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纵向综合与应用、理解能力的考查 1.考题体现出由横向综合向纵向综合发展的特点。2002年高考文综题涉及历史学科知识的试题均是以纵向综合的形式出现的。如15-18题(考查唐朝至清朝再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贸易问题)、21-22题(两次世界大战问题)、23-26题(三次科技革命问题)、37题(关于旅顺、大连问题的由来、演变过程)、39题(《清明上河图》题关于“东京城商业由盛到衰的过程及原因”)、40题(西汉和唐朝保护“丝绸之路”的问题)等。从中可以看出,对知识点问纵向关系的考查将成为命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唐朝历史是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问答题命题的一方热土。1992年第48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娲》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杨贵妃足已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此题着重考查学生历史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96年第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该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1999年第41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朝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此题着…  相似文献   

3.
一、试题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学科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 ,检查学生思维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现实性。不读书不行 ,死读书也不行。几道选择题跨度很大 ,A卷1 3~ 1 7题即中国教育题 ,从宋朝至今天 ,时间跨度1 0 0 0多年 ;A卷 1 8~ 2 2题即中国改革题 ,从战国至改革开放初期 ,时间跨度二千三四百年 ;A卷 2 6~ 2 9题即“门户开放”政策与中美关系题 ,时间跨度也有 1 0 0多年。 3 8题考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跨度一百几十年 ;4 1题考非洲殖民地历史变化过程 ,从 1 7世纪到 2 0世纪 60年代 ,时间跨度 2~ 3个世纪。这种大跨度式、纵向联系式、系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有很多“新”题。这些“新”题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2)实验探究题型(考查知识与技能,“渗透考查”“过程与方法”);(3)信息迁移与推论计算;(4)学科综合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完形填空(Cloze)是让一篇意思连贯的短文中的某些词(或短语)空着,然后在短文后面给出四个选项,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完形填空”(Cloze)不同于单一语法型的“选择填空”题,而是一种考查词汇、语法与阅读理解等多种内容的综合填空题。所以,“完形填空”题是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相似文献   

6.
圆锥曲线关于直线的点对称问题西安公路交大附中王淑琛“若圆锥曲线C上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两点,求动直线(或动曲线)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此类问题在一些高考复习资料中经常见到.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此类间题中的直线(或曲线)在动,曲线...  相似文献   

7.
在历届“希望杯”中有不少关于三次问题的试题和培训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特殊的三次方程、三次不等式或三次函数的综合能力,处理三次问题的基本方法是降次化归.  相似文献   

8.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关于“概率”的考查编制了一大一小两道题,原题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凸现主干,注重基础 试卷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宁夏2009年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命题,注重主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展现综合性特点,试题不偏不怪,不回避重点。试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1-2题),地球运动意义(3~4题),西欧、东非、南极地理特征(7-9和5题),农业区位因素(7~9题),工业区位因素(36题),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主干知识(1-2题和9-11题及37题)。这些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地理基本原理、规律、方法的应用,充满时代气息,展现学科价值,充分体现“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
于学坤 《中学物理》2011,(10):53-54
2011年广东高考题的35题,这是一道关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电场、磁场)中运动,此题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部分的考查,对我们今后在此类问题的教学与复习中都有着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中考结果的抽样分析表明,对于基础题和中档题,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但对于高档的综合题,特别是压轴题,考生的得分率却很低.这说明考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训练和提高.一般来说,数学综合题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它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既有纵向知识的结合,又有横向知识的联系.从而在较为广泛的范围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和掌握的牢固程度;(2)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的数学方法较多.从而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的灵活程度;(3)…  相似文献   

13.
一、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与现实问题,生活味浓 1.以社会热点问题切入。如第18题考查平津战役——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19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卅009年新疆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第23题考查1990年世界杯——2010年6~7月南非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第39题第(1)问考查工业革命后英国煤炭的需求增长原因——2009年丹麦世界环境大会引发“低碳”热;第40题第(1)问考查张仲景从医的背景——“防灾救灾关注民生”是当前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4.
陈式龙 《广西教育》2007,(9B):21-22
这两道题目都直接考查语法知识的运用。第3题病句题B、C项分别考查词语搭配和语序的有关知识。B项“意识”与“提高”搭配不当,“意识”可以“增强”。C项涉及多项状语的排列问题。时间状语应该往前放。多项状语排序的一般顺序(由距离中心词远到近排列)是:条件(方式)、时间、处所、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对象。“每年”是时间状语,“10%”表示程度,“缩减”是情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第五大题(语言综合运用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共2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以“招聘启事“‘前言”等实用性强的或新型的文体作题材,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下面对两小题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导数”是现行教材的新增内容。在近二年的高考(新课程卷)都命制了一道解答题,它一是考查导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突出考查导数的工具性,常与函数的单调性、最(极)值等问题一起综合考查。下面介绍其题型和求解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杰 《物理教师》2001,22(9):48-48,F003
纵观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重点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下几个特点更为鲜明: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6题、第19题;第二,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交叉和综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第26题、第30题;第三,紧密联系科研成果的“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第31题.因此,在“理科综合”及今后“大综合”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考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本文仅以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试题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第四大题(物理知识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3个题都是从身边寻找的素材.特别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套试题反映了课改实验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最后5个题,即30、31、32、33、34题都是原创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卷第22题(压轴题)以考生十分熟悉的弹簧为依托,设置一个系统包含三个物体,其物理过程复杂,图景“模糊”,条件隐蔽,是一道既考查知识-力学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又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更突出了对物理过程的考查,是一道能拉开档次的好题.解答时,考生必须首先弄清整个过程的物理图景,针对不同的物体(或系统),分析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再确定其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遗憾的是许多考生不重视物理过程分析,“东一榔头西一棒”,耽误时间,最后随便套用定律列几个方程.因此,…  相似文献   

20.
王淼生 《数学教学》2014,(12):38-40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赏析每年的高考试题成为一线教师常态的必修课.“关注交汇、注重探究、规避模式、强调应用、凸显理念”的高考命题风格日趋成熟,在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及基本方法的考查,突出考查推理思维能力;考查对数学问题本质认识的深刻程度;考查利用数学思想寻求解题方法的素养;考查面对新情景、新问题时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意识;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对2014年全国高考福建卷理科第21题(3)(以下简称题1)情有独钟,以下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