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农民工发展到今天超过一亿劳动大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最基本的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这是当前把握好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制定关于农民工正确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处理好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农民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具有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但它还不具有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因而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介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实现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列宁在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的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制定了对资产阶级的不同政策,正确处理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同时,列宁还特别注意协调工人阶级执政党与其他阶级、阶层的关系,壮大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调动了广大中间阶级、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 ,阶级和阶层状况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党、国家、阶级及其它政治集团或组织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依据。我们党过去领导人民干革命 ,要正确认识当时我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 ,分清敌人和朋友 ;现在领导人民搞建设 ,同样也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阶级和阶层 ,了解各阶级和阶层的经济地位、利益要求 ,以便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阶级和阶层的关系 ,团结和动员各阶级和阶层的亿万人民群众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此可见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阶级和阶层 ,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战后社会学对阶级和阶级意识问题的争论。作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和韦伯之间的分歧以及他们对阶级概念的理论阐释的未完成状态给学界留下了极大的争论空间。关于阶级与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代社会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关于当代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动问题,当代学者提出了与马克思阶级理论殊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阶级斗争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在掌握了社会统治权后,并不见得所实施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就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内部作具体分析,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文化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阶层和代表。  相似文献   

6.
伍德认为,高兹、普兰查斯、拉克劳和墨菲虽然理论观点各不相同,但在阶级观上具有共同性,都主张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不占中心地位,阶级斗争已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变革只能寄希望于学生、妇女以及新社会运动等。他们属于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范围,与后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从话语理论出发消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理论,将阶级政治转变为话语政治。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的建设。通过分析领导集体的阶级阶层观,揭示他们的阶级阶层观对于壮大社会主义建设的同盟、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相似文献   

8.
林彪、“四人帮”和他们的那个窃据高位的顾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肆意篡改马列主义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人为地制造和扩大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那个臭名昭著的顾问就曾说过:“过去从经济范畴上划分阶级,这是对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有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存在,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经济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轨时期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分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使原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方法论、客观事实、变化原因及其理论和时代意义方面对我国目前的阶级阶层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在阶级划分的依据、工人阶级的定义以及传统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作者试图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代表观点的阐述与分析,希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视野中的阶级观有一个辩证的、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单位 ,负责班上全面工作的老师叫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既辛苦又光荣。  相似文献   

12.
课堂活动与大班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大班英语教学环境下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理论依据是对三对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实践方面主要是讨论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3.
实时课堂和非实时课堂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个主要渠道,是时空交互的有机统一。在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切准实时课堂与非实时课堂的结合部,实现两个课堂的融通;把握实时课堂与非实时课堂的特征区别,实现两个课堂的相互渗透;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实现实时课堂与非实时课堂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切实推进班级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才能促进班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班干部制度、班级积分制度、班级考核制度、班主任助理制度、班级例会制度、班级奖学金评选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汤普森和霍布斯鲍姆通过研究英国普通工人经历的历史事实演绎出阶级和阶级意识理论。分析他们重构阶级和阶级意识理论的原因 ,并通过比较其理论的异同表明它们的印证和补充关系。他们的阶级和阶级意识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此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工人社会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How do critical pedagogies promot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ocial class, social class identity, and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 How d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xperience class consciousness-raising in the intergroup dialogue classroom?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e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lass consciousness-raising in an intergroup dialogue on social class at a large, privat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nalyses of weekly student journals are offered to expand upon our knowledg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class experi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contexts, as well as illuminate positive impacts that intergroup dialogue pedagogy has on students’ class consciousness-raising in the intergroup dialogu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7.
有闲阶级一词源于凡勃伦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一书,它的产生和阶级特点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特点,还能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完全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最先关注"人"的理念.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教学中应以生为主创设激趣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约束,在构建平等、民主、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机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班规的建立与班级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班主任肩负着引导并组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使命。在班主任的帮助下由学生民主制定“班规”,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有利于形成遵章守 纪、团结友爱、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良好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