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香港回归祖后,法定语事务署为使公务员更好地直接运用中撰写公,编纂了《政府公写作手册》一书。本除对《政府公写作手册》的基本内容、实际运用效果作简明介绍外,还对其编纂的特点、作用作得当的评述,旨在提醒内在有关部门如何改变目前基层公写作领域中各师各法的不规范、不统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公写作思维类型是理性思维提出疑问,通过对公实例分析,阐述了公写作主体在公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没有固定停留在某一思维认识阶段,也没有截然独立的思维类型;紧扣着公正的三要素展开深入论论,得出了公写作的思维,是一个各种思维认识阶段相互联系和变动过程,公写作的思维类型没有单纯的、独立的思维类型,经常是几种思维类型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交叉和有所渗透来推动公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用学创作领域中的朴素自然的美学要求来指导公写作和研究,其结论是:朴素自然对于公,从写作态度到写作的内容和格式,都以反矫饰、写真切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公写作教学中,范分析起着促使写作知识向写作技能转化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公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公范分析要由浅入深,要抓准公与其他体的比较点,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5.
公的行目的因为具有内含性,故而常为人们所忽略。事实上,行目的对公的撰写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像准绳一样制约着公写作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只有充分把握住行目的,公才能写得有的放矢,其影响客观实际的社会功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行目的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它成为公主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略论公文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的结构有公的外部格式和内部组织两部分。公的结构的外部格式已法定,格式相对固定。公的内容是由“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样做”三方面性质类型的材料构成的;公内容的结构思路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并由此组成了公三部分内容;公三部分内容之间的过渡和照应,一般是由标志性的惯用语词或句式瓴起开头、启开下、衔接上,使公成为连贯紧密的有机整体。公的结构模式是长期公写作实践的结晶,反映公务活动处理的规律,它保证了公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了公的重要工具性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公写作中,请示与报告混淆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现今写作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本对这两种实用公体作了比较与分析,并从写作学的角度,对这两种体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实践中应重视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掌握公的法定权威性,选材真实性,主题鲜明性,格式规范性,用语严肃性,作、读特定性,效用时限性等属性,是提高公处理质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管理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它由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工具三大要素构成。而公写作作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自然就成了构成管理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并对管理生产力的发挥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公发字号实际编制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病误现象,应该引起广大公制作的注意并加以避免,才能使我国行政机关公写作与处理工作愈加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东晋以降,文风浮华,内容空洞,“损本逐末”。隋初,治书侍御史李谔提请文帝杨坚用行政手段端正公文文。本文以其《上书正文体》为研究对象,从文种学角度出发,探索“上书”的历史渊源与向“奏”文种转化;分析后世沿用残留状态的上书之原因,印证该实例处的文种演化阶段。从文体写作的角度出发:分析该文所崇尚的“儒素”之内涵,是强调公文以实用为本。“儒”指内容实在,“素”之指文字朴实。与文艺作品基本出发点,以意境为统率,情趣为根本,欣赏为目的,明显有异。进而分析李谔的主张在公文写作指导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谈行政公文写作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行政管理极其重要,可是当前行政公文写作的状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给管理工作也带来许多不便.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为行政公文两个大的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同时对如何规范行政公文写作,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庆元条法事类》是南宋综合性的法规汇编,由时任宰相的临海人谢深甫提举编撰。所收内容按事分类,每类之下按敕、令、格、式、随敕申明排序。《庆元条法事类》收录125个式,这些作为公文范本的式包含了20个文种,不仅在当时的公文写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在今天还有校勘、训诂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务文书写作中,撰稿人个性的抑制是无条件的,张扬是有条件的.撰拟公文,必须忠实于机关发文意图,遵循公文写作规范,贴近接受心理结构.但发挥撰文主观能动性,适度张扬个性风格,对提高公文撰拟质量与效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古代公文中情感存在的原因:人治替代法治的治国传统、文学与非文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公文作者的学者化和文人化;同时根据情感内容、表达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对古代公文中的情感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机关公文中行文时机涉及到公文的运作是否有效。本文针对现行公文运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理解进行分析,以报告文种为范例规范对行文时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主题词是公文的一项格式内容,它随着公文处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而产生。国务院1994年6月修订并发布使用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有主题词715个,为公文主题词的标注规定了统一的用词规范,它对公文的写作、阅读,标引、存储、检索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主题词、主题词表、主题词标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在公文写作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并没得到普遍重视。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影响了公文的写作质量和自身严肃性。本文通过对“引用”这一修辞方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方法、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的阐述。使人们进一步掌握它在公文写作中正确用法。以期提高我们的公文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公文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 ,具有法定的效力。正确选择公文文种 ,是准确传达发文者意图 ,发挥公文的社会管理效能和法定权威性的关键所在。公文文种自身存在着边缘性特点 ,在使用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交叉、重叠现象。在实际工作中 ,应严格遵循公文的行文规则 ,并根据具体文种的性质、作用和写作要求 ,正确选择文种 ,进行公文制作 ,避免公文文种使用的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20.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