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蓼属叉分蓼组20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大多数为近球形至近长球形,少数为扁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为20.4~44.0µm×17.0~34.0µm:从萌发孔看,有3沟、3 孔沟、多沟、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刺状、粗网状、皱块状。据此,该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叉分蓼型(Aconogonon-type)、钟花蓼型(Campanulat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西伯利亚蓼(Sibiricum-type)及多穗蓼型(Polystachyum-type),编制了这些花粉类型检索表。叉分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14种2变种。钟花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钟花蓼和绒毛钟花蓼。西伯利亚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孔沟,外壁纹饰为皱块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西伯利亚蓼。多穗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8)多沟,外壁纹饰为粗网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松林蓼及多穗蓼。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散沟,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铜钱叶蓼及铜钱叶蓼,结果表明叉分蓼组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将叉分蓼组上升为属的等级,也支持Knorrin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和铜钱叶蓼应移入Koenigia属中,而松林蓼和多穗蓼仍保留在蓼属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木蓼属有11种,3变种,其中特有种3个。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形态,花粉等性状的研究,探 讨了属的系统位置,提出了木蓼族的演化系统。在分析了木蓼属的性状后,认为木蓼组Sect Tragopyrum(Bieb.)Meisn.较为原始,应置于刺木蓼组Sect.Atraphaxis之前。本文还研究了该属的地理分布,初步探讨了它的起源及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44种2变种蓼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1种外,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形、近球形、近扁球形、近长球形及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三沟型、三孔沟型、散沟型及散孔形:外壁纹饰有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凹穴、细网状、皱块状及粗网状。根据这些特征将花粉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西伯利亚蓼型(Sibir-icum-type)为本文首次提出。文中对本属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支持Steward(1930)将本属划分为8个组的意见,而认为应将本属划分为11个组。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冰岛蓼属Koenigia L. 9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均为球形;直径为17.0-32.5 μm(包括刺长);萌发孔有7(-8)赤道环沟、散沟、散孔;外壁纹饰均为刺状。根据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将该属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细冰岛蓼型(Delicatul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及冰岛蓼型(Koenigia-type)。细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7(-8)赤道环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细冰岛蓼K. delicatula (Meisn.) Hara。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2散沟,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连线冰岛蓼K. forrestii (Diels) Měsíek & Soják 及连线冰岛蓼K. nummularifolia (Meisn.) Měsíek & Soják。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15,20(-30)散孔,覆盖层无穿孔,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冰岛蓼K. islandica L.、蓝蕊冰岛蓼K. cyanandra (Diels) Měsíek & Soják、线茎冰岛蓼K. nepalensis D. Don、柔毛蓼K. pilosa Maxim.、陕甘蓼K. hubertii (Lingelsh.) Měsíek & Soják及青藏蓼K. fertilis Maxim.。结果表明冰岛蓼属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Koeni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和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n.应从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L. sect. Aconogon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细冰岛蓼、蓝蕊冰岛蓼、青藏蓼、陕甘蓼、线茎冰岛蓼和柔毛蓼应从蓼属头状蓼组Polygonum L. sect. Cephalophilon Meisn.中移入冰岛蓼属中。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蓼科6属15种的花粉壁构造的特点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1)外壁纹饰有如下几种: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穿孔-光滑,颗粒-穿孔-光滑,细网状,粗网状,皱 块状,鼓锤状;(2)外壁结构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即外壁外层以及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由覆盖层、 柱状层和基层组成。然而,由于每一部分发育状况的不同而导致外壁结构有各种变化,如无覆盖层或无外壁内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引种栽培试验,对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性状变异的实质和规律进行了研究,证明酸模叶寥植株的高度和节部膨大程度明显受环境条件影响,且两者的变异是独立的,没有相关性,因而不宜作为分类的依据。根据对原始文献和大量标本的考证,作者提出将酸模叶蓼与节蓼(P. nodosum Pers.)归并,并取消变种绵毛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 var. salicifolium Sibth.)。  相似文献   

