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介绍了武钢首批试制的高强度核电用钢厚板手工电弧焊性能研究,按照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用钢提出的焊接技术条件,对36mm和48mm两种规格的核电用厚钢板进行了手工焊焊接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9018-G-H4R核电专用焊条匹配WHD585E钢厚板所得焊接接头综合力学性能优良,能满足第三代核电用钢提出的焊接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炉炉壳生产实际,分别使用气电立焊和埋弧自动横焊两种焊接工艺对50 mm厚的BB503型炉壳用钢板进行焊接,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侧弯、冲击、硬度等性能测试,并对焊接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BB503炉壳用钢的气电立焊和埋弧自动横焊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功均大于母材,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焊缝区及热影响区的显微维氏硬度分布和热影响区的组织均匀性均显著优于传统的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接头。气电立焊和埋弧自动横焊工艺可以替代CO2气体保护焊和手工电弧焊工艺用于高炉炉壳焊接制造。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29mm规格铁路车辆用GR65钢焊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R65钢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较小。匹配WER60焊丝采用富氩气体保护焊接,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少量的晶内先共析铁素体,焊接接头强度605MPa,焊缝-40℃冲击功达到171J,远高于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4.
按照工程提出的焊接技术条件,对武钢生产的大跨度低屈强比WNQ690桥梁钢(40mm)厚板进行了复合焊接工艺与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埋弧焊丝WGX2+富氩气保护焊WER70NH焊丝匹配WNQ690钢厚板,接头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焊缝力学性能达到了大跨度桥梁制造焊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本钢2300热连轧机组厚规格Q550D-MC热轧高强度卷板的产品设计、冶炼、轧制工艺和性能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低碳、铌钛微合金化和适当的控轧控冷技术,使开发的16mm厚度规格 Q550D-MC热轧高强度卷板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又兼有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通过纯净钢的冶炼技术,使钢板具有良好的焊接和抗疲劳性能,完全满足车辆及工程机械等领域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拉伸、弯曲、冲击、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等试验,对WELDOX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nion X96焊丝、MAG焊焊接WELDOX960E高强钢时,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拉伸、冲击性能;弯曲性能还有待提高;WELDOX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硬度值最大,热影响区有软化现象出现;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与贝氏体混合组织;熔合区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M-A组元,且晶粒粗大;正火区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配套的TIG焊丝对3.5Ni钢进行TIG焊焊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G焊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不仅能够满足3.5Ni钢焊接技术条件要求,而且其低温冲击韧性还具有较大的富裕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丝,对异种钢308L奥氏体不锈钢和Q345低合金钢进行埋弧焊接,研究了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组织特征,并分析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中以奥氏体等轴晶为主,但在晶界上出现铁素体及少量Cr和C的析出物;Q345侧热影响区产生碳迁移,熔合线附近组织为粗大铁素体,在熔合线+1 mm位置出现大量魏氏体组织.焊接接头横向拉伸结果显示抗拉强度达559 MPa,断于焊缝,表明异种金属连接位置(Q345侧熔合线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焊缝及Q345侧热影响区低温韧性结果表明,以奥氏体组织为主的焊缝从20℃到-80℃均体现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76 J),但热影响区位置(熔合线外1 mm)随着温度的降低,低温韧性逐渐变差,在-40℃时即降低至17 J.主要原因在于该位置由于脱碳及热循环的作用,铁素体晶粒尺寸较粗大,且出现粗大魏氏体组织,与焊缝及母材的组织类型及尺寸呈现较大差异,成为异种钢焊接接头的韧性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插销法是焊接裂纹敏感性的试验方法.用插销法作为评定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破裂fstress corrosion Cmcking,略记为scc)性能的方法,并以施加于插销的临界初始应力QimpSCC作为评定SCC抗力的指标.用不同型号焊条焊制的20g和16MnR钢,焊接接头HAZ各区及焊缝在沸腾混合硝盐溶液(MNs)中的SCC敏感性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插销法的盯QimpSCC与分别以恒载拉伸法的QSCC.和以悬臂弯曲法的JlSCC评定的接头各区SCC抗力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文中还对SCC的亚临界扩展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1.8mm规格DC01及1.5mm规格WHT700T异种冷轧汽车板进行了高速电阻缝焊试验。在电流达20kA、焊速达14m/min条件下,焊缝成形良好。整个接头呈现高温压合形态,有四个区域:中间为两材料受热后再结晶(少部分为近熔化状态)区域,这个区域没有母材显微形态的痕迹,但两种材料似乎也没有发生混合;再就是各自的高温且已形变的两热影响区,母材中的带状组织在WHT700T一侧仍有明显的痕迹,在DC01一侧过热区组织则有明显的长大。接头拉伸、杯突及冷弯试验合格,接头硬度呈现不对称分布,WHT700T一侧焊缝金相组织为贝氏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本钢高炉重矿渣的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能,介绍了用高炉重矿渣替代天然砂石作骨料配制C30以下混凝土技术,通过试验及现场应用证明,效果良好。此项研究为矿渣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开辟了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重新再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高炉炉顶煤气管三岔管式连接和球式连接的特点,阐明了球式连接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CAD/CAM在高炉炉壳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计算机计算及自动编程,CAD展开制图,钢板在平板状态下采用数控切割,一次性完成炉壳及表面一系列定位开孔,开孔位置精确,切割精度高,加工成本低,实现现代化生产,提高了结构件制作速度和高炉的建造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北营新1号高炉通过优化高炉煤气处理流程,配置旋切顶燃式热风炉,采用前置预热炉、热管换热器分别预热助燃空气和煤气,使用带横梁的炉箅子技术、管道保温技术以及优化烧炉技术等,为送风温度达到1250℃创造了条件。高炉在精料基础上,通过控制合理炉腹煤气量指数和理论燃烧温度,优化煤气流分布,规范高炉操作等措施,2013年全年平均风温1248℃,达到国内同型高炉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安钢2#高炉自动控制系统中修改造中,采用PROFIBUS网络技术,开发设计了2#高炉局域网络系统,全面实现了2#高炉主要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和对整个高炉炼铁生产的集中监控.  相似文献   

16.
高温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是系统精度测试(SAT)和温度均匀性测试(TUS),对热工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温度使用的精准、稳定、可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应用出发,对热电偶的选择、数据采集仪、仪表类型、测试方法、冲温和超温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高温测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在8米热处理空气循环炉中,整定PID参数联合温控系统调试后,在535℃的首次系统精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试中,未出现冲温和超温,满足测试要求;在化学工艺槽设备调试初期,首次高温测量温度均匀性不合格,通过改进加热结构,控制辐射传热蒸汽流量,调整控温偶位置,增强介质流动等,最后测得温度均匀性(+2.9℃,-2.6℃)<±5℃,测试合格。  相似文献   

17.
正确判断高炉炉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优化操作,是高炉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在科学分析和预测影响炉热状态的诸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经验,运用模糊推理的原理和方法,重点分析了炉热状态知识信息的获取与表示方法,给出了知识库的建立及模糊推理规则,并研究设计了用于炉热状态控制的模糊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钢七高炉开炉以来随着高炉的强化,通过操作调整,实现高产、优质、低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逐向国内大高炉看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