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学中,我运用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努力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喜欢英语老师,喜欢英语课堂,让他们感觉上每一节英语课都是一种享受和快乐。一、多点人文情怀,形成"情感磁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一年的接触与了解,学生们已基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代》2009,(2):18-18
看我,再看我,还在看我——那就看吧!我们是如此会享受生活的猴子,看完了别太嫉妒我们哦!什么?你说猴子就喜欢在丛林中跳来跳去?那是野猴子们喜欢干的事,像我们这种长相英俊又有头脑的聪明雪猴,劳累一天后最喜欢到温泉泡澡啦!  相似文献   

3.
一、老师,我好喜欢看你笑上学期期末的最后一次社团课,带着学生们闭眼、放松,在引导语中回顾了一起走过的日子,我说:"此刻,说一句你们最想说的话吧." 小宇扯扯自己的衣角,然后憨憨地说:"顾老师,我好喜欢看你笑,看见你笑我就安静了."  相似文献   

4.
读读读     
我是一向喜欢清净的,惟一的热闹是早自习时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就像我当年那样,时常沉醉于这美文妙章中,读得特别有劲。也许,学生们是不太明白我的心情,因为他们大  相似文献   

5.
仰望星空,日月星辰奥秘无穷;俯视大地,教育之路快乐永恒。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热爱地理科学与地理教育,喜欢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往,喜欢执起教鞭的感觉,喜欢与同行们一起研讨,喜欢记录点点滴滴的感悟,喜欢用亲历的行动求证教育的真谛。我曾说:教育是享受生命,教学是享受生活,教研是享受智慧!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的编辑们: 我是一名中学心理教师,我和我的学生一样,也爱看《招生考试通讯》这本杂志。一拿到手,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也是滋润嗅觉的书墨香;跟别的杂志比,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为这独特,我喜欢,我享受。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看学生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喜欢看他们绘画时专注的神情,更喜欢用心去感受他们点滴的进步。作为教师我不仅热爱我的职业、热爱我的学生,更愿意将这份爱贯彻到孩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愿意成为他们众多指引者中的一个,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为孩子的世界加上美丽的标记。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2,(30)
时下的学生们最爱看一些关于星相属相之类的书,一面翻,一面互相轻轻议论,说我,说你,说她,乐此不疲。当然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也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9.
放暑(shu)假了,小朋友们一下子有了很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说到书,小朋友们叽叽喳喳起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学生探索(tan suo)百科全书》,书里有很多历史知识和自然知识,特别吸引我。——宋开心  相似文献   

10.
感动是种美     
韩宇  韩宇 《小学生》2008,(6):29-29
光阴,在生命的每一个空隙不着痕迹地流动。是什么使我们时而忧伤,时而快乐?我在生活中苦苦寻觅这神奇的力量。我喜欢读美文。有一天翻书时,一片玫瑰花瓣悄然落下,我看了又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听了一些新课程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耳边总能听到年轻老师们说出的一些同样内容的教学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课堂“时髦语”有一些中看,却不中用。 “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课文”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谈谈你“喜欢用怎样的读书读课文呢”。几个学生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我喜欢和×××一起读书”“我喜欢和小组一起读”“可我喜欢自己读”……坐在下面听着,我心里却在问:这是读书方式吗?这不是合作方式吗?老师面带微笑地告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同学们齐声读了起来。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在演戏。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情钟中文     
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喜欢语文,也许因为喜欢才几乎能次次考第一,也许因为能次次考第一才喜欢,反正总觉得语文是挺有味儿挺有趣儿的。后来自学了大学课程,才知道我一向钟情的语文竟然是一门博大精深深奥奇妙的学问!后来,第一天登上讲台就教语文,当然是我主动要求的。我觉得和学生一起在自己钟爱的园地里徜徉,该是很惬意的事。比如我告诉他们我们华夏古老部落是如何为后人留下认识活动的成果而创造文字的,那些熟悉的字蕴含着祖先们的智慧呢,我为学生们讲解分析了很多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自己觉得有趣,也把这种趣味传给了学生,看他们惊  相似文献   

