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瓦尔顿的艺术欣赏理论为依托,卡尔松宣称科学知识为自然欣赏的充要条件,并通过历史考察,证明了科学与美具有同源性。卡尔松的科学认知模式对于自然欣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此理论也面临表层困境和深层悖论。就表层困境来说,首先卡尔松未能很好解释科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因而不能确定哪些知识与自然欣赏有关;其次有些自然审美欣赏很明显不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最后科学知识并不能很好解释不规则和"无政府主义"的自然美。就深层悖论来论,科学认知模式旨在伦理诉求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伦理诉求;科学知识揭示了自然但同时也遮蔽了自然;科学认知模式力图突破二元论却又重陷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循环经济发展的伦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发展伦理的视阈,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冲突,影响了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也因此左右着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经济体予以伦理定位,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建构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关系,从发展伦理的视角反思循环经济发展的伦理内涵,有利于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既可避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悖论,也不至于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  相似文献   

3.
假句(包括矛盾句)存在于语言里是合法合理的."层级"论将存有"矛盾被证"的自然语言宣判"死刑",是把人(语言使用者)的逻辑犯规归罪于语言本身,而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实际是对塔斯基"层级"论宣判死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语义悖论"上来.塔斯基对"谎者"悖论的解释,以"本语句"指称或界定"本语句假",犯了"矛盾定义"的谬误,而哥德尔的理论也因跟塔斯基理论的内在联系,也可能引起我们的疑问.  相似文献   

4.
在面向自然语言的语义悖论研究中,反对真理分层理论的“反层级论”长期居于主流地位,但也一直受到“强化说谎者悖论”的挑战。格兰兹伯格通过构建“增强型说谎者悖论”表明,反层级论者对强化说谎者悖论的回应是无力的,对于一个真理论本身的反思结果总要由更高层级给出。他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克雷塞尔型反思”的真理分层理论。通过与塔斯基经典层级论比较分析可得,这种新层级论既可回应塔斯基经典层级论面临的困难,又可与经典逻辑相协调,其主要特色是使语境因素体现于量词辖域的转变,这可为语义悖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生态伦理建立在生态经济学分析基础之上,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发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生产必然采取的剥夺自然和人的不道德形式,协同进化则表明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任何片面强调"斗争"与"合作"的环境伦理话语都缺乏辩证的方法论基础和恰当的经济学考量。在马克思那里,生态伦理的建构和实现从属于更加广大的政治规划,而在这个政治规划中,生态伦理作为人与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可持续发展作为代际平等的伦理关系,社会主义作为人与人平等的伦理关系取得了一致的哲学基础,并在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局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遵循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解决环境不同视角入手,着重评述了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一书,对其"控制自然"观念及其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哲学反思,这对我们今天能够正确处理好科学与控制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解决环境不同视角入手,着重评述了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一书,对其"控制自然"观念及其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哲学反思,这对我们今天能够正确处理好科学与控制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焦利  杨超 《现代语文》2008,(5):118-11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多种释义,无不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观照下的产物,释义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鉴赏的视角就会迥异,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本文以此句释义入手,对<诗经>的解读略作梳理,侧重分析辨驳儒家的释义观,并由此探索一个"自然本真"释义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不同于探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这涉及到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自然”的观念,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把握这种伦理关系。只有把自然理解为“活的”存在,依据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思想,在人的“超生命”的生命活动中才能生成和建构这种伦理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人对自然的“生命价值”的创造,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时,我们必须遵循系统原则、平等原则、和谐原则与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11.
悖论和道德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思维内容可将悖论分为理论型悖论和知行型悖论;在理论型悖论中包括逻辑学悖论、哲学悖论、学科悖论等;在知行型悖论中,包括同各学科悖论相对应的学科知行型悖论。道德悖论是学科悖论的一种,包括理论型道德悖论和知行型道德悖论;理论型道德悖论有道义逻辑悖论和伦理悖论;知行型道德悖论则称为德行悖论。  相似文献   

12.
技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生成价值并表现其属性。技术价值主要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技术伦理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技术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是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社会建构或形成过程和机制的理论。马克思的技术社会论既不是技术决定论,也不是社会决定论,而是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相似文献   

13.
《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从生态批评视角再读《蝴蝶梦》,却发现其蕴涵着生态释义的广阔空间。首先,作家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在具有内在价值的自然世界,颠覆了自然的"他者"形象,消融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有利于缓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体现了迥然相异的伦理价值观,从中我们意识到生态危机源自人性世界的危机,人类应反思之;再者,作家对自然和都市生活的对比述写暗示了《蝴蝶梦》其实是作家本人的一场自然之梦:拒绝都市文明,皈依乡土自然,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4.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15.
杨霞 《海外英语》2012,(23):219-220
人类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时,试图从"人类沙文主义"的禁区中走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该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的小说《战马》进行文本解读,揭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关怀。他呼吁人类要关爱生命,尊重人与自然的平等,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表现在神话中的希腊伦理精神的核心在于对自然欲望的满足与成功荣誉的极力追求,其核心道德价值观建立在伦理层级的最基础层面,基本含义是不得伤害公正.但是道德价值在希腊伦理体系中之处于次要地位.而中国神话中的伦理观建立在伦理层级的最高层--普爱层之上,生活理想必须附着于道德价值之上方为有意义.中国神话神祗的理性化程度大大高于希腊神祗.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的言说中心是"人",也即"仁",是与生生不息的自然相生相映的"我",却不是单纯的现代中国"五四"启蒙主义语境中的"个人",也不是局促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尺幅之内的渺小和面目不清的名流士子,而是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比较视野中,创生了具有生态整体主义意味的新的自然与人的关系维度;在他者即是自身,自身亦是他者的不隔和具有生态整体主义的现代性思想整和中扬弃了中国深厚的人文传统和西方现代性的人文精神,由日常性的生活形式本身发掘出"根"的生态意象,肯定了重新植根所包蕴的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作为二种新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模式 ,对于人类科学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重要。目前关于这二者的研究文献很多 ,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即一些研究文献在不确切或不明晰二者概念及其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将二者轻率地混为一谈。所以 ,要全面辨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在概念与伦理内涵上的区别 ,以及二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各自所处的理论阶段 ,同时 ,还要研究在现实条件下如何正确地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安礼艳  熊虞 《考试周刊》2007,(40):88-89
释义不仅是词典编纂的中心任务,也是词典内容的核心。语义理论与词典释义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义网络与词典释义的结合必然使词典学理论获得极大丰富。新的词典释义模式也会使词典编纂更加科学化。本文以动词为切入点,在对动词语义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汉语学习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立汉语学习词典中动词的优化释义模式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表现在神话中的希腊伦理精神的核心在于对自然欲望的满足与成功荣誉的极力追求,其核心道德价值观建立在伦理层级的最基础层面,基本含义是不得伤害公正。但是道德价值在希腊伦理体系中之处于次要地位。而中国神话中的伦理观建立在伦理层级的最高层———普爱层之上,生活理想必须附着于道德价值之上方为有意义。中国神话神袛的理性化程度大大高于希腊神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