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永王璘事件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在安史叛军的威胁之下,仓皇离开长安前往蜀郡。途中太子李亨分兵北上,并在灵武自立为皇帝;同时,玄宗也以皇帝的身份发布命令,任命永王为四道节度使,并出镇江陵。八月,玄宗得知肃宗即位消息之后,不得不承认肃宗,但是他仍然为自己保留了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的有限权力。因此,永王的出镇为玄宗所派遣的合法行为,但由于永王的行为对肃宗构成威胁,肃宗部署军队予以防范。十二月,永王出师东巡,玄宗积极给予支持,但是在肃宗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永王军队内部发生分裂,一败涂地。在这种情况下,玄宗只好宣布永王东巡为“暴乱”,以与肃宗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安史之乱以后,玄宗、肃宗父子问争权夺位这一角度论述了西川从原剑南节度分立之原因.玄宗肃宗父子斗争的结果,是肃宗取得主动权,从而直接促成了剑南分立为东西二川。  相似文献   

3.
太子惜福     
《阅读与鉴赏》2002,(10):58-58
肃宗为太子时,尝侍膳,尚食置热俎。有羊臂腧,上顾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在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饼啖之,上甚悦,渭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相似文献   

4.
马嵬兵变因其导致杨贵妃和杨国忠之死而令古今史家瞩目,对其事实及原因的记述和探讨可谓多矣。黄永年先生在对睿宗、玄宗、肃宗朝政治的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力士是马嵬兵变后台这一新说,使马嵬兵变的研究有了突破。司马严同志不同意这一观点,对黄永年先生《说马嵬驿杨贵妃之死的真相》一文的论证逐一指摘, 似乎凿凿有据,  相似文献   

5.
张皇后于唐肃宗危难之际起势,在安史之乱的历史大背景下,于皇权争斗中落败,由皇后赫赫之尊而被废为庶人,最终幽闭而崩,被史家记为祸国的典型。但抽绎新、旧《唐书》等史料在张皇后叙事上的微妙差异可以看出,正因她卷入的是“上皇”玄宗与肃宗的权力角逐、肃宗时诸王争斗,以及代宗继立等复杂的最高权力争夺旋涡,她的形象在史书叙事中被有意建构,其操弄权柄祸国的一面被强化,最终成为政治讳隐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安史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坚决要求杀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自杜甫以来,唐代诗人咏马嵬事件的作品很多。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马嵬》(其二)  相似文献   

7.
徐浩与襄阳     
徐浩(703—782),字季海,越州剡县(今属浙江省)人。少举明经,工草书、隶书,以文学为张说所器重,荐为丽正殿校理,三迁为右拾遗。肃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时天下事殷,诏令多出于徐浩之手。属辞赡给,又工楷、隶,肃宗悦其能,加兼尚书右丞。玄宗传位诰册,皆徐浩所书。忝两宫文翰,宠遇罕与为比。代宗时,历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赠太子少师。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人们形容他的书法是:“怒猊抉石,渴骥奔泉”。著有《书谱》一卷,《古迹记》一卷。今传其隶书有《嵩阳观碑》,真书有《不空和尚碑》,墨迹有《朱巨川告》,新旧唐书有传。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创作,其中唐代的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写下了唐传奇《长恨歌传》。当代也有许多电影取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故事,感情基调基本上都体现了对唐玄宗后期荒淫乱政的批判,含有讽刺的喻义。本文将以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为中心从杨玉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三个方面与《长恨歌传》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与相关电影之间的关系、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及对电影发展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公元756年,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也是肃宗至德元年。这一年六月,玄宗在抵挡安史叛军失败后仓皇逃离长安。七月,肃宗在一群朝臣的支持下于灵武即位。在已失陷的长安城中,滞留着众多来不及跟随玄宗离去的朝廷官员乃至王室贵族,职位卑微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写于唐元和元年(806年)的《长恨歌》,是代表其诗歌最高艺术成就的名篇,为历代所传诵,也令历代传诵者体味了那明皇之恨、贵妃之恨……尽管诸多体味是那样的迥异.关于明皇玄宗和杨贵妃,从史实看,玄宗从“开元之治媲美贞观”,到天宝乱离、惶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释了《新唐书》和《旧唐书》的顺宗本纪中对唐顺宗被立为太子的时间记载的差异,解释了清代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对这种现象的疑惑,进而对两唐书本纪记载的立太子的时间进行了总体考察、比照,发现《旧唐书》本纪讲求实际,对太子的诏立和册立时间予以备载,而《新唐书》本纪则讲求春秋笔法,遵循君无戏言的古训,偏重对太子诏立时间的记载,认为这种倾向是由编撰者的指导思想造成的。文章还对唐代经历过正常的受立太子程序的十位皇帝的诏立、册立时间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新见《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的详细考释。由于史料有限,之前学界大多认为唐玄宗早年的杨淑妃与肃宗之母元献皇后杨氏是同一人,但墓志的记载否定了这个推测。杨真一出自隋朝贵戚观王杨雄之弟杨士贵一系,这也是唐代前期最重要的外戚家族之一。然而,由于杨真一的叔父杨均身为韦皇后面首且因涉嫌毒杀中宗而被诛,其家族因此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作为罪臣之侄女,杨真一却很快被选为太子良娣,并在玄宗即位的两月之后晋封淑妃。本文推测,她很可能是在当时玄宗与睿宗、太平公主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被后者安排到玄宗身边的眼线。正因如此,当玄宗最终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独掌大权之后,就开始清理太平公主安插在后宫之人,面临巨大压力的杨真一最终选择了入道远祸之路。从此以后,她就不仅被玄宗刻意遗忘了,而且最终默默消失于史籍之中。  相似文献   