13.
常常在作文课上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而有的学生奋笔疾书,可谓娓娓道来,得心应手。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而有的学生见了作文就头晕,一点写作的欲望也没有,更不用说写出一篇好文章了。那么,如何有效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呢?一、榜样引领,潜移默化要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本身先要喜欢作文,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的榜样,老师也是二^二所不能的。同时,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要写出优美动人的文字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心悦诚服!比如,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师生同写,教师写下水文,老师的文章可以和学生的作文同台展示。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来“批改”,在师生作文交流中享受美文,享受作文的乐趣!我也常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比如有一次我向孩子讲述了自己一段亲身经历:一九九二年的一天,我回到老家,几十个学生在祖厝念书,经过询问才明白,负责老师说:“新校舍使用不久便成了危房,学校曾经反映到村上,村上推托到乡上,推来托去没没人管。”  相似文献   

14.
看电视节目,我喜欢看广告。因为广告总是以她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精彩的语言再加上美丽的画面、感人的场景影响着我,打动着我。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不能只顾自己喜欢,我也要让我的学生喜欢。因此,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广告,在广告中学语文。没想到  相似文献   

15.
吕海青 《下一代》2012,(7):27-27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啦,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为什么不怕我还喜欢我呢?在后来的谈话中我终于知道,原来,孩子喜欢我对他(她)们笑,喜欢我和他(她)们“拉家常”。我在课余时间总爱和他(她)们说说话,有时问问家庭情况、娱乐情况、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业余爱好,等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没想到我这极为平常的做法,竞使孩子深深地享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她)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     
我喜欢独自捧着一本诗集,守着黄昏,感慨美好的一瞬如此短暂。我喜欢沉浸在阳光的美好中,抬起头看蓝天白云,听流水叮咚。我喜欢静静地听风儿吟唱,看雨丝缠绵,在悄无声息的一刻,感受独处的美妙。我喜欢漫步在无声的落叶中,和树梢的最后一片叶子对话,领略它反抗寒风的英姿。我喜欢坐在夜空明朗的院子里,和星星聊天,让夏夜的幽香轻绕着自己。我喜欢在黎明来临的一瞬,独自享受寂寞深沉的天空,祈盼太阳的初升。我喜欢把感慨化作文字,让情感在字里行间穿梭。我喜欢$仁寿县尖山中学@邓鸿月  相似文献   

17.
走进心灵     
邓振娟 《班主任》2006,(5):33-34
徜徉于学校的丛林.我喜欢看,同事们穿着藏青色的西服精神抖擞地走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他们把头微微向上仰起,笑容淡淡的;喜欢看,金色的阳光里,孩子们明净纯真的脸,真诚与渴望的眼神,他们快乐地谈笑着,享受着成长的欢欣.  相似文献   

18.
"美文"(belles-lettres),《法汉词典》中译为"纯文学"。法文《拉鲁斯普通名词大词典》中的定义是:"文学、修辞、诗歌艺术的总体。"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美文,实质是散文的一种。我个人认为,美文,只要能让自己的心灵与其共鸣,能让读者震撼的文,就可以归为美文。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多篇美文因为优美精炼的语言和内蕴丰富的情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投其所好,利用学生爱读美文的心理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多多获益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打开入口,从而带领学生在属于美文的领域中自由地徜徉。  相似文献   

19.
以前的老学生来信第一句就是问:“老师今天你U了没有?”这是我们的秘密。您想知道其中含义吗?请往下看。每准备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激动不已,备这节课我特别精心,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留给新学生们最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时间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这节课就是关键。事实证明任务又一次圆满完成,课后学生们的总结中,我确认了这一点,他们喜欢我和我的课堂,喜欢并有信心进入物理学习。您要问:法宝是什么?答曰:“U”——“幽默”。现在您知道了。我很想淡淡自己“U”感受。  相似文献   

20.
<正>为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享受童年的欢乐。学校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教育活动、学校管理及环境优化中,在实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同时,积极探索一种更具亲和力、为孩子们喜欢的德育途径和教育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学生们喜欢卡通形象,而老师们往往又喜欢用贴纸、印章的形式激励学生,基于这些原因,我萌发了将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和老师们平时使用的雏鹰徽章结合起来的想法,创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激励奖章,全面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