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英 《新闻导刊》2007,(2):26-27
我跑新闻已经有7年,从最初的打街跑社会新闻,到现在跑时政新闻,跑过教育、气象、人大、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多个领域,现在回想起来,是当初打街跑社会新闻,奠定了后来我跑所有新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2010年9月份正式进入张刚工作室工作至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出校门、不知深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社区记者. 刚进入张刚工作室从事杜区工作时,我不知道社区新闻该怎么跑,张刚主任告诉我一句话:有事没事,你多和老百姓聊聊,自然就知道社区应该怎么跑了.但是说实话,跑社区新闻,采访的大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新闻不如同事做出来的劲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这不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在都市类报纸跑过突发,也跑过星光灿烂的电影线。2011年夏天,我走进《广州日报》政文部,主跟公安线,跑起了那些令很多女生听起来心惊胆战的硬新闻。六年的新闻专业教育让我对新闻叙事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我曾羡慕那些多得如太  相似文献   

4.
1934年,溧阳的中共党团组织遭到国民党破坏,我不得不逃亡到上海.由于某种机缘我遇到了当时在左联工作的路丁,他也是溧阳人.他要我到左联法南区办的女工夜校去教书,还到八字桥美亚绸厂的女工家去教识字.不久我就和路丁同住在一个小小的亭子间里,那时路丁白天在浦东电气公司当职员,跑工作都是在夜里.为了节省车资,天刚黎明就出门跑十几里路赶到十六铺码头,再乘小舢舨渡江到浦东.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小学教师的工作,路丁就辞了职,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在左联的工作上.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7月正式进报社,至今已经快两年了.回首两年记者生涯,我总结出一句话:只有小记者,没有小岗位. 两年来,我干过娱记,也跑过社区.最近,又来到生活日报最年轻的一个部门--经济新闻部.两年时间,三个部门,多个报道领域,这样的经历在年轻记者中恐怕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我2004年6月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了生活频道,和很多地方系列台同行一样,我的采访阵地主要在社区.于是,不管是桑拿天还是下雨天,我都骑着辆二手自行车满石家庄大街小巷的跑.一个夏天过去了,我晒得黑红黑红的,从在北国门口都转向的外地女孩变成了骑到振头都不用问路的本地人.不过,相比认路的本事,我的心里却开始迷茫.因为大学里老师说,记者是"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我是深信不疑.可是,我现在这样,每天不是报道"哪的水管跑了水,就是谁家猫上树,或者是谁家丢东西了"我这还算记者吗?尤其是看到同班同学,在新闻频道,每天采访的不是人大代表就是新闻发布会,我更是特别失落.  相似文献   

7.
敌人打过来了.王爷问师爷:“咋办?”师爷道:“王爷啊,大势所趋,大势所趋,江山难保啊!” 王爷:“我问你我该怎么办,跑还是留,跑怎么跑,留怎么留!” 师爷道:“王爷啊,我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咱打不过人家,这是趋势啊!” ——这样的师爷,留着有用吗?老高若是这王爷,要么拿自己的脑袋撞豆腐,要么拿师爷的脑袋撞墙.  相似文献   

8.
2007 年10月下旬,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七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上,最后半天的分场讨论热烈而活跃,我却怎么都兴奋不起来.近一年来,主编陈贤茂教授体谅我这个常务副主编初入该领域,不熟悉业务,就主动负责编务,让我跑跑龙套,做些其他行政事务.  相似文献   

9.
周国芳 《青年记者》2016,(13):43-44
2月28日,作为齐鲁晚报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团队的一员,我第一个到达北京.去梅地亚中心拿会议请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培训,虽然距离两会开幕还有几日,但那时的我们早已进入媒体人的“两会时间”. 今年是我入职齐鲁晚报的第二年,很幸运,我参与了两次全国两会报道.与前辈们比,我是个初出茅庐的新闻“菜鸟”.2015年3月,我清楚地记得,一通电话打来:“明天晚上来北京,跑政协,没有证.”  相似文献   

