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最近陷入“窃听事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大事。这一事件并不只是媒体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隐私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地触及到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体制问题。不管这一事件将如何结束,它都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西方“民主”社会能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又是否有办法改变?  相似文献   

2.
“两会”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典型代表和充分体现,而互联网则可以成为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的试验田。“协商(deliberation)”一直被西方视为“民主”的象征,是民主的“途径”和“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重新开始关注“协商”与“民主”,尤其是近年来,一部分学者开辟了“协商民主”研究的新思路,引起了我国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新的“协商民主”理论,我国的民主实践与西方有了对话的语境和渠道,这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民主与西方对话困难的问题,而且为我国自身的民主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在一些西方国家被誉为是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然而,美国以及西方媒体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媒体与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文化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特别是在现今,这种媒体逐渐走向集团化的情形下,媒体与政治文化问的关系将会发生哪些微妙的改变?麦克切斯尼的这本《富媒体穷民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为我们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和背景,并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为民主辩护的两种思路美国学者卡尔·科恩说,“为什么要有民主?这是如今民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最有效的为民主辩护是罗列民主在实践中的优点。我毫不犹豫地把这样的辩护称之为实用主义”,“它着眼于民主的效果或民主将导向什么,而不是着眼于民主的来源或根源”([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8~209页)。  相似文献   

5.
容志豪 《大观周刊》2012,(26):75-76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生活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也影响着我国民主的发展。近年来,“躲猫猫”事件、“郭美美”事件以及明星名人的各种绯闻炒作此起彼伏,在社会上形成了难以预料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监管,消除当前群众监督网络化对社会民主的消极影响,更好的发挥其积极影响,成为了各监管主体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牛钉子户”事件作为一起万人瞩目的公共事件,搅起一股议论狂潮,并在舆论的高度关注下得到圆满解决。在这次事件中,当地政府保持冷静、客观。坚持依法办事;法院在处理过程中以法律为依据,按法定程序最大限度谋求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将冲突降到最小。从政治的角度来讲,这无疑是一次政治民主的体现,为全国范围内复杂敏感的“拆迁”问题树立了良好解决范例。  相似文献   

7.
媒体应该充当监督政府的“看门狗”,这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对媒体民主功能的理想预期.市场自由竞争导致新闻业集中垄断,内容娱乐化;媒体所有者为追逐利润,丧失独立公正立场,使西方学者对媒体的民主“看门狗”功能产生忧虑甚至怀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媒体“抑制和平衡”体系,信奉专业主义的新闻从业者可以抵制媒体所有者滥用私权,媒体所有者也要维护媒体的公共合法性,网络的勃兴促进了“公民新闻业”的发展,创立了媒体之于民主的一种崭新功能.这些因素的聚合,使自由新闻业在今天依然能够“看护”民主.  相似文献   

8.
西方曾经流行“没有民意调查就没有新闻”这一观点。在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网络民主深入人心,主流媒体的网站纷纷介入民意调查的产生过程,开辟自己的新闻来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意调查作品——网络新闻调查,从而实现主动参与新闻事件和焦点话题的社会评价和监测,掌握驾驭社会舆论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引起人们对市场经济加民主政治的西方模式的怀疑。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尹伊文在《在世界的边缘沉思》中通过考察不丹、委内瑞拉和冰岛的发展模式,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当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2007年,“厦门PX事件”历经将近一年的曲折发展,从“缓建”到“环评”,最后以政府决策“迁址漳州”得到合理解决,这既是政府对民意择善而从的体现,亦是公众积极参政议政、具有社会民主标志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一个仅有570万人口的城市,评选十杰警察的选票却收到了超过200万张。是一场“民主训练”,还是一场在离奇的想象下的荒唐剧?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新闻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媒介崇高的社会责任,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在向着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媒介首先必须完成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契合。于是,我们看到,在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力量的干涉和重塑之下,西方新闻舆论监督拥有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基点西方各国的新闻媒体程度不同地享有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等都是对媒体这一功能的诠释。新闻舆…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讲题涉及的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国家治理模式如何起源的问题。我们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在西方文化传统下,为什么会发展出现代的宪政民主的治理模式,而在中国文化传统下,却发育形成了持续几千年的专制政治?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问题,可能有许多解释层角度,本讲通过比较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差异,尝试着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整个事件过程中,“民主“从一开始就没有被正确理解,也缺乏必要的尊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在我访问他前不久,李源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篇文章详细阐释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代会上提出的扩大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苏东剧变到中东欧国家的“颜色革命”,在最近10多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权更迭事件过程中,西方传媒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西方传媒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具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笔者根据“政权更迭”的不同阶段,总结归纳了西方传媒扮演的8种角色。一、“民主”推销者利用媒体向对象国民众灌输民主、自由观念,是西方对其实施政权更迭的第一步。颠覆目标一旦被锁定,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亚洲电台等西方传媒就开始登台,扮演“民主”推销者的角色,细水长流地做渗透工作,以动摇对象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尼克松曾…  相似文献   

18.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郭镇之教授曾发表《“客观新闻学”》一文,其中9次引证了当年出版的一本英文著作,这就是加拿大学者哈克特(R.Hackett)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以下简称《维》)一书。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民主协商”强调自由民主的讨论,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和理性,但往往因为协商不一致而搁置了问题的解决方式。中国为改善治理、强化权威以及增加合法性而设计出来的协商形式被视为与西方民主对立的“威权协商”。本文借助武汉城市留言板这一个案,选用“响应式协商”的概念,摆脱民主协商与威权协商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二元对立,考察响应式协商在中国地方网络公共空间中运作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市民往往会将个人与群体诉求作为留言主要内容,而平台与政府更希望收到共性的公共利益留言;“城市留言板”通过把关审核、只允许一事一议以及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回复的方式来树立平台的权威性;针对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能够激发其办理与反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