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理论,到各种反人力资本理论的教育经济理论"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完善和丰富,再到新时期着重人本精神复兴的社会资本理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教育产权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获得了不断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教育评估理论和"WSR"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初步选取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确定49个三级指标.随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高校体育专业训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  相似文献   

3.
1.回顾诊断以批判性的、自我反省的形式 ,对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现行反思与评判。这种内省、批判性的分析过程 ,是查找、分析问题的过程 ,有助于改变盲目接受教育理论和传统做法的习惯。2.筛选问题对学校或班级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进而确定出一定时期内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筛选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3.分析原因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为优选理论、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4.优选理论根据筛选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众多教育理论中寻找最切合的、自己最需要的教育理论 ,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周丽华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2):6-10,37
本文以德国2002年出台的教育论坛"十二条教改建议"为文本,试图揭示当前德国正在推进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和行动策略.德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理论是:促进而不是筛选;开放而不是封闭;调控而不是管束.其行为策略是:发挥幼儿园教育功能;发展全日制学校;提高移民德语水平以及构建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透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反思我国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研究方面的不足,指出在我国教育理论中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仅提满足"两个需要"是不充分的,教育理论应成为教育目的体系确立的一个依据:不言要依据具体的教育理论,就意味着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不起实质性作用,而这是与教育事实不符的;满足"两个需要"的教育目的体系确立的三种方式,即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归纳整合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教育理论应是对教育目的体系进一步筛选的筛子;在教育目的表述上也需教育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洪柳 《成人教育》2012,32(12):90-91
筛选假设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的经济价值更多体现为信号与筛选的作用,教育是帮助雇主筛选求职人员的装置。文章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筛选假设理论,且基于筛选假设理论探析高文凭现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创业、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出发,根据"泰勒原理"中"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提出了创业教育三层次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当今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所要遵循的发展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六项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创新性、全员性和实践性。根据"秦勒原理"中"目标源"理论以及教育目标筛选原则,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应该从基础性、普及性和提高性三个层面加以定位。在此基础上,依据泰勒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标准的要求,系统构建具有融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择校"的实质是教育选择权利的普遍缺乏和不平等.其产生的原因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高度筛选型社会下人力资本积累理论的效用以及各利益主体间的既得利益格局难以打破。择校本应在促进个体个性发展、教育业态繁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上具有积极作用,而"中国式择校"不利于社会公平和阶层流动。解决"中国式择校"难题应从改进公平、提高效率、构建多元尺度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论题,从教育实践方面立论较少.教育实践之于教育理论的有效结合也应是教育学术界"结合"论题的重要方面.教育实践主体要走出认识的误区,不再由于对教育理论的片面、狭隘认识而不认同教育理论,继而忽视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价值、脱离教育理论,而应把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由于信息产生的成本不同会导致高等教育信号的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我国教育体制与社会评价机制的单一化与行政化是混同的教育信号与信息甄别的混同合同相结合的典型表现。而市场的信息甄别机制会进行新一轮的信号筛选,进而产生新的信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敏 《怀化师专学报》2011,(12):117-119
高校学报编辑是高校学报的把关人,具有把关作用,厘清把关理论及其演变,明确高校学报编辑在选择、组构、传播、学术规范过程中的把关作用;学报编辑应充分发挥把关作用,把好学报的政治观、质量关、学术规范关、定向关,不断提高学报质量。  相似文献   

13.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and research suggest tha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input levels of processing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to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higher levels of cogni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eassessment screening procedure to evaluate sensory-motor and perceptual encoding processes of children referred for psychoeducational assessment. In addi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agnostic utility of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is presented. Assessment procedures and outcomes for 18 children screened for encoding defici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comparison group of 23 children whose psychoeducational evaluation at the same clinic did not include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usefulness of preassessment screening for encoding deficits to inform and supplement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结合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试图提出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principal issue addressed in this article is whether or not education directly creates productivity and earnings as taught by traditional human capital theory. If not, an alternative argument could be that employers use education as a screening device to select employees. Employing th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o compare income for self-employed and private sector employees, evidence is presented which rejects the screenist theory.  相似文献   

16.
通过神经网络进行信息筛选,可实现计算机对信息的筛选,从而把管理者从繁琐的信息筛选工作中解脱出来。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标准化企业数据样本,根据数据建立系统理论模型;然后通过神经网络理论分析和训练模型,并确定模型的相关参数与结构形式;最后对模型进行仿真。通过该模型,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信息筛选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成果的鉴定、遴选、甄别和转化一系列过程中,政府都应发挥主体作用。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有理论依据,包括: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不确定性与风险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及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等。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措施主要有: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制度支持、立法支持等。  相似文献   

18.
Screening of plane S waves by an array of rigid piles in poroelastic soi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array of rigid piles used as a screening barrier for plane shear (S) waves is investigated in a homogeneous unbounded space. The dynamic poroelastic theory of Biot is employ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n incompressible solid grain. Using Fourier-Bessel series,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scattering is solved by imposing continuity conditions and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t the soil-pile interfaces with the translational addition theorem. A parametric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permeability of poroelastic soil, separation between piles, number of piles and frequency of incident waves on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barrier,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n elastic soil medium. Compu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insic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 medium displays an apparent effect on the screening of plane S wa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