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双语”教育历史悠久.我省的“双语”主要指藏语和汉语.三江源学校是2010年刚刚建立的第一所省属民族寄宿制中学.由于生源来自全省六州农牧区,学情十分复杂,学生年龄、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很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异地办学的民族寄宿制学校“双语”教育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对民族学生教授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化隆民族中学坐落在地处黄河北岸的阴山脚下,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寄宿制“双语完全中学”,肩负着全县19个乡镇的“双语”教学任务。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1359人,其中藏族学生1350人。多年来,民族中学的教师耕耘在民族团结教育的百花园,构建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特色的窗口学校。  相似文献   

3.
“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我省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一大批工程项日的实施,使我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夯实了全省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吉林省结合民族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民族寄宿制学校,采取一系列倾斜政策,强化学生宿舍和食堂的管理,确保寄宿制质量。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建立寄宿制新模式,实现寄宿制形式多元化。目前,全省民族寄宿制学校有125所,占全省民族学校总数的52%,住宿学生数占民族学生总数的22%。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我省民族教育有效的办学形式,成为民族教育的生力军。一、调整民族中小学布局,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民族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是,由于大量农村朝鲜族人口向城市流动,加上朝鲜族出生率逐年下降,导…  相似文献   

5.
“看了边远区乡的寄宿制学校,我们真正理解了让每一名学龄儿童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全部含义……四川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的思路、作法和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学生适应与寄宿的关系;二是寄宿制学校中的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适应与发展。农村社会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寄宿制学校在学生适应问题上的劣势,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了着力补上寄宿制学校道德教育的短板,夯实义务教育根基,应着力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命韧性,挖掘其生命的力量,培养“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着力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黔南民族寄宿制学生与同龄城市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分析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分析和掌握少数民族寄宿制学生体质状况规律和特点,从“健康第一”的角度,为办好民族寄宿制学校提出可供参考性建议。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族农村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可以整合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分析,作者提出了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理布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等措施,用以促进提高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金德 《青海教育》2014,(12):48-48
随着我省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完成,除西宁、海东和州县所在地部分学校外,广大农牧区中小学全部成为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在校的生活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做好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健康、愉悦、和谐的校园环境里生活、成长,是校长应尽的责任。总结近十年的校长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应积极引导生活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用“六个相结合”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叶耀光 《生活教育》2014,(24):11-13
在我省教育创强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寄宿制学校,虽然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却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作为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重要工作加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实际的路子,突破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少数民族聚居的特殊情况,凉山州寄宿制教育起步较早。2003年6月,州人民政府就颁布实施了《凉山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促进了民族寄宿制学校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办学,各县市、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2004年,全国、全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凉山召开,肯定了凉山州在民族寄宿制学校办学、管理和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关注寄宿制学生,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陆靖 《贵州教育》2012,(12):18-19,31
寄宿制学校建好,不等于就能留住学生。因为当今家长更关注的是学校能否让孩子真正受到好的教育,能否让孩子安心“上好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省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大力实施,寄宿制学校在各地兴办起来,特别是甘南州等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这也给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学生安全问题带来了挑战。以甘南州为例,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483所,在校生118869人,而寄宿制学校就有146所,寄宿生  相似文献   

18.
中央日前下达新疆双语教学建设项目资金2.371亿元,用于新疆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和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这两个专项分别是“2014年新疆专项——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新疆专项——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两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4770万元和1.894亿元。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沭阳县胡集镇中心小学是较早创办的寄宿制学校之一,在寄宿制管理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逐步摸索出一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方法,本文从寄宿制学校与寄宿学生、养成教育成为寄宿制学校的必然选择、养成教育措施、实施养成教育的体会,四个方面详尽而全面地论述了养成教育对寄宿制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0.
从总体上看,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学生与后勤人员的冲突四个维度上,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生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最多,而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最少。通过性别、年级、民族因素对农村寄宿初中生冲突影响显著性分析表明,性别因素在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影响;年级因素对"学生与学生冲突"和"学生与后勤人员冲突"有显著影响;民族因素在四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影响。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冲突管理,应采取如下对策:(1)建立新型组织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2)科学辨识冲突发展过程,创建全面的冲突管理机制;(3)注重心理辅导,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