10.
初搞新闻报道,总闷在报道组读报纸、看材料,依葫芦画瓢,虽挤“牙膏”似地写出一大摞稿子.却无一篇见报。后经新闻干事“点拨”:搞新闻,无捷径,唯有勤“跑”,方能捞到鲜活的“干货”。我视报道干事的话为引路灯。将“跑”刻进心中,并用”腿勤手不懒”的写作态度,激励自己,锤炼“跑”功。上“跑”司政后技,下“跑”营连班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追寻官兵训练、生活、学习第一线,哪儿有新闻我便往哪J[‘“跑”。“跑”的多了,跟连队干部战士自然就熟了,渐渐地,他们也主动向我提供新闻线索。1996年冬季的一天,屋外…  相似文献   

11.
刘彤 《青年记者》2012,(7):27-29
我的新闻从业经历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1997年调到电台工作开始的前十年都是在广阔的山乡田野度过的,最近六年则专门从事社区报道,16年的新闻从业经历始终都是沉在最基层. 跑农村,我能沉下去倾听普通农民的呼声被称做“农民的嘴儿”走社区,我把名片发给了一个个社区居民,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成为“社区的腿儿”.  相似文献   

12.
昨天看2009年时的照片,发现那时候真瘦。我感叹说,我要减肥啊。于是长河说,我们跑步去吧!他定了45分钟的时间,我跑出去10分钟就不行了,停下来气喘吁吁地走。长河恨铁不成钢,说:跑!给我跑!一巴掌一巴掌地在背后推我。于是很多人诧异地看着,后海边上,一个长相很有喜感的光头男子,骂骂咧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都市类媒体新闻的同质化越来越高,尤其是时政新闻.如何拿到独家新闻,如何在拿不到独家新闻的时候做出深度来,是记者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从事时政报道近8年时间,几乎跑过所有的时政部门,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每月初上,我就天天朝邮电所跑,打听陕西《新闻知识》寄来没有。前年,初学写稿,写了10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单位同事给我编了个歇后语:“张记者,不简单,一年写稿百十篇,一分稿费没见到”.我也哀叹自己不是这块料。  相似文献   

15.
白皓 《青年记者》2017,(10):38-39
从2013年第一次跑全国两会到今年全国两会,我的名称渐渐从“本报记者”变成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过去我手里拿着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现在还多了直播机、三脚架、麦克风等新设备.称呼上和物理上的变化背后,是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传播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层不仅有新闻,而且有好新闻!这是六访黎明村给我的启示. 说到“走基层”,有些记者总认为基层没有什么可写的,担心到了基层抓不到新闻,白白跑一趟.也许,我的一段采访经历可以给同行一点启发.自1998年至2011年,我先后6次采访毛乌素沙漠边缘一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荒村——宁夏盐池县黎明村.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竟成为我的“新闻富矿”:我不仅写出了十几篇、几万字的稿件,而且先后获得了9个奖项!  相似文献   

17.
我原来是上海国棉六厂细纱问工人,现在在劳动报社工会生活祖做记者.我今年30岁,在国棉六厂做过11年工,在劳动报巳工作3年.解放后我做工会小组长、车间工会主席.1952年我参加上海工人政治学校第一期学习,在结业时,劳动报发展我做报社的通讯员.开始,做通讯员不会写稿子(解放前我家里贫穷,从小只进学堂讲过三年寒学),因为缺少文化.但是,劳动报对通讯员工作做得很好:报社里搞群众工作的同志,交我任务,要我反映情况;跑访织厂的记者同志和我挂钩联系.他们知道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休息.我休息辰光他们就来找我谈,征求对报纸的意见和群众反映,了解生产上有些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读书琐记     
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奶奶说,爱跑爱跳的我,只要有书看,就会很安静,坐在那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得很入神.  相似文献   

19.
读书琐记     
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奶奶说,爱跑爱跳的我,只要有书看,就会很安静,坐在那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得很入神.  相似文献   

20.
赵金 《青年记者》2002,(11):54-56
主持人的话:最近一位做跑口记者的朋友向我诉苦,由于写了几篇所跑“口”单位的批评文章,被该“口”的诸单位联合封杀,不再提供新闻线索,导致新闻漏报,完不成任务.遭到“老板”警告。而有些吃著,用着,拿着所跑单位福利,写着官样文章的记者却“名利双收”,还时不时拿回大红的表扬信,这令他愤怒不已: “跑口简直就像新闻垄断.这简直是滋生新闻腐败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