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任性行为,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孩子任性时,如果家长大声呵斥,或是迁就哄骗都往往无济干事。此时,进行“冷处理”较为有效。记得女儿四岁那年,因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未得满足,她大发脾气,那哭声似乎在向我们示威。我和先生态度一致,决心要帮她克服这个毛病。我们各干自己  相似文献   

2.
潘巍巍 《教师》2014,(10):15-15
发脾气是愤怒的表现,对于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3~6岁正处于第一生理反抗期的幼儿,最喜欢用发脾气的办法来表示独立愿望和反抗意识。暑期家访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家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为什么会像小炮弹一样一点就爆?是什么让孩子变成"小愤青"?笔者就幼儿爱发脾气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伺机报复。这样的坏习惯当然要及早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任性,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多数孩子只是  相似文献   

4.
孩子任性、乱发脾气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束手无策.如果听之任之,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这些问题可能会更加棘手.孩子任性,父母该怎么办呢? 对策1读懂孩子 案例:双休日,我领着3岁的女儿逛商场.因为很久没去商场了,所以我兴致正高.女儿却总是发脾气,还老是让我抱.我一边哄,一边劝,怎么也不管用.就在我蹲下来抱女儿往外走的瞬间,才恍然...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大,任性难管。实际上,孩子可能遇到了问题,家长没有意识到,而孩子又不明白该怎样解决和表达,于是就通过发脾气来发泄。久而久之,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下面这个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咨询员的分析会对家长有所启发。A-您好,这里是孙老师热线。B-我的小孩在家脾气特别大。A-你家小孩几岁了?是男孩还是女孩?B-7岁,上二年级,是个女孩。A-她脾气大主要有什么表现呢?举个例子说说看,她怎么表现她生气,在什么情况下生气?B-稍有些不顺心的事她就生气,比如上学吧,她爱磨蹭,时间不够…  相似文献   

6.
1.坚持就是胜利 父母的思想要先行,孩子任性、发脾气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孩子,不要怪罪孩子。需知:孩子哭1个小时,是因为你把他要的东西在1小时零1分钟给他了;孩子哭2小时,是因为你把他要的东西在  相似文献   

7.
闲时,读到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马上分享给我们班的家长:父母应该注意,不要对小孩儿发脾气,生气上火.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慢慢就变成了孩子实在的头痛病,做父母的年龄大了也会下肢腿脚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的性灵也被牢牢地禁锢和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  相似文献   

8.
万吉 《教育导刊》2006,(3):63-63
新西兰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做事做人要有规矩新西兰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较守规矩。他们都知道,不可与家长无理取闹、发脾气、耍赖,不能顶撞老师和长辈。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道理,也会很有分寸很有礼貌地与家长和老师申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如果哪个孩子不懂规矩,对着家长、老师大吵大闹发脾气,那么他(她)就会面临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威胁。因为,所有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不懂规矩的孩子玩,所有的孩子也不愿与那些没教养的孩子为伍。新西兰的孩子也爱看电视,但有一条规矩:每天晚上9点…  相似文献   

9.
哭闹、发脾气是儿童一种消极情绪的表达方式。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家长最常用的手段或是叱责打骂——不许哭!或是哄劝迁就——别哭别哭!岂不知,正是在“别哭别哭”的哄劝声中,使孩子学会以哭闹作“资本”要挟家长,从而也就促成了任性不自制的不良个性习惯。要知道,“不许哭”的叱责并不正确,结果要么是压而不服,要么是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11.
一、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二、不能对孩子失信或撒谎,说话要算数。三、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不可相互责怪。父母对孩子要关心,关系应亲密无间。;孩子的小朋友作客时,应表示真心欢迎。、时孩子不能忽冷忽热,更不该发脾气。  相似文献   

12.
元旦前夕,小一班的家长和老师聚集一堂,就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沈杭凯老师:孩子在2~4岁期间,一般会有一个“反抗期”。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一些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表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具体表现为大声哭闹,不听话,非常粘人,一定要买某一样东西,不肯睡觉,等等。这些任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反抗行为。各位家长,当你的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3.
家长陪读ABC     
家长陪读,只要条件允许,方法得当,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是有好处的,现提出以下几点陪读意见,供家长们参考。一、要耐心,不要急躁。有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训斥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些做法,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使孩子厌烦学习。孩子掌握  相似文献   

14.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非常任性,常常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后院的围墙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发了37次脾气,于是就钉下了37根钉子。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男孩发觉控制发脾气要比钉钉子容易些,所以他发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减少了。终于有一天,男孩能够控制情绪,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过了很多天,男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  相似文献   

15.
杨清 《辽宁教育》2013,(2X):20-20
<正>问题:我是一名高中生家长,注意到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建议不要过多宣扬高考状元,不要炒作高考状元。可是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可以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激励,也可以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请问,为什么要减少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呢?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近几年来,教育部一直要求对"状元榜"进行冷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任性是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是非观念模糊,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他人一旦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则哭闹不止,大发脾气。对此,许多家长大伤脑筋,却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那么,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家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的时候,当今独生子女的任性更厉害。看着一个个小倔脾气,爱子心切的父母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百依百顺,要么对孩子软硬兼施,可不管怎样,孩子不仅"本性难移",还常常"得寸进尺",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其实,只要弄清楚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就能轻松应对孩子的任性。  相似文献   

18.
陈卉 《宁夏教育》2009,(2):78-78
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打骂都没用。其实孩子的拗脾气往往是大人给惯出来的,孩子的坏习惯也是由于家长有意或无意的奖励而逐渐稳固下来的。家长在目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乱用奖励和惩罚,否则奖惩不当,对孩子有害无益。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她的儿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知该怎么管教他。其实,要想让孩子变得有涵养而不粗暴,首先要弄清楚原因。小孩子之所以容易发脾气,是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易外露,受挫时,容易被激怒。孩子太小,不知该怎么办,只有通过发脾气才可以发泄出来。孩子发脾气时很可怕,好像着魔似的,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内心被怒火所控制,感到害怕,痛苦,但是自己控制不了。其次,采取可行的方法防范孩子发脾气。既然挫折常常是引起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父母应让孩子所受的挫折在能容忍的限度之内。不要过分地规定孩子做什么事,也不能过分地强迫…  相似文献   

20.
孩子发脾气,是父母在家庭中最常见、又最感束手无策的事情。孩子发脾气通常是无理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为了提出“抗议”或者“逼迫”父母“让步”,他们便哭闹不休,甚至赖地。此时父母静待便是一种办法。静待,即是父母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静静坐在一边,等待孩子“冷静”下来,脾气自行消失,然后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