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攸立 《编辑学报》1998,10(1):35-36
阅读《名家与编辑》一文后,欲进一步学习名家的原著,但因文后缺少参考文献,而不得不作罢。进而查阅若干社科期刊,也发现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多不一致,甚至同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著录也不统一。自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颁布实施以来,在所查阅的156种科技期刊的文后参考文献已大有改观,但也还存在缺项、著录用符号不规范等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
新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颁布后,在研究、学习新国标规则的基础上,指出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意义与作用;结合当前学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实际情况,分析学报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学报执行新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性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俊波 《图书馆》2007,(3):77-78,81
文章从文后参考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功能、电子参考文献的普及与拓展、深化OPAC功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书目数据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必要性;从文后参考文献的稳定与易获取、著录文后参考文献有相应的MARC字段和国外经验、书目数据制作方式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书目数据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目录元数据中,对文后参考文献揭示不足,无法形成相关信息网络链,不利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获取。本文通过分析DC、MARC等常见元数据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从而实现合理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  相似文献   

5.
提高出版物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水平是编者和作者共同的目标。通过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新旧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在揭示了新旧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差异的同时,以顺序编码制为例阐述了文后参考文献在著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不少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存在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问题,以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为标准,阐述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的意义,并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统一采用国家新标准,以促进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消息     
《编辑学报》2008,20(1)
再次吁请本刊作者重视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与著录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历来重视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为进一步提高本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质量,并著录得更加规范,再次吁请广大作者予以配合,努力做好以下几条:1)确定选题和撰写文稿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提出了修订文后参考文献的诠释与格式(包括形式、项目、符号等)方面的意见,并且就国家、行业,乃至刊物与个人对于文后参考文献规范的相关问题,通过若干具体的著录格式比较,从原理方面进行商榷,进一步阐释了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9.
读了贵刊,很受教益。但文后所注的参考文献没有按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则显得美中不足。该标准明确规定:“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略提出修订文后参考文献的诠释与格式(包括形式、项目、符号等)方面意见,着重于对外文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将提出的修订著录格式用于若干外文及多文种共存参考文献重新著录,进一步证明修订建议的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电子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文后电子参考文献著录的现状,简单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后电子参考文献著录方法(ISO/690-2),最后对电子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期刊增刊著录格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杰  王夏慧  陈春晓 《编辑学报》2009,21(3):269-270
针对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未对增刊的著录给出明确示例的情况,根据目前各大数据库对增刊的标志状况、文章中参考文献增刊的著录格式以及期刊社给出的对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有关增刊著录格式的要求,分析对增刊的标志及著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著录英文参考文献应注意的两类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学报的科技论文作加工处理时,我们发现英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极易出现两类问题: 一、外国人姓名的著录不合规范 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下称<著录规则>)的要求,文后参考文献的作者一律应是姓前名后,包括外文姓名[1].  相似文献   

14.
按保持原貌原则著录文后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伟 《编辑学报》2013,25(1):46-47
根据参考文献应具备的检索功能和回溯要求,针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问题,提出按照保持原貌原则进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建议,同时,梳理了参考文献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书荣 《编辑学报》2009,21(1):39-40
阐述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中"题名"这一关键信息要素的判定、引导和检索的功能,强调应当重视文后参考文献"题名"的著录。认为国内知名期刊须更加注重文献题名的规范标注,充分发挥在同行期刊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应单纯以符合"国际惯例"为由而采取省略题名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中"题名"这一关键信息要素的判定、引导和检索的功能,强调应当重视文后参考文献"题名"的著录.认为国内知名期刊须更加注重文献题名的规范标注,充分发挥在同行期刊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应单纯以符合"国际惯例"为由而采取省略题名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浅论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标准中符号使用的失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永斌 《编辑学报》1995,7(1):58-60
文后参考文献是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著作权和他人劳动的尊重,也表明了科学的严肃性,指出所引内容的准确出处,以反映真实的科学依据。随着版权意识的强化,参考文献越来越为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和论著作者所重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7714—87)和GB/T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以下简称GB/T3179—92)是参考文献著录的主要依据和准则,其本  相似文献   

18.
罗敏  胡志平  吕建斌  赵静 《编辑学报》2008,20(2):163-165
为了使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更好地适应世界各地英语读者的需要,以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为基础,结合ISO690:1987、ISO690—2:1997、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温哥华统一格式以及国外英文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变化趋势,对著者姓氏、文献类型标志、联机文献引用日期和更新日期等著录项目以及中文文献的著录方式提出了变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不完整,甚至存在错漏等问题,先对参考文献在文中未标注、标注混乱、标注不全、重复标注等问题进行总结,再从主要责任者、题名项、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著录用符号几方面依次分析文后著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作者、编审方面分析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对参考文献著录质量重要性的宣传、加强编辑的培训、提高编辑的业务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参考文献一般都放在图书的最后,所以称之为文后参考文献,它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是作者写作过程中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科学依据。因此,参考文献是专著、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国于1988年正式出台了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简称《规则》]。然而在10多年里,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尽如人意。翻开正式出版的图书,就很容易发现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而且著录形式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出版机构还公开在出版物上发布自己制定的一套“文后参考文献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