维地形数据为基础,针对地理信息区域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探讨了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实现三维地形的模拟以及三维可视化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部分相关的实现代码.  相似文献   

9.
真实感三维地形已在现代军事领域中运用,具有可视化程度高,动态感强等优点。章应用开放式国际图形标准OpenGL,给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真实感三维地形的基本过程。这对三维地形的生成以及作战训练仿真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数字高程模型(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可用于流域数字地形分析,其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也可与其它专题数据叠加,用于与地形相关的分析应用.以陇南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时选择ArcGIS 10作为软件平台,利用陇南流域的DEM数据对地形地貌形态分析,提取了流域的河网,进行了流域剖面图、坡度、坡向和粗糙度图的绘制,研究为陇南嘉陵江流域提供基础性数字地形信息资料,为流域的综合管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操 《教育技术导刊》2010,9(4):179-180
系统采用三维图形开发工具OpenGL开发。分析了三维地形曲面的构造方法,给出了采用开发可视化系统的方法。所实现的程序是在VC++6.0平台基础上,基于DEM数据,利用OpenGL提供的相关功能函数,实现了真实感水下地形的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12.
一、通过地形剖面图分析,掌握地形骨架结构 多数同学对中国地形平面图结构掌握得很好,但对剖面图结构则掌握较差。例如,高考试题中考查过天山南北地形剖面图、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地形剖面图;模拟试题中考过南岭南北两侧地形剖面图等等。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DGPS RTK的基本原理和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流程,以实际大比例尺水下地形测量为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工程实测的过程,通过对实测数据成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平原地区的河网提取一直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系提取的难点。尝试利用主干河流修正不规则三角网(TIN),以提高DEM平原地区地形模拟的精度(基本方法为利用已存在的主干河流线,对其所经区域进行高程赋值,约束TIN的构建,然后进行DEM模拟),基于此进行平原区河网提取。实验表明,此种方法下,平原区提取的主干河流与实际河流有较大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以绵阳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移动窗口法和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分析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并与海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绵阳市中起伏度地形(200~500 m)占比最大,占研究区土地面积33.97%;小起伏度地形(70~200 m)次之,占26.83%;大起伏度地形(500~1 000 m)占18.32%;微起伏度地形(30~70 m)占15.46%;平坦地形(0~30 m)占5.38%、极大起伏度地形(>1 000m)占比最少,占0.4%.(2)地形起伏度对绵阳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影响强于海拔的影响;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且均呈显著负相关.(3)绵阳市地形起伏度不超过70 m的地区,聚集了26.67%的人口和35.41%的经济总量,但土地面积仅占2.74%,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平原、台地等地形起伏度较小地区聚集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ASTER GDEM 30m DEM为基础数据提取贵州省六盘水市地表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等地形特征要素,并结合特征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地貌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地区坡度在0°~88°范围内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5°~25;°南北坡坡向面积相差不多,分布相对均衡;中部地区地形起伏度较大,最大处达到922m,地形切割深度最大值为627m。上述结论为研究区的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生态保护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贵阳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并结合DEM派生的地形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不同高程和坡度下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并定量地分析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和耕地所占比例最大,林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各地类大都分布在海拔为1085-1285米和坡度为5°-15°区域.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江上游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对地形因子响应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基于MOD17A3HGF和DEM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法、相关系数法、空间统计法等方法,分析了涪江流域2000—20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涪江流域植被NPP呈现波动性、阶段性.流域NPP均值456.40~664.74 gC·m-2·a-1,增幅为8.25 gC·m-2·a-1,整体NPP水平在增加;(2)植被NPP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游区是植被NPP高生产力聚集区,下游区是植被NPP低生产力聚集区.(3)流域内植被NPP空间变化以增加区域为主,呈“中波动较多,高低波动较少”的特征,上游区波动程度小于中下游区.(4)年均植被NPP随海拔、地形起伏度、坡度、地表粗糙度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植被NPP对地形因子响应程度为:地形起伏度>坡度>海拔>地表粗糙度>坡向.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种已有的地表粗糙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基于空间向量的地表粗糙度的计算方法,缩小了地表粗糙度的范围并给出了参考范围的划分.结果表明,地表起伏越大,地表粗糙度也就越大,为地形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90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以ArcGIS和Geo_Da软件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均值变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计算最佳统计单元,提取地形起伏度,并探讨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金沙江流域地形起伏度大致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分布规律,且地形起伏度与海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整体上,地形起伏度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关系,且呈显著的集聚特征,但这种关系也因地而异,会东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形起伏度虽然较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五华区、楚雄市等地形起伏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色达县、康定市等地形起伏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