13.
卢纶的生平与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纶,字允言。中唐著名诗人,清王士禛称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话》卷四)。 卢纶一生,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其生平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玄宗、肃宗时期(二十三岁前):读书避乱,“行旅诗”引人注目。(二)代宗时期(二十四至四十一岁):宦海浮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三)德宗时期(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14.
<正>马嵬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至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在鄜州得知消息,便只身出发投奔肃宗,不幸为叛军所擒,被押送至长安。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来到凤翔。四月,杜甫从金光门逃出长安,历经艰险方抵达凤翔。杜甫见到肃宗时形容憔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肃宗大为感动,拜杜甫为左拾遗。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是自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该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李隆基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晚年日逐昏庸,特别是自从天宝四载(公元七四五年)册封杨太真(玉环)为贵妃,将儿媳夺过来作老婆以后,不问政事,迷恋声色,就更加胡闹了。当时,杨氏一门得宠,其三姊妹皆赐第京师,同族兄弟杨国忠等也都飞黄腾达起来。据《旧唐书·玄宗杨贵妃传》记载,因贵妃得宠,其“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  相似文献   

17.
《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三月。两年前,即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逃难,住在鄜州(今陕西鄜县),七月肃宗即住灵武(今陕西灵武县),他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幸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叛军占领着,诗人身陷贼营,他看到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18.
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玄宗在马嵬坡赐死宠妃杨贵妃。从那以后,正史、笔记、诗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样式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过悲剧的主人公。对这些文献阅读、比较的结果却让我很吃惊,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中的杨贵妃离历史中的那个杨贵妃越来越远了。  相似文献   

19.
论《长恨歌》即对人生苦闷的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曲蕴含深遥的《长恨双》流传千载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充分显示了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然而,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却一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拟从情爱心理学的角度再作探讨。一、作者的取材意向及创作心态文学作品的主题以题材为基础,通过题材表现出来。要从根本上把握主题,必须先从分析题材入手。对《长很困》的取材,游国思等五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它“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后众多的文学史家也多道从之。因而对其主题持“批判”说或“批判与同情并存”说。众所周知,天宝之后,玄宗不理朝政,几乎断送了…  相似文献   

20.
唐代公主的择偶标准,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高祖-太宗时期,公主婚配对象主要是功臣勋贵的子弟、关陇旧族的后代、少数民族首领.高宗-玄宗时期,公主择偶的对象为以高宗、中宗、玄宗妻族为主的外戚集团,兼顾旧族.肃宗-顺宗时期,公主多与河北诸镇节度使、平定安史之乱功臣后代及回纥首领联姻.宪宗以后,公主择婿渐趋文学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