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兴建大学城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然而,大学城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误区,如工具主义理念的扩张、大学职能重心的偏移、大学精神的缺失等。为防止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偏移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城发展的规律,克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误区,合理定位大学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998年算起,我国兴建大学城也就四、五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在建的和已建的大学城就有30多座。这些大学城大都是拥有大片土地,斥入巨资而兴建起来的具有一流设施的大学“新城”。大学城内通常聚集有多所高校,故而理当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兴建大学城的重要意义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大学城建设的做法,阐述了大学城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连云港市大学城建设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高校、地方、市场和教改方面分析各地建大学城的动因,比较拟建的泉州大学城的兴建动因,提出了目前拟建泉州大学城的动因暂不足;对拟建的泉州大学城的模式和投入的建设资金进行研究,认为拟建的泉州大学城的投资模式不适宜目前高等教育的理念;从拟建的泉州大学城的规划生源规模研究,认为泉州大学城的生源规模虚拟成份多。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优化异地合作办学模式建好珠海校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大学于1999年底创办了以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办学为模式的珠海校区。珠海校区率先在国内改革办学机制 ,开辟了一条名校与地方政府成功合作的新路。“中大———珠海模式”被誉为中国高校异地合作办学的典范 ,它充分发挥了名牌大学和经济特区的两个品牌效应 ,也为中山大学在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办学空间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一、树立现代大学理念 ,找准定位 ,办出特色大学的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 ,其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革命性、科学性和开放性。以珠…  相似文献   

6.
呼唤大学城大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兴起一股大学城热,一些经济发达省市纷纷建立或筹建大学城或研究生城。但是以政府政策和行政行为为主的人为建构模式,从本质上不同于西方自然生成型。我国大学城从根本上说只是完成了大学的城市化,而忽略了大学城的大学化。大学的实质决定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城市化的大学,更是文化型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相率兴起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兴城市,并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大学城模式。国内大学城的建设较之国外虽晚了近约四十年,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后发展势头日炽。大学城的诞生,既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化品位,强化了城市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并构成了独具特质的新的城市发展走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许多地方都建立起大学城,以适应扩招的需要。然而,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的大学城办学模式是否适应研究生的培养,值得我们商榷。首先,从管理角度出发。大学城模式是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整体来实施,容易忽视这两种教育在本质上的不同。大学城中,本科学生在规模上占有绝对优势,因而在实际管理中,易于用本科生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城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现有大学相比,在配置教育资源、筹集社会资金、促进区域经济化发展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大学城的分布、管理机制的创建及入驻高校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城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现有大学相比,在配置教育资源、筹集社会资金、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大学城的分布、管理机制的创建及入驻高校的选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当前“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现代”精神,“现代大学制度”应当特指在大学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础上的“现代制度”,以区别于常规的大学制度变革问题。这样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有助于规范学术用语、明确学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大批一流私立大学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相继被国立化,由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这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独特的现象。东北大学于1937年初开始实质的国立化进程,过程颇多曲折,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拟考察这段特殊的历史,以恢复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放大学转型试点已逾10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未摆脱"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困局.为了探讨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文章对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劣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关键在于对"新型高等学校"的性质和定位认识不清,对"互联网+大学"的本质理解不透,导致转型改革不到位.网络时代知识和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人学习者的真正需求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提高网络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得到支持、帮助和指导.开放大学必须找准自身定位,与普通高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错位发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学".应突破以学科和专业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路,由学历教育进一步向非学历终身教育转型.可借鉴旅行社、社交网站的经验和模式,针对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开展项目式学习、淘宝式学习、书院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活动;树立"质量即满足需要"的新质量观,开展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学术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与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4.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校”和“依德治校”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 入手,提出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差生”现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阐述了这一现象的影响 ,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并对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教学中心地位、专业教育及素质教育状况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传统和大学教育理念是"大学精神"的两个意义层面,它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建构生成的关系。在大学精神再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整合、传承、创新大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立合理有效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创建一门极富解释力和指导性的“高等学校学”,以发挥对高等学校办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创建“高等学校学”,首先要确定“高等学校学”的研究对象,其次要有组织和获得“高等学校学”知识和理论的方法,再次要明确“高等学校学”的学科定位。在此基础上,以“高等学校学”若干最基本的范畴为出发点,引申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逻辑严密的“高等学校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一种立足于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实践,张扬并涵养着时代精神的高层次的精神理念与境界。地方高校大学精神的建树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通过卓越的教育服务凸现和彰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服务意识、人才培养意识和素质教育意识,这是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建树和高扬大学精神的根本任务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于大学校长角色的期望非常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大学校长看作是圣人,看作一个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能力上都要比普通人高许多的完美角色。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要成为一名理想的大学校长,必须具备多种个人品质。但是,大学校长不是神,首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在要求他们具备优秀素质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大学校长走下神坛,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和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