8.
两个不同海拔地区珠芽蓼抗氧化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个不同海拔地区珠芽蓼抗氧化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海拔地区植物叶片内抗氧化系统,如紫外线吸收色素、抗坏血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的活性,均比低海拔地区同种植物叶片高;而丙二醛(MDA)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相对含量在较高海拔地区植物叶片内较高。两地珠芽蓼叶片内抗氧化系统的差异是植物经过长期形成的对不同地区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群落组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结构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细叶西伯利亚蓼可能的演替路线。结果表明,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总体结构简单,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的演替模式为:细叶西伯利亚蓼群系——细叶西伯利亚蓼+苔草+嵩草群系-水麦冬群系、苔草+嵩草群系。盐碱地这种恶劣环境下,细叶西伯利亚蓼群落更容易出现逆向演替。  相似文献   

10.
种子萌发实验、砂培和土培试验结果表明,酸模、小头蓼和戟叶酸模对Cu具有较强的耐性和蓄积能力,在染Cu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砂培条件下,这些植物能在7 mg·L-1Cu处理的营养液中生长并蓄积Cu。小头蓼根部含Cu量明显高于酸模和戟叶酸模,前者平均含Cu量为(4765.06±484.28)mg·kg-1, 后两者分别为(1749.23±154.98)mg·kg-1、(890.26±57.21)mg·kg-1;茎叶部含Cu量也以小头蓼较高,平均为(214.04±16.31)mg·k-1,戟叶酸模和酸模较低,分别为(34.59±4.94)mg·kg-1、(27.59±5.32)mg·kg-1。土培试验也证实,酸模和戟叶酸模均能蓄积一定的Cu。据此推测,酸模、小头蓼和戟叶酸模均可作为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11.
12.
泰山苋的名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泰山苋 A.taishanensis F.Z.Li et C.K.Ni即为源于美洲的合被苋 A.Polygonoides L .,故于归并。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Hemiboea一新种,即红苞半蒴苣苔H. rubribracteata Z. Y. Li & Yan Liu。该新种叶形与贵州半蒴苣苔H. cavaleriei Lévl.相近,不同在于茎较粗且坚硬,总苞红色,萼片较长,花冠外面白色,无毛,下唇3裂至中部。  相似文献   

14.
基于Z39.50的虚拟联合目录体系概念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晓林 《情报科学》1998,16(5):374-380
本文根据传统集中式联合目录存在的问题,在介绍分析Z39.50标准及其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对基于Z39.50标准的虚拟化和分布式联台目录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式、广播式检索机制、编目联合作业和馆际互借联合作业方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形式化方法--Z语言在西瓜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语言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化方法语言。它具有简明、精确、无歧义的优点。本文利用Z语言对一种棋类游戏——西瓜棋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西瓜棋游戏从状态模式到操作模式的需求规格说明。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发现的石竹科一新种——神农架无心菜Arenaria shennongjiaensis Z. E. Zhao & Z. H. Shen,并绘出了线图。该种与秦岭无心菜A. giraldii (Diels) Mattf.相近,为柔弱草本,具纺锤形块根,花瓣顶端齿裂;不同之处在于其茎有1列腺毛,花瓣顶端具4齿裂,裂片又2浅裂。  相似文献   

17.
Z39.50的现状、应用及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宜 《情报科学》2002,20(9):944-945,954
通过对Z39.50标准现状的分析,以及其在国内图书馆推广与应用情况的揭示,试图从中寻找出这一标准在未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并促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19.
衡中青 《情报科学》2001,19(2):172-174
本文讨论了Z39.50和WWW的产生背景及信息的工作原理,在对比这二者的基础上,叙述了Z39.50与WWW上常用协议HTTP、TCP/IP的区别。最后提出了利用Z39.50改进WWW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