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评选摘     
《中国图书评论》2011,(2):125-125
豆瓣网:陈丹青聪明在哪里?我的老师是张爱玲迷,不喜“望之俨然”,讲究“举重若轻”。他40岁后终于认真看鲁迅,我捉掇着问:“鲁迅如何?”老师顿一顿道:“他说话很好笑。”陈丹青第一讲“笑谈大先生”便谈鲁迅的幽默,好生眼利。  相似文献   

2.
“聪明记者”和老实丈夫s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林雪年轻时候找对象,一而再,再而三,直至若干。师傅和厂里的小姐妹们终于忿然作色,问你到底要找个什么“标准”?我说标准其实很简单。毛主席说,人要老实加聪明。人不老实不可靠,老实过于了又近乎于傻;人不聪明更不行,可...  相似文献   

3.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4.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5.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1):56-56
他她篇 谁更受伤 露露问老公:“我们以后会分手吗?” 老公说:“不会。” 露露又问:“那万一我们分手了,谁更受伤?” 老公想了想,说道:“脸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7.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8.
香港苹果用户协会简介有次和朋友谈话家常,我问他说:“香港有乜?”他反问我:“香港乜都有,你想要乜?”我说:“不是香港乜是香港MUG!”看他一面无奈的表情,我想他心中一定在说“你在讲乜!”才知道他不懂什么是香港MUG。1997年9月9日尖沙咀Marin...  相似文献   

9.
堂属问答     
堂属问答有个用钱买官的官员,不懂官话,到任后,去拜访上级官员,上官问他,“贵县风土怎样?”捐官答道:“并没有大风,更少尘土。”问:“春花怎样?”答:“今春棉花二百八。”“绅粮怎样?”“我的身量能穿三尺六。”“百姓怎样?…“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相似文献   

10.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到一家百货公司应聘销售员。总经理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  相似文献   

11.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儿子那里去了,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13.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14.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载有一个故事:两浙观察使高适去台州办事,途经清风岭,曾在庙里题了一首诗:“绝顶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天竹房。”他写完以后,击节吟赏,十分满意,便继续登程。钱塘江畔,他下船摆渡,正值月亮西斜,江水随月而退,只剩下半江水。身历其境,他察觉“一江水”的写法有误,到台州办完公事之后,火速回庙,准备修正。不料庙里和尚告诉他:“已有人先著一笔,他说此诗绝佳,只是用‘一’字不妥,便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高适惊问此人是谁,和尚又告诉他:“义乌人骆宾王。”  相似文献   

15.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6.
见他醒了,我的手一抖,针将手扎出了血。刘亚平一把抓过我的手含在了嘴里。他的眼圈是红的,他说:“我一直把你当做手心里的宝,怎么就焐不热你的心呢?”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吃了午饭,还只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一醒 来他就抬起头问周围的人:“有什么新闻?”好像全人类都在为他放哨。──这是一个名叫梭罗的美国人在100多年前记下的一个生活画面。这个生活画面延续至今。 新闻传播使单个公民成为“地球村”的共同成员。 新闻成了生活的必需品。钱其琛副总理不久前在北大做了题为《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点问题》的报告,谈到了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对一些传统习惯进行了反思,引出了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宣传的新话题。 他说:由于处在信息社会,任何事件发生以后的第一时间内,公众都能够…  相似文献   

18.
一位久居巴黎的华人.姓蔡.绰号“老巴黎”。他笑呵呵地问我:“你在巴黎也住了不少天.能说出巴黎有哪些特别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20.
听说《天津档案》月刊要到北京地区搞个笔会,我的心情格外舒畅。笔会前夜,编辑部的仲达陪我一起到南开大学安顿下来。我问他:“明天计划到哪里?”他说:“去爨底下村。”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