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迅与柏杨是我国现代和当代探讨“国民性”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他们的经历、思想与著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正气与精神,这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转折中最宝贵的精神。改革国民性,去除劣根性,这是一项紧迫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学巨匠鲁迅的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 大量使用转折复句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崔铁成1991),表转折的词在<鲁迅全集>出现次数分别为:"但"8848次、"却"4257次、"然而"2158次、"不过"2008次、"可是"440次.这里,我们将对鲁迅作品中转折复句的使用情况作一个分类,并分析它们的运用对鲁迅作品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4.
鲁迅"立人"思想是理解鲁迅价值的核心。而"立人思想"的确立在其一生的思想形成与实践中是动态的,是鲁迅接受域外思想与自身对时代的实感而生成发展的,也是与时代不断契合的转换过程。在各个阶段中,追求个体的精神独立与自由,强调主体性思想是其最初的原点。立人思想发展过程无不贯穿着对精神的重视,理解这个原点对全面理解鲁迅传统的精神资源无疑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前期思想是当前研究鲁迅思想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它关系列我们正确理解鲁迅怎样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正确评价资产阶级思想武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正确理解鲁迅作品和学习鲁迅精神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机会主义路线头子瞿秋白的所谓“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把前期的鲁迅说成是资产阶级进化论者的谬论,曾对鲁迅研究工作起了广泛的恶劣的影响。“四人帮”的吹鼓手、阶级异己分子姚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迅接受了西方科学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主义的思潮,并以近代西方文化为参照来反叛传统,摧毁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在接受与反叛的整个过程中,鲁迅始终处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当中,在矛盾中他进行着痛苦地审视、反省与选择,这一过程使鲁迅在思想文化观念上完成了现代性质的转变,建立了全新的现代的文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与自我审视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思想中理性主义和自我审视精神的源起,及该精神在鲁迅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科书各册均有鲁迅先生文学作品选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执教鲁迅文学作品,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突出鲁迅革命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精神的概括。执教鲁迅的作品要通过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突出鲁迅的斗士形象及其革命精神。而鲁迅的形象和革命精神正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这样,就要把学习鲁迅作品与学习鲁迅精神结合起来,使学生像鲁迅那样做人,像鲁迅那样奋战。  相似文献   

9.
鲁迅对庄子的批判与认同,体现了庄子对他的巨大诱惑。在寻求自由的路上,他们分别选择了“逍遥”与“拯救”的殊途。他们关注人的“异化”,完成了对自己时代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庄子对鲁迅的影响,既养成了鲁迅的深刻,也是鲁迅矛盾痛苦的根源之所在。鲁迅与庄子既是精神的知己,又是思想上的对手。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的深刻积淀。鲁迅的弃医从文,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教学中忽视了审美教育。语教学中审美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信心和审美情趣开始。从阅读、欣赏、写作训练等方面着手,达到提高青年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的讨论,强调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质心”概念,以及“质心参考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就人格权条款的制订提出了专家建议稿,确认了一般人格权,规定了人格权的效力和保护,完善了具体人格权类型,规定了人格利益的延伸保护,其中的智慧之光有目共证。另一方面,由于未采取独立成编的立法例,受篇幅局限,相关规定较为简单粗略,未承认法人人格权,未规定人格权行使和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些重要的具体人格权未予规定,已有的具体人格权条款内容欠完善。反思和借鉴建议稿中有益成果,铸就人格权立法史上的新篇章,这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翘首期盼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章从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主体的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方面论述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并提出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须特别关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是一次高扬创新精神的大会,首先是指导思想的创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奋斗目标的创新,从现在起20年之内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次是发展思路的创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的发展必须有全新的思路;最后是党建工程的创新和思想路线的创新,党建工程的创新核心是执政的共产党怎样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思想路线的创新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治冲突的扩散性是政治冲突中的一种自发的不可抑制的自然趋势,就象哈耶克的自发扩展秩序一样,它是个不可控的政治过程。不过,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的扩散虽然具有自发性,但可以通过政治设计予以控制冲突的范围,而不是排斥理性的政治设计。谢茨施奈德认为政治冲突范围与政治冲突结果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政治冲突范围增大或缩小对于政治冲突的结局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甚至使人无法根据原有的政治冲突对比对政治竞赛格局进行预测。针对政治主体对政治冲突范围及其路径整合的需要,谢茨施奈德对现有政治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新的政治系统设计,企图使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高考制度改革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探讨甚少。论文尝试应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尤其是其中的限制因子法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耐度定律和适度原则等四大基本原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阐述我国高考制度在考试观念、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观点。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范式: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随着心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对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理论论、模拟论和模块论3种。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理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一般认为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关心理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在毕生发展观、不同人群的发展特点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