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派者。陶谢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完成了从题材到精神层面的合流,将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王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即诗的双重境界:浑厚雄奇、素朴宁静。但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也彰显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与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他们二人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陶渊明的诗是写意的、含蓄的;而谢灵运的诗则是摹象的、写实的.他们诗歌风格的不同也体现着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以清新淡远、空灵流动的诗风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其诗通过空美幽寂的禅意营造了物我相融的意境和相融相谐的禅趣。王维山水田园诗有着诗中有画、幽寂静谧、禅意盎然、朴素清丽的艺术特征,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所反映的客观物象的完美统一,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从审美意境出发探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求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和谢朓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名家,二者对山水诗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相比较而言,二人在山水诗的创作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谢朓在继承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对其进行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摆脱玄言影响,注重抒写性情;做官与隐居,庙堂与山水相互结合;篇幅更为短小,题材更为丰富;对仗更为工整,音韵更为讲究等方面,为后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例如对盛唐诗歌的勃兴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发展到唐代,掀起了一个高潮。以王、孟为首的诗坛大家,彼此呼应,群星闪耀,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山水田园诗派,与当时诗坛的边塞诗派形成鼎足之势,一时波澜壮阔,好不热闹。 继谢灵运之后,在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当然首推盛唐时期被后人景仰的“诗佛”王维。他的山水诗,比之谢灵运,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谢灵运的笔下,还只是把山水当做一个倾诉对象,而王维则把山水当成知己,俨然将山水看做是相见恨晚的朋友。当然,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王维的山水诗,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高妙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山水卓绝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关学意蕴。主要是主客体高度默契,诗情画意的有机统一。他的诗在寄情山水田园中显示归隐心态,把对禅和生命的理解化入对山水的观照之中,真正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在六朝的宋、梁二代尤为昌盛。至唐,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与弹宗,此后尤以禅宗势力为大。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最初见诸建筑、雕塑与绘画,继而进入诗歌领域。至北宋则影响到了诗歌的艺术理论,出现了“以排喻诗”的诗禅说,其首创者是苏武。其后,北宋的吴可、韩驹、赵春、吕本中、范温,南宋的曾几、戴复古、刘克庆等继而扬之。严羽的《沧浪诗话》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建立了一套诗禅说的诗歌理论。严羽之前的诗禅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苏武为首,可称之为自然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享有"诗佛"美誉的王维,一生中以禅入诗的作品丰厚。在诗中,他用主客融为一体的风光隐寓佛光禅影,用诗境表现禅蕴,形成了含蓄、空灵、明秀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分析了王维诗歌禅蕴生成的种种原因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善于抒发田园隐逸之乐,谢灵运长于刻画山水景色之美;陶渊明是魏晋诗风集大成者,谢灵运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本文试图从审美追求、语言艺术、题材形式、意境创造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其诗歌审美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诗主要是写意 ,是写情景融合的心境 ,他的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谢灵运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 ,穷貌极物成为他主要的艺术追求。从陶诗到谢诗的转变 ,反映出了两代诗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歌中的一枝夺目奇葩——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诗歌有着重要地位。唐代山水旅游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深刻的思想内涵、奇妙的意境展示着自然、生命之美的永恒魅力。特别是孟浩然诗歌所营造的空灵美妙的意境;王维诗中诗情与禅意的水乳交融;李白在诗中所展示的崇高的美学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悲凉以及在平凡风景中发现美、表现美的丰富内心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代表着唐代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萧齐诗人谢脁,不仅是继谢灵运之后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而且又是永明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在情感表现上虽然多迷惘、忧伤,但大多写得清新流丽、简练畅达,深得论者推许,被视为萧齐最有诗美特征的诗作。其诗无论纪游、酬谢、送别、怀友,还是宫怨、闺怨、怀古、咏物等题材,都以善写景物著称,并彻底完成了山水诗独立审美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宋朝诗人喜欢以学问入诗,常会忽视诗歌的特点。严羽对此提出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入诗,并提出"别材"说、"妙悟"说、"兴趣"说、"气象"说等,揭示诗歌的本质属性、审美特征、创作的直觉心理机制和作品的艺术境界。严羽的诗歌论对纠正宋诗流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与谢朓同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奠基者,但其诗歌却各具特色。其原因与他们各自的生平经历密不可分,大谢玩世不恭,小谢畏惧灾祸。但二者诗歌又都有隐逸的一面。本文试从此出发对二者山水诗艺术风格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但孟浩然诗歌中的类似特色却较少为人注意,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其实,孟浩然诗歌的画意表现在情景交融、色彩素淡、构图巧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盛唐是我国占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孟浩然即为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交谊笃厚,情趣相投,均为儒、释、道三教合一论者。在艺术渊源,皆“追逼陶谢”,融陶渊明田园山水诗的浑成和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工于一炉;在艺术风格上,皆自然冲和,清新淡雅,兼诗情画意之美,擅写意传神之妙;在体裁上,皆为五言名家;故文学史上每以“王孟”并称。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去:“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其相近处,前人论述颇丰,其微别处,至今少有言  相似文献   

17.
形式的等值是诗歌翻译中整体等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诗歌形式是文体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诗歌翻译中注重文体风格的等值就不能忽视诗歌形式的翻译再生。《红色手推车》以语相为突出特点,本文将通过比较此诗的三种汉语译文理解诗歌翻译中通过语言语相再生实现文体风格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18.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是他的生命过程的完满展现。在现实丰富变化和对己性的认识中,通过"悟"实现对"空"与"色"的超脱,以佛禅的"静"与自然生活的"静"相互观照,实现禅与诗和现实,自然和人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论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天籁自然说构建了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虚静和物化说指出创作和构思的诗外功夫,对诗歌意境说及其流派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言意之辩的追问导致庄玄禅之合流,并形成了“意在言外”和以禅说诗的传统.庄子思想对西方哲学、文论影响很大,其以物观物的感应方式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禅诗审美境界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禅宗诗歌表达独特的禅悟体验,其审美境界的范型是一切现成现量境、水月相忘如如境、珠光交映圆融境、任运随缘日用境。现量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如境能所双亡,色相俱泯;圆融境珠光交映,重重无尽;日用境饥餐困眠,脱落身心。体证禅诗审美境界,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整合传统诗学的境界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