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民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能否真正地解决农民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反应了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本国情况,解决农民问题所作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分析和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解决当前农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平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尤其是广东的传播。他领导广东早期工人运动,创建广东党、团组织,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他提出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主张,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探索中国农民问题的共产党人。这些理论与实践探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准备、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  相似文献   

3.
列宁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联系的桥梁,而农民问题是列宁主义能够对中国产生影响的重要催化剂。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是解读列宁主义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解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点。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列宁的农民问题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特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如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无产阶级必须实现对农民的领导权,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中国革命与农民阶级的关系密不可分,共产党要依靠农民,必须改造和提高农民的觉悟;要解放农民,必须解决农民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问题,重视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方面,又有长足的进步。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明确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同时,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中,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和一切反对农民运动的思想观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而,促进了农民问题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本文试对其中的农民问题.尤其是对中国的农民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农民问题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点和突破口 ;农民问题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在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中仍居于关键地位但不再属于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农业社会,政党建设环境与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环境截然不同。毛泽东对农村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进行了成功探索,并取得了开创性的突破,提出要正确定义、认识农民及其地位与作用、善于领导农民运动、围绕农民问题解决确立党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重视农民党员的思想建设等农村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党的建设仍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还是阻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就这个问题做出过古典式结论,认为农民兵有阶级二重性或固有缺陷,从而更多地关注其消极面即农民的反动性和落后性。毛泽东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辩证地看待农民,将农民视为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动力。认为农民不仅是革命时期的主力军,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动力。毛泽东的农民动力论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农民工在城市中政治参与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城市作为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治参与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治参与的状况如何将影响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城市社会的发展稳定.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民工在城市中政治参与的状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哲学意义上看,农民与农业、农村属于主客体的关系,农民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农业、农村则是客体对象。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双方的相互统一,要受种种限制,其中主体自身的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认识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合同农业是新形势下中国农业发展的新事物。我省合同农业运行模式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入世后过渡期我省农业深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类型呈现多样性,即经历了从“公司+农户”、“粮库+农户”模式,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再到“公司+科技实体+基地”模式的发展。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必须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一要签好合同,二是政府要摆正位置,三要诚实信用,四要以法律作保证。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工资问题与财政的应有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进城务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是弱势群体,加之国家相关部门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工工资问题一直非常严重。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财政部门应当有所作为,发挥积极的宏观导向作用,如增加相关环节的公共财政支持,确保和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与监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是政府施政的一个极端棘手的难题 ,更是我国改革面对的一个亟待攻克的艰巨“大关”。本文从农民自由的实现和保护的角度出发 ,着重探讨土地制度改革、乡级政府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试图揭示中国农村改革问题的根本所在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贵平  潘寄青 《成人教育》2014,34(12):104-106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热潮中,大批青年农民涌入城市,低质的农业人力资本难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我国的职业农民教育处于探索期,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农民教育的发展轨迹。运用归纳比较法,通过梳理美、法、日、韩四国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的发展谱系,总结了职业农民教育的共性:法律先行、形式多样灵活、顶层设计和政府推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出发,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对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本文认为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权益问题,而农民权益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人权问题。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农民权益保障提供了宪法依据。尊重和保护农民权益既符合人权入宪的价值取向,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从现行的立法状况来看,我国的农民权益遭遇一定程度的漠视和侵犯。正视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探寻其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刘琼  傅定涛 《成人教育》2011,(1):127-128
经过长期的发展,韩国农民教育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包括国家重视农民教育的程度和农民教育的保障制度及办学体系和农民教育理念。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当前,农民子女受教育的年限和受教育的质量都与城镇居民的子女有较大的差距,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真正使农民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采取